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公卷十四起十年尽十八年

首页
恶商人怀诈无道,故成舍之君号,以贱商人之所为。

    不解名者,言成君可知。

    从成君不日者,与卓子同。

    恶,乌路反。

    卓,敕角反。

    ) [疏]注“从成君”至“子同”解云:即僖十年春“晋里克弑其君卓子”彼下注云“不日者,不正遇祸,终始恶明,故略之”是也。

     宋子哀来奔。

    宋子哀者何?无闻焉尔。

     [疏]“宋子哀者何”解云:欲言宋君,经书子哀;欲言大夫,文不言氏,故执不知问。

    “无闻焉尔”解云:即隐二年注云“言无闻者,春秋有改周受命之制,孔子畏时远害,又知秦将燔诗、书,其说口授相传,至汉公羊氏及弟子胡�生等,乃始记于竹帛,故有所失也”是也。

    冬,单伯如齐。

    齐人执单伯。

    齐人执子叔姬。

    执者曷为或称行人?或不称行人?(此问诸侯相执大夫所称例。

    ) 称行人而执者,以其事执也。

    (以其所衔奉国事执之,晋人执我行人叔孙舍是也。

    ) [疏]注“晋人”至“是也”解云:即昭二十三年“晋人执我行人叔孙舍”是。

     不称行人而执者,以巳执也。

    (巳者,巳大夫,自以大夫之罪执之。

    分别之者,罪恶各当归其本。

    别,彼列反。

    )单伯之罪何?道淫也。

    恶乎淫?淫乎子叔姬。

    (时子叔姬嫁,当为齐夫人,使单伯送之。

    恶,音乌。

    )然则曷为不言齐人执单伯及子叔姬?(据夫人妇姜系公子遂。

    ) [疏]注“据夫”至“子遂”解云:即宣元年“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是也。

     内辞也,使若异罪然。

    (深讳使若各自以他事见执者。

    不书叔姬归于齐者,深讳以起道淫。

    书单伯如齐者,起送叔姬也。

    齐称人者,顺讳文,使若非伯讨。

    ) [疏]注“不书”至“姬也”解云:言此者,欲决隐二年“冬,十月,伯姬归于纪”之属书归也。

    言深讳者,正以子叔姬有罪故也。

    言以起道淫者,谓深讳不言其归,即是以起道淫之义,何者?若更为小事而见执,何须讳其归于齐?今不言归于齐,而与单伯俱见执,明其在道与单伯淫,于归事不醒醒矣。

    或日不书归于齐者,深讳其起道淫故也。

    何者?若言叔姬归于齐,齐人执单伯,齐人执子叔姬,即有道淫之理也。

    注“齐称人”至“伯讨”解云:即僖四年夏“齐人执袁涛涂”之下,传云“称侯而执者,伯讨也。

    称人而执者,非伯讨也”是也。

     十有五年,春,季孙行父如晋。

     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

    (月者,文公微弱,大夫秉政,宋亦蔽于三世之党,二乱结盟,故不与信辞。

    不称使者,宋无大夫。

    官举者,见宋乱也。

    录华孙者,明恶二国,非以月恶华孙也。

    华孙,户化反。

    见,贤遍反。

    恶二,乌路反,下皆同。

    ) [疏]注“月者”至“秉政”解云:即公子遂是也。

    注“宋亦”至“之党”解云:即上八年传云“曷为皆官举?宋三世无大夫,三世内娶也”是也。

    言为三世内娶之故,三世妃党皆强,而为君之所蔽,故云蔽于三世之党矣。

    注“故不与信辞”解云:正以春秋之例,凡莅盟、来盟例皆书时,所以然者,欲见王者当以至信先于天下故也,是以桓十四年夏“郑伯使其弟语来盟”注云“时者,从内为王义,明王者当以至信先天下”是也。

