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公卷十四起十年尽十八年

首页
党,卫侯会公于沓,至得与晋侯盟。

    反党,郑伯会公于斐,故善之也。

    (党,所也。

    所,犹时,齐人语也。

    文公前扈之盟不见序,后能救郑之难,不逆王者之求,上得尊尊之义,下得解患之恩,一出三为诸侯所荣,故加录,于其还时皆深善之。

    斐,本又作“�”芳尾反。

    难,乃旦反。

    ) [疏]“还者何”解云:正以不言至而言还,异于常例,故执不知问。

    注“文公”至“见序”解云:即上七年“秋,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传云“诸侯何以不序?大夫何以不名?公失序也”是也。

    注“后能”至“之难”解云:即上九年春“楚人伐郑。

    公子遂会晋人、宋人、卫人、许人救郑”是也。

    注“不逆王者之求”解云:即上九年“春,毛伯来求金”经无不与之文是也。

    注“上得”至“之义”解云:即“不逆王者之求”是也。

    注“下得”至“之恩”解云:即公子遂救郑是也。

     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晋。

    (月者,为臣子喜录上事。

    为臣,于伪反,下“为后”、“当为”同。

    ) [疏]注“月者”至“上事”解云:出上文也。

     邾娄人伐我南鄙。

     叔彭生帅师伐邾娄。

     夏,五月,乙亥,齐侯潘卒。

    (不书葬者,潘立储嗣不明,乍欲立舍,乍欲立商人,至使临葬更相篡弑,故绝其身,明当更立其先君之次。

    潘,普于反。

    更相,音庚,下“吴楚更”同。

    篡杀,申志反,下同。

    ) [疏]注“至使”至“篡弑”解云:即下九月“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是其临葬相篡弑之文。

     六月,公会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

    癸酉,同盟于新城。

    (盟下日者,剌诸侯微弱,信在赵盾。

    盾,徒本反。

    ) [疏]注“盟下”至“赵盾”解云:言信任在于赵盾,若如盟日定否赵盾制之然,是以下日以近之。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孛者何?彗星也。

    (状如�。

    孛,步内反,徐扶愦反。

    ) [疏]“孛者何”解云:欲言是星,星名未有;欲言非星,录为星称,故执不知问。

     其言入于北斗何?(据大辰不言入,又不言孛名。

    ) [疏]注“据大”至“言入”解云:即昭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是也。

    注“又不言孛名”解云:谓昭十七年直言于大辰,不言所孛之星名。

    今此言“有星孛入于北斗”故难之,何者?大辰非星名故也,是以昭十七年传云“其言于大辰何”彼注云“据北斗言入于大辰,非常名”是也。

     北斗有中也。

    (中者,魁中。

    )何以书?记异也。

    (孛者,邪乱之气。

    �者,扫故置新之象也。

    北斗,天之枢机玉衡,七政所出,是时桓文迹息,王者不能统政,自是之后,齐、晋并争,吴、楚更谋,竞行天子之事,齐、宋、莒、鲁弑其君而立之应。

    争,争斗之争。

    ) [疏]注“北斗”至“所出”解云:即尧典云“在�玑玉衡,以齐七政。

    ”七政,谓日月五星也。

    注“齐宋”至“之应”解云:即下文九月“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十八年夏五月“齐人弑其君商人”是齐弑君事也。

    十六年冬“宋人弑其君处臼”是宋弑其君事也。

    十八年冬“莒弑其君庶其”是莒弑其君事。

    十八年“冬,十月,子卒”传云“子卒者孰谓?谓子赤也。

    何以不日,隐之也。

    何隐尔?弑也。

    弑则何以不日,不忍言也”者,是鲁弑其君事也。

     公至自会。

     晋人纳接�于邾娄,弗克纳。

    纳者何?入辞也。

    其言弗克纳何?(据言于邾娄,与纳顿子于顿同,俱入国得立辞。

    捷�,在妾反,又如字;下侧其反,二传作“捷�”) [疏]“纳者何”解云:欲言得国,下有不克之文;欲言不得国,纳者入辞,故执不知问。

    注“据言”至“立辞”解云:即僖二十五年“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是也。

    此上言于邾娄,是其得国;下云弗克纳,自相违,故难之。

     大其弗克纳也。

    (克,胜也。

    郑伯以胜为恶,此弗胜,故为大。

    ) [疏]注“郑伯以胜为恶”解云:即隐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传云“克之者何?杀之也。

    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

    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已杀之,如弗与而已矣”注云“克者诂为杀,亦为能,恶其能忍戾母而亲杀之”是也。

