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哀公卷二十八起十一年尽十四年

首页
二十六年灭周,而并天下”故云诸侯相兼,为秦所灭也。

    始皇、胡亥,并悉焚书,圣人之道,于斯绝矣,故曰燔书道绝。

     盗杀陈夏�区夫。

    (陈夏,户雅反,一本作“廉”�区夫,苦侯反,又古侯反,一本作“妪”音同,二传作“夏区夫”) 十有二月,�众。

    (黄池之会,费重烦之所致。

    ) 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

    何以书?记异也。

    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

    然则孰狩之?(称西言狩,尊卑未分,据无王名。

    狩,手又反。

    麟,力人反。

    ) [疏]“何以书?记异也”解云:麟者仁兽,大平之嘉瑞。

    而言记异者,当尔之时,周室大衰,为天下所厌,汉高方起,尧祚将复。

    兴者谓之瑞,亡者谓之异,然则何吉凶不并,瑞灾不兼之有乎?义亦通于此。

    “非中国之兽也”解云:谓有圣帝明王,然后乃来,则知不应华夏无矣。

    然则以其非中国之常物,故曰非中国之兽,不谓中国不合有,若似昭二十五年“有鹳鹆来巢”之下,传云“何以书?记异也。

    何异尔?非中国之禽也”之类是也。

    若然,皆非中国之物,鹳鹆言有来,而麟不言有来者,正以麟是善物,春秋慕之,欲其常于中国,非今始有,非今始来之义,是以�梁传云“其不言来,不外麟于中国也;其不言有,不使麟不恒于中国也”是也。

    注“称西”至“未分”解云:西者,四时之叔,是为卑称。

    狩者,天子诸侯之事,乃是尊名,故曰称西言狩,尊卑未分也。

    必知狩是天子诸侯之事者,正以僖二十八年冬“天王狩于河阳”桓四年春“公狩于郎”之属故也。

     薪采者也。

    (西者,据狩言方地,类贱人象也。

    金主芟艾,而正以春尽,木火当燃之际,举此为文,知庶人采樵薪者。

    薪,音新。

    芟,所衔反。

    艾,鱼废反。

    樵,在焦反。

    ) [疏]“薪采者也”解云:薪采,犹言采薪也。

    言是庶人采薪者矣。

    注“西者”至“方地”解云:谓据其处,道其方地,曰西狩也。

    注“类贱人象也”解云:正以西方为兑,少女之位,女子之卑,草木衰落,亦非可贵之义,故曰类贱人象也。

    注“金主”至“薪者”解云:经言西者,贱人象。

    金主芟艾,持斧之义,而文正以春尽,是火当绝木之时,今乃举此为文,即知庶人持斧,破木燃火之意,故曰知庶人采樵薪者,似若汉高祖起于布衣之内,持三尺之剑而以火应之,君临四海,从东乡西,以应周家木德之象也。

     薪采者,则微者也。

    曷为以狩言之?(据天子诸侯乃言狩,天王狩于河阳,公狩于郎是也。

    河阳冬言狩,获麟春言狩者,盖据鲁变周之春以为冬,去周之正而行夏之时。

    去周,起吕反。

    行夏,户雅反,下“于夏”同。

    ) [疏]注“天王狩于河阳”解云:在僖二十八年云“公狩于郎者,在桓四年春。

    注“河阳”至“之时。

    解云:若使周之正月,乃夏之仲冬,得冬猎田狩之时,即大司马职云“仲冬教大阅,遂以狩田”是也,但孔子作春秋,欲改周公之旧礼,正朔三而反,当欲行夏之时,取夏之孟冬以为狩时,夏之仲冬,不是田狩之月,是以桓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何氏云“狩例时,此月者,讥不时。

    周之正月,夏十一月也,阳气始施,鸟兽怀任,草木萌牙,非所以养微者”是也。

    然则河阳言狩者,周之季冬,当夏之十月,故得言狩矣。

    案僖二十八年冬“天王狩于河阳”之时,乃冬言狩。

    今获麟之经春言狩者,盖据鲁为王而改正朔,方欲改周之春以为冬,去其周之正月而行夏之时,由此之故春而言狩矣。

     大之也。

    (使若天子诸侯。

    )曷为大之?(据略微。

    ) [疏]注“据略微”解云:隐元年“九月,及宋人盟于宿”传云“孰及之?内之微者也”注云“内者,谓鲁也。

    微者,谓士也。

    不名者,略微也”是。

    然则春秋之道略于微者,今而大之,故以为难矣。

     为获麟大之也。

    曷为为获麟大之?(据鹳鹆俱非中国之禽,无加文。

    为获,于伪反,下“为获”、“孰为”注“为谁”、“知为”皆同。

    鹳,音权。

    鹆,音欲。

    ) [疏]注“据鹳”至“加文”解云:即昭二十五年夏“有鹳鹆来巢”是也。

     麟者,仁兽也。

    (状如�,一角而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

    诗云“麟之角,振振公族”是也。

    振,之人反。

    ) [疏]“麟者,仁兽也”解云:五行传云“东方谓之仁”又云“视明礼�而麟至”言人君但当其视能明,其礼又�,而麟至也,是以春秋说云“麟生于火,游于中土,轩辕大角之兽”然则麟为土蓄而言仁兽者,正以设武备而不害物,所以为仁。

