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乙丑,齐侯葬纪伯姬。
外夫人不书葬,此何以书?(据曾阝季姬也。
)
[疏]注“据曾阝季姬也”解云:即僖公十六年“曾阝季姬卒”卒无葬文是。
隐之也。
何隐尔?其国亡矣,徒葬于齐尔。
(徒者,无臣子辞也。
国灭无臣子,徒为齐侯所葬,故痛而书之,明鲁宜当闵伤临之。
卒不日葬日者,鲁本宜葬之,故移恩录文于葬。
)
[疏]注“徒者”至“临之”解云:正以徒诂为空。
注“卒不”至“于葬”解云:卒不日者,即上经书“三月,纪伯姬卒”是也。
春秋之义,内女卒例日,而纪伯姬卒不日,故如此解。
其隐三年传云“不及时而日者,渴葬也。
不及时而不日,慢葬也”者,自施于诸侯,非夫人之例,故此文虽不及五月,不得以渴隐解之。
此复雠也,曷为葬之?(据恩怨不两行。
)灭其可灭,葬其可葬。
此其为可葬奈何?复雠者,非将杀之,逐之也。
以为虽遇纪侯之殡,亦将葬之也。
(以为者,设事辞而言之。
以大敛而徙棺曰殡。
夏后氏殡于阼阶之上,若存;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宾主夹之;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宾之也。
称齐侯者,善葬伯姬,得其宜也。
敛,力验反。
夹,古洽反。
)
[疏]注“夏后”至“宾之也”解云:檀弓上篇文。
秋,七月。
冬,公及齐人狩于郜。
公曷为与微者狩?(据与高�盟讳,此竞逐耻同。
)
[疏]注“据与高�盟讳”解云:即庄二十二年秋“及齐高�盟于防”传云“公则曷为不言公?讳与大夫盟也”是也。
注“此竞逐耻同”解云:谓与微者竞逐禽兽,与大夫盟不异矣。
齐侯也。
(以不没公,知为齐侯也。
)
[疏]注“以不”至“侯也”解云:正以大夫盟即没公,此不没公者,齐侯故也。
齐侯则其称人何?讳与雠狩也。
(礼,父母之雠不同戴天,兄弟之雠不同国,九族之雠不同乡党,朋友之雠不同�朝。
称人者,使若微者,不没公。
言齐人者,公可以见齐微者,至于鲁人皆当复雠,义不可以见齐侯也。
以见,贤遍反,下同。
)
[疏]注“礼父”至“�朝”解云:皆出曲礼上篇与檀弓上篇,何氏差约而为此言也。
檀弓云“从父昆弟之雠”故此何氏以九族言之。
曲礼云“交游之雠”故此何氏以朋友言之。
定四年传云“朋友相卫,古之道也”义亦通于此。
郑氏云“交游或为朋友”是也。
前此者有事矣,(溺会齐师伐卫是也。
)
[疏]注“溺会”至“是也”解云:在上三年春。
后此者有事矣,(师及齐师围盛是也。
)
[疏]注“师及”至“是也”解云:在庄八年夏。
则曷为独于此焉讥?于雠者,将壹讥而已,故择其重者而讥焉,莫重乎其与雠狩也。
(狩者上所以共承宗庙,下所以教习兵行义。
共,音恭。
)于雠者则曷为将壹讥而已?雠者无时焉可与通,通则为大讥,不可胜讥,故将壹讥而已,其馀从同同。
(其馀轻者从义与重者同,不复讥,都与无雠同文论之,所以省文,达其异义矣。
凡二同,故言同同。
胜,音升。
复,扶又反。
)
[疏]注“其馀”至“者同”解云:谓皆是与雠交接矣。
注“不复”至“论之”解云:谓更无贬文矣。
注“所以”至“义矣”解云:一则省文,二则达其异义矣。
其异义者,围盛不称公者,讳其灭同姓;溺会齐师伐卫不称氏者,见未命大夫故也。
若不省文,无以见此义,故曰所以省文,达其异义矣。
注“凡二同,故言同同”解云:轻者不讥,见与重者同,一同也;都与无雠同文论之,一同也;故曰凡二同矣。
考诸古本,传及此注“同”字之下,皆无重语。
有者衍文,且理亦宜然。
五年,春,王正月。
夏,夫人姜氏如齐师。
秋,倪黎来来朝。
倪者何?小邾娄也。
(小邾娄国。
倪,五兮反,二传皆作“�阝”黎来,力兮反。
小邾娄,力居反,二传亦无“娄”字。
)
[疏]“�阝者何”解云:欲言是国而言名,欲言非国,经言来朝,故执不知问。
小邾娄则曷为谓之倪?未能以其名通也。
(�阝者,小邾娄之都邑。
时未能为附庸,不足以小邾娄名通,故略谓之倪。
)黎来者何?名也。
其名何?(据僖七年称子。
)
[疏]注“据七年称子”解云:即僖七年“夏,小邾娄子来朝”是也。
微国也。
(此最微,得见者,其后附从齐桓,为僖七年张本文。
见,贤遍反。
为僖,于伪反,下文注同。
)
[疏]注“此最”至“本文”解云:时未能为附庸,故谓之最微矣。
言为僖七年张本文者,即彼注云“至是所以称爵者,时附从霸者朝天子,旁朝罢,行进,齐桓公白天子进之,固因其得礼,著其能以爵通”是也。
冬,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
此伐卫何?纳朔也。
曷为不言纳卫侯朔?(据纳顿子于顿言纳,下朔入公入致伐,齐人来归卫宝,知为纳朔伐之。
)
[疏]注“据纳顿子于顿言纳”解云:即僖二十五年“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是也。