     何大乎其弗克纳?(据伐齐纳子纠,耻不能纳。

    ) [疏]注“据伐”至“能纳”解云:即庄九年“夏,公伐齐,纳纠”传云“纳者何?入辞也。

    其言伐之何?伐而言纳者,犹不能纳也”是也。

     晋�缺帅师,革车八百乘,以纳接�于邾娄,力沛若有馀,(沛,有馀貌。

    乘,绳证反。

    沛若,普具反,有馀貌。

    )而纳之。

    邾娄人言曰:“接�,晋出也。

    ㄑ且,齐出也。

    (出,外孙也。

    ㄑ且,俱缚反;下子馀反。

    )子以其指,(指,手指。

    ) [疏]“子以其指”注“指,手指”解云:子谓�缺,言子以手指,指麾于邾娄,令使纳接�也。

     则接�也四,ㄑ且也六。

    (言俱不得天之正性。

    ) [疏]注“言俱”至“正性”解云:地四生金于西方,地六成水于北方,皆非天数也。

    言此者,喻皆庶子矣,贵则皆贵矣。

     子以大国压之,(压,服也。

    服邾娄使从命。

    压,于甲反,又于辄反,服也。

    )则未知齐、晋孰有之也。

    (设齐复兴兵来纳ㄑ且,亦欲服邾娄使从命,未知齐、晋谁能使外孙有邾娄者。

    齐复,扶又反,下同。

    )贵则皆贵矣。

    (时邾娄再娶,二子母尊同体敌。

    ) [疏]注“时邾”至“体敌”解云:盖皆是古媵之子,或是左媵之子,言非侄娣所生也。

    旧云子以其指者,言凡立子之法,以其手指相似,则接�犹人之四指,ㄑ且犹人之六指,皆异于人,故曰俱不得天之正性也。

    虽然者,虽皆不得正性,但四不如六,故长者宜立矣。

     虽然,ㄑ且也长。

    (既两不得正性,又皆贵,唯当以年长故立之。

    长,丁丈反,注同。

    )�缺曰:“非吾力不能纳也,义实不尔克也”(如邾娄人言,义不可夺也,故云尔。

    )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弗克纳也。

    (大其不以已非夺人之是。

    )此晋�缺也,其称人何?贬。

    曷为贬?(据赵鞅纳蒯聩不贬。

    ) [疏]注“据赵”至“不贬”解云:即哀二年夏“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是也。

     不与大夫专废置君也。

    曷为不与?(据大其弗克纳。

    )实与,(弗克纳是。

    )而文不与。

    文曷为不与?大夫之义,不得专废置君也。

    (不复发上无天子,下无方伯传者,诸侯本有锡命征伐忧天下之道故,明有乱义,大夫不得专也。

    接�不系邾娄者,见挈于�缺也。

    不氏者,本当言�娄接�,见当国也。

    见挈,贤遍反;下音苦结反。

    ) [疏]注“不复”至“之道故”解云:欲道僖元年“救邢”、“城楚丘”之经,悉是实与而文不与,文与此同。

    其传皆云“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力能救之,则救之可也”今此不复言之,故云尔。

    言诸侯本有锡命征伐忧天下之道故者,正谓保五连帅,本有共相存恤之义,是以上无天子,下无方伯之时,容有存恤之道,是故异于大夫耳。

    注“明有”至“专也”解云:言大夫若有专废置君者,即是乱义,故曰明有乱义,大夫不得专也,正由大夫不得专废置故也。

    注“接�”至“缺也”解云:据僖二十五年纳顿子系顿也。

    注“不氏者”解云:据宣十一年“纳公孙甯、仪行父于陈”皆言氏也。

    注“本当”至“当国也”解云:即隐元年传云“段者何?郑伯之弟也。

    何以不称弟?当国也”注云“欲当国为之君,故如其意,使如国君,氏上郑,所以见段之逆”是也。

     九月,甲申,公孙敖卒于齐。

    (已绝,卒之者,为后齐胁鲁归其丧有耻,故为内讳,使若尚为大夫。

    ) [疏]注“已绝”至“大夫”解云:言已绝者,即上八年公孙敖奔莒是也。

    春秋之例,大夫出奔之后,即绝于大夫之位,不复书其卒,即公子庆父、臧孙纥之属是,是以于此怪其书卒矣。

    言为后齐胁鲁归其丧有耻者,即下十五年夏“齐人归公孙敖之丧”传云“何以不言来?内辞也,胁我而归之”是也。

     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

    此未逾年之君也,其言弑其君舍何?(据弑其君之子奚齐也。

    连名何之者,弑成君未成君俱名,问例所从也。

    ) [疏]注“据弑”至“齐也”解云:即僖九年“冬,晋里克弑其君之子奚齐”传云“弑未逾年君之号”是也。

     已立之,已杀之,(商人本正当立,恐舍缘潘意为害,故先立而弑之。

    ) [疏]注“商人本正当立”解云:正以弑舍不书日,见不正遇祸,则知商人本正明矣。

     成死者而贱生者也。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