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这般天不怕地不怕。
“好!”他一拍棋盘,震得棋子乱跳,“咱就给你这个机会!三日后,大朝会,你亲自把你的这个‘科学院’,给咱拿到朝堂上去说!咱倒要看看,谁敢说我朱家的麒麟儿是胡闹!”
---
三日后,奉天殿大朝会。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庄严肃穆。
在处理完几件常规政务后,朱元璋目光一扫,沉声道:“今日,皇太孙有一新政要与诸卿商议。
英儿,你来说。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言一出,百官皆惊。
皇太孙亲议新政?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朱雄英在万众瞩目之下,从太子朱标身后走出,站到大殿中央。
他先是朗声将《创设皇家科学院》的奏疏念了一遍。
话音刚落,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如同沸水里滴入了一滴冷油。
“荒唐!简直是荒唐至极!”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地走出队列,正是德高望重的礼部尚书。
他痛心疾首地叩首道:“启奏陛下!‘奇技淫巧,玩物丧志’,此乃圣人古训!将工匠之流,抬至与国之栋梁同等地位,是乱了纲常,坏了风气!长此以往,士子们不去钻研经义,反而去摆弄那些木头铁块,国将不国啊!”
“臣附议!”都察院的一名御史立刻跟上,“科学院之名,不伦不类!物理化学之说,闻所未闻!此乃妖言惑众,恐有乱政之嫌!太孙殿下年幼,恐是受了小人蒙蔽,请陛下明察!”
一时间,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大多是文官集团,尤其是那些以清流自居的翰林和御史。
他们将此事上升到了“祖宗之法不可变”、“华夷之辨”、“纲常伦理”的高度。
朱雄英静静地听着,脸上毫无惧色。
待殿上声浪稍歇,他才朗声开口:
“请问礼部尚书大人,您可知,您身上这件官服所用的丝绸,是如何织就的?您可知,若无织工改良织机,您身上的朝服,价格要贵上十倍,且粗劣不堪?”
“请问御史大人,您可知,若无算学大家精研历法,我等今日,连准确的年岁时节都无法知晓?您可知,大都督府绘制舆图,行军布阵,皆离不开算学与测绘之术?”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响彻整个大殿:
“诸位大人,都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那请问,能让万民吃饱穿暖的农桑之术,能护我大明疆土安宁的军工之技,在诸位眼中,就是不入流的‘奇技淫巧’吗?”
“难道在诸位大人心中,只有吟风弄月、引经据典,才是正道?只有让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用着汉唐的农具,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才符合所谓的‘圣人古训’吗?”
“圣人若是在世,看到后辈弟子能研制出亩产千斤的稻谷,能造出保家卫国的神器,定会抚掌大笑,而不是斥之为‘乱了纲常’!真正的纲常,是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强大!任何能达成此目的的学问与技艺,都应得到尊重!都应发扬光大!”
一番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那些原本慷慨激昂的文官,一时竟被问得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