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心前来;还有天真烂漫的孩童,他们是革命精神的未来传承者。
人们兴高采烈,喜气洋洋,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
现场载歌载舞,身着民族盛装的演员们,用欢快的舞蹈和嘹亮的歌声,表达着对红军的崇敬和对革命胜利的喜悦。
舞蹈中,他们的动作刚劲有力,仿佛再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身姿;歌声中,那激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诉说着对红军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盛大的大会上,铜仁地委副书记宋希同、印江县委书记罗正铭、省文化局副局长田宾、木黄区委贺光禄同志和老红军池怛昌、老游击队员李通贞,以及修建纪念碑工人代表周西龙等先后讲了话。
老红军池怛昌颤颤巍巍地走上讲台,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声音哽咽地回忆起当年与战友们并肩战斗的场景,那些艰苦的岁月、激烈的战斗,仿佛就在昨天。
他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红军战士们如何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如何在饥寒交迫中坚守信念。
他的话语,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印江县委书记罗正铭则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修建纪念碑的重要意义,他强调,这座纪念碑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修建纪念碑工人代表周西龙也激动地分享了建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他表示,能够参与这座纪念碑的建设,是他一生的荣幸,他会将红军精神融入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到会的作家、诗人、摄影工作者,他们也被现场的热烈氛围所感染。
作家们纷纷表示,要用手中的笔,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讲述红军的故事,传承红军的精神;诗人们激情澎湃,即兴创作诗歌,赞美红军的伟大功绩;摄影工作者们则不停地按下快门,用镜头记录下这珍贵的时刻,他们都决心继承和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座纪念碑的落成,不仅仅是对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这一历史事件的纪念,更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它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理想与信念,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
它将永远矗立在将军山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追求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像红军先辈们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喜欢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请大家收藏:()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