    而异义“公羊说”云“麟者,木精,一角,赤目,为火候”下注亦云“麟者,木精”者,正以设武备而不害物,有仁之物,属东方,赤目为火候火,乃木之子,谓之木精亦何伤。

    又�冠子云“麟者,北方玄枵之兽,阴之精”者,正以五行相配言之,水为土妃,水土构精而生麟,得土气者性似父,得水气者性似母,盖以麟得水气,故云玄枵之兽,阴之精也。

    注“状如”至“是也”解云:释兽云“麟,�身牛尾,一角”郭氏曰“角头有肉”故此云状如�一角也。

    广雅云“麟,狼额肉角”故此注云而戴肉。

    云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者,欲道中央之畜,而传得谓之仁兽之义,云诗云“麟之角,振振公族”是也者,在麟趾之篇也。

    引之者,欲道麟角末有肉,示有武而不用,故得谓之仁,当时公族,皆振振然而信厚,亦为仁之义,故得并引之。

     有王者则至,(上有圣帝明王,天下大平,然后乃至。

    尚书曰:“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援神契曰:“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麒麟臻。

    ”大平,音泰,下“大平”皆同。

    拊,芳甫反。

    援,音袁。

    麒,音其。

    ) [疏]注“上有”至“乃至”解云:若今未大平而麟至者,非直为圣汉将兴之瑞,亦为孔子制作之象,故先至。

    故孝经说云“丘以匹夫徒步,以制正法”是其贱者获麟,兼为庶人作法之义也。

    注“尚书”至“率舞”解云:咎繇谟之文也,彼郑注云“箫韶,舜所制乐”宋均注乐说云“箫之言肃,舜时民乐其肃敬,而纪尧道,故谓之箫韶。

    或云韶,舜乐名。

    舜乐者,其秉箫乎”郑氏又云“乐备作谓之成,箫韶作,九备而凤皇乃来仪,止巢乘匹。

    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者,石,磬也。

    百兽,服不氏所养者,谓音声之道与政通焉”引之者,欲道上有圣帝明王,天下大平,瑞物乃来之义。

    注“援神”至“麟臻”解云:释兽云“��,如马一角,不角者骐”舍人云“��如马而有一角,不有角者名骐”然则麒麟非直雄雌之异,其体亦别。

     无王者则不至。

    (辟害远也。

    当春秋时,天下散乱,不当至而至,故为异。

    ) [疏]注“辟害远也”解云:谓无道之世,刳胎杀夭,是以瑞物亦不来游也,即家语云“孔子曰: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レ巢毁卵,则凤皇不翔”是也,故云辟害远也。

     有以告者曰:“有�而角者。

    ”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见时无圣帝明王,怪为谁来。

    有,本又作“麇”亦作“�”皆九伦反,獐也。

    ) [疏]“有以”至“角者”解云:即孔丛云“叔孙氏之车子曰商,樵于野而获麟焉,众莫之识,以为不祥,弃之五父之衢。

    冉有告孔子曰:‘有肉角,岂天下之妖乎?’夫子曰:‘今何在?吾将观焉。

    ’遂往。

    谓其御高柴曰:‘若求之言,其必麟乎?’到,视之曰:‘今宗周将灭,无主,孰为来哉!兹日麟出而死,吾道穷矣。

    ’乃作歌曰‘唐虞之世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由?麟兮麟兮我心忧’”是也。

    然则此告者,其冉求也。

    若以孔丛合之此传,则乡云薪采者,还是商也。

    而春秋不言之者,略微故也。

    不言为汉获之者,微辞也。

    故春秋说云“不言姓名为虚主”宋氏云“刘帝未至,故云虚主。

    若书姓名,时王恶之”是其义也。

    注“见时”至“谁来”解云:下注云“夫子素案图录,知庶姓刘季当代周,见采薪获麟,知为其出”然则夫子素知此事,而云“孰为来哉”以怪之者,盖畏时远害,假为微辞,非其本心,注解其语,故见时无圣帝明王,怪为谁来矣。

    或者素案图录,知刘季当代周,但初见之时,未知薪采获麟为之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