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弹药,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在忠堡战斗中,红军将士们不怕牺牲,勇猛冲锋,成功打破了敌人的围堵。
他们在这片新的革命热土上,用鲜血和生命扞卫着革命的果实,有力地配合了中央工农红军的胜利长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了让红军的丰功伟绩能够世世代代被传颂,让后人永远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学习和发扬红军的光荣革命传统,印江县委、县革委毅然决定在木黄修建二、六军团会师纪念碑。
1977年12月10日,在凛冽的寒风中,这个承载着无数人期望与敬意的工程破土动工。
修建过程中,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建筑工人们不畏严寒酷暑,日夜奋战在工地上。
他们精心挑选每一块砖石,认真对待每一道工序,每一次挥汗如雨,每一次精心雕琢,都饱含着他们对红军的敬仰之情。
许多当地的群众也自发地加入到建设中来,为工地运送物资,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大家齐心协力,只为早日建成这座纪念碑,向红军先辈们致敬。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1979年7月1日,这座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纪念碑终于落成。
它高高矗立在长满青松翠柏、风景秀丽的将军山上,碑高14.2米,底座宽7米,厚7.1米,稳稳地扎根于大地,仿佛是红军精神的象征,坚不可摧。
16级台阶通向纪念碑,象征着红军走过的艰难历程和不断向上的奋斗精神。
周围护以栏杆,整个碑基共占地162.5平方米,其保护范围为166.5亩。
碑的造型独具匠心,仿若两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在岁月的长河中猎猎作响,这不仅象征着红军的团结与胜利,更象征着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延续,它将永远飘扬在人们的心中。
纪念碑上刻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同志的亲笔题字:“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十九个笔力苍劲雄厚的大字,仿佛带着历史的厚重与力量,镶嵌在碑体上,熠熠生辉,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隆重的落成典礼在木黄镇举行,这一天,木黄镇热闹非凡,宛如一片欢乐的海洋。
省内外一些单位纷纷发来贺电、贺信,字里行间都表达着他们对这一重要时刻的祝贺与敬意。
中央有关部门和四川、湖南苏区的代表,省内有关单位和印江县、区、公社的代表及当地干部、群众两万多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曾亲身经历过那段艰苦的岁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