    今而书月,故言不与信辞耳。

    注“不称使”至“大夫”解云:正决“郑伯使其弟语来盟”之文也。

    注“官举”至“孙也”解云:大夫之义,例不官举,而此言司马者,正以见宋之乱,是以详录华孙,明其书月不与信辞者,不由华孙之故也。

     夏,曹伯来朝。

     齐人归公孙敖之丧。

    何以不言来?(据齐人来归子叔姬。

    ) [疏]注“据齐”至“叔姬”解云:在此年十二月。

     内辞也。

    胁我而归之,笋将而来也。

    (笋者,竹�,一名编舆,齐、鲁以此名之曰笋。

    将,送也。

    为叔姬淫,恶鲁类,故取其尸置编舆中,传送而来,胁鲁令受之,故讳不言来,起其来有耻,不可言来也。

    不月者,不以恩录,与子叔姬异。

    笋将,音峻,竹�也。

    将,送也。

    竹�,婢绵反,一音步贤反,服虔音编,韦昭音如频反。

    编,必绵反,一音篇,郭璞音步典反。

    舆,音馀。

    为叔,于伪反,下“父为”、“子为”、“若为”、“实为”同。

    传,直专反。

    令受,力呈反,下同。

    ) [疏]注“故取其尸”解云:谓取其死尸矣。

    注“不月”至“姬异”解云:正以下“十有二月,齐人来归子叔姬”书月故也。

     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鼓用牲于社。

    (是后楚人灭庸,宋人弑其君处臼,齐人弑其君商人,宣公弑子赤,莒弑其君庶其。

    ) [疏]注“是后楚人灭庸”解云:即下十六年秋“楚人、秦人、巴人灭庸”是也。

    注“宋人弑处臼”解云:在十六年冬。

    注“齐人弑商人”解云:在十八年夏五月。

    注“宣公弑子赤”解云:即十八年冬子卒,传云“子卒者孰谓?谓子赤也。

    何以不日?隐之也。

    何隐尔?弑也”者是也。

    注“莒弑其君庶其”解云:在十八年冬。

     单伯至自齐。

    (大夫不致,此致者,喜患祸解也。

    不省去氏者,淫当绝,使若他单伯至也。

    解,户买反。

    省,所景反。

    ) [疏]注“大夫不”至“祸解也”解云:正以内大夫出聘,例不书至故也。

    注“不省”至“伯至也”解云:正以昭十四年“春,隐如至自晋”彼是被执而归,省去其氏,今单伯存氏,故解之。

     晋�缺帅师伐蔡。

    戊申,入蔡,入不言伐,此其言伐何?至之日也。

    其日何?(据甲寅齐人伐卫日伐也。

    ) [疏]“入不言伐”解云:庄十年师解云尔,故此弟子据而难之。

    注“据甲”至“伐也”解云:即庄二十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

    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是也。

     至之日也。

    (嫌至日伐,不至日入,故曰入也。

    主书,与甲寅同义。

    ) [疏]注“主书”至“同义”解云:即彼云“伐不日,此何以日?至之日也”何氏云“用兵之道,当先至竟侵责之,不服,乃伐之。

    今日至,便以今日伐之,故日以起其暴也”是也。

    然则令此�缺亦今日至便以今日伐之,故书以日起其暴也。

     秋,齐人侵我西鄙。

     季孙行父如晋。

     冬,十有一月,诸侯盟于扈。

    (不序不日者,顺上讳文,使若扈之盟,都不可得而知。

    ) [疏]注“不序”至“而知”解云:上七年“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传云“诸侯何以不序?大夫何以不名?公失序也。

    公失序奈何?诸侯不可使与公盟”云云,何氏云“文公内则欲久丧而后不能,丧娶逆祀;外则贪利取邑,为诸侯所薄贱,不见序,故深讳为不可知之辞。

    不日者,顺讳为善文也”然则此不序者,为不可知之辞。

    不日者,顺讳为善文也,何者?盟不日,善文故也。

     十有二月,齐人来归子叔姬。

    其言来何?(据齐人归公孙敖之丧不言来。

    )闵之也。

    (闵伤其弃绝来归。

    )此有罪,何闵尔?父母之于子,虽有罪,犹若其不欲服罪然。

    (孔子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所以崇父子之亲也。

    言齐人不以弃归为文者,令与敖同文相发明。

    叔姬于文公为姊妹,言父母者,时文公母在,明孝子当申母恩也。

    月者,闵录之,从无罪例。

    ) [疏]注“所以”至“亲也”解云:即言来以闵之是也。

    注“言齐人”至“母者”解云:若以弃归为文,即言子叔姬来归,不言齐人,即宣十六年“郯伯姬来归”之文是,今言齐人来归,故谓之同文也。

    言相发明者,言敖为齐所恶而来归之,今此亦为齐人所归之,故曰相发明耳。

    注“时文”至“恩也”解云:正以下十六年“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十七年夏“葬我小君圣姜”传云“圣姜者何?文公之母也”是。

    注“月者闵”至“罪例”解云:正以弃归之例,有罪者时,无罪者月故也。

    其有罪者时,即宣十六年“秋,剡伯姬来归”是也。

    其无罪者月,成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来归”之属是也。

     齐侯侵我西鄙,遂伐曹,人其郛。

    郛者何?恢郭也。

    (恢,大也。

    郭,城外大郭。

    郛,芳夫反,郭也。

    恢廓,苦回反,大也。

    ) [疏]“郛者何”解云:欲言城郭,经无城郭之文;欲言非城郭,上文言入,故执不知问。

     入郛书乎?曰:不书。

    (围不言入,入郛吴也。

    ) [疏]“入郛”至“不书”解云:案诸旧本,此传之下悉皆无注。

    有注云“围不言入,入郛是也”者,衍字耳。

     入郛不书,此何以书?动我也。

    (讳使若为同姓见入郛故,动惧我也。

    )动我者何?内辞也。

    其实我动焉尔。

    (齐侵鲁,鲁实为子叔姬故,动惧失操云尔。

    乡者不去,几亦入我郛,故举入郛以起鲁耻,且明兵之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