注“下朔入公入致伐”解云:即下六年“卫侯朔入于卫”“公至自伐卫”是也。
然则“卫侯朔入于卫”之下,即言“公至自伐卫”亦一隅也。
注“齐人来归卫宝”解云:即下六年“冬,齐人来归卫宝”是也。
辟王也。
(辟王者兵也,王人子突是也。
使若伐而去,不留纳朔者,所以正其义,因为内讳。
)
六年,春,王三月,王人子突救卫。
王人者何?微者也。
子突者何?(别何之者,称人序上。
又僖八年王人不称字,嫌二人。
)
[疏]“王人者何”解云:欲言微者,书其美字;欲言其贵,连人言之,故执不知问。
“子突者何”解云:称字尊卑未分,故执不知问。
注“别何”至“二人”解云:所以不言王人子突者何,而别何之者,正以称人,序在子突之上。
又僖八年“公会王人”以下“于洮”单称王人,不称字,问者之意,嫌此王人与子突别人,故别何之。
然则言嫌二人者,犹言疑二人矣。
贵也。
(贵子之称。
称,尺证反。
)贵则其称人何?(据王子瑕不称人。
本当言王子突,示诸侯亲亲以责之也。
)
[疏]注“据王子瑕不称人”解云:即襄三十年夏“王子瑕奔晋”是也。
注“本当”至“之也”解云:言王子则是王之亲亲,所以责诸侯违王命之深。
系诸人也。
曷为系诸人?(据不以微及大。
)
[疏]注“据不以微及大”解云:即定二年传云“然则曷为不言雉门灾及两观?主灾者两观也。
主灾者两观,则曷为后言之?不以微及大也”是也。
然则彼不以微及大,而此以子突系诸人,故难之。
王人耳。
(剌王者,朔在岱阴齐时,一使可致,一夫可诛,而缓,令交连五国之兵,伐天子所立。
还以自纳,王遣贵子突,卒不能救,遂为天下笑,故为王者讳,使若遣微者弱愈,因为内杀恶。
救例时,此月者,嫌实微者,故加录之,以起实贵子突。
使,所吏反。
令,力陈反。
为王,于伪反,下“因为”、“不为危录”皆同。
)
[疏]“王人耳”解云:欲道子突,但是微者矣。
注“剌王”至“可诛”解云:即桓十六年冬“卫侯朔出奔齐”传曰“卫侯朔何以名?绝。
曷为绝之?得罪于天子也。
其得罪于天子奈何?见使守卫朔,而不能使卫小众,越在岱阴齐,属负兹舍,不即罪尔”者,是其朔在岱阴齐时之事也。
言当尔之时,微弱至甚,一使可摄取,一夫可就诛,故曰一使可致,一夫可诛耳。
注“而缓”至“自纳”解云:即上五年“冬,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者,是其交通五国之兵矣。
言伐天子所立者,在上三年耳。
彼注云“天子新立卫公子留”是也。
注“王遣”至“能救”解云:王遣贵子突者,此文是也。
卒不能救者,下文朔入卫是也。
注“因为内杀恶”解云:谓犯微人之命恶浅,犯贵者之命恶深故也。
注“救例时”解云:即僖六年秋“诸侯遂救许”;僖十八年“夏,师救齐”之属是。
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
卫侯朔何以名?(据卫侯入于陈仪不名。
)
[疏]注“据卫”至“不名”解云:在襄二十五年秋。
绝。
曷为绝之?(据俱入也。
)犯命也。
(犯天子命尤重。
)其言入何?(据顿子不复书入。
不复,扶又反,下皆同。
)
[疏]注“据顿”至“书入”解云:即僖二十五年“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是。
而言不复书入者,谓彼经直连围陈而言纳,不复别书入也。
今此卫朔之事,去年已书伐卫讫,今复别言入,故如此注。
篡辞也。
(上辟王不得言纳,故复从篡辞书入也。
不直言篡者,事各有本也。
杀而立者,不以当国之辞言之。
非杀而立者,以当国之辞言之。
国人立之曰立,他国立之曰纳,从外曰入。
诸侯有属�力,加自文也。
不书公子留出奔者,天子本当绝卫,不当复立公子留,因为天子讳微弱。
杀而,申志反,下皆同。
属,音烛。
)
[疏]注“上辟”至“言纳”解云:即上五年传云“此伐卫纳朔也,曷为不言纳卫侯朔?辟王也”者是。
注“故从”至“入也”解云:正以公羊之例,立、纳、入皆为篡辞故也。
注“不直”至“本也”解云:欲道春秋上下,所以不直言卫晋篡,齐小白篡,卫世子篡,而书其立、入、纳者,事各有本故也。
注“杀而”至“言之”解云:即文十四年秋“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不去公子是也。
所以然者,正以其弑君取国,不嫌非篡故也。
注“非杀”至“言之”解云:卫晋言立,蒯聩言纳,小白言入是也。
所以然者,以其非杀而立,恐不成篡故也。
注“国人立之曰立”解云:隐四年“卫人立晋”是也。
注“他国立之曰纳”解云:即哀二年夏“晋赵鞅纳卫世子于戚”是也。
注“从外曰入”解云:即庄九年夏“齐小白入于齐”是也。
注“诸侯”至“文也”解云:即昭元年“秋,莒去疾自齐入于莒”;昭十三年夏“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之属是也。
注“因为”至“微弱”解云:公子留本天子所立故也。
其立公子留之事,说在上三年也。
秋,公至自伐卫。
曷为或言致会,或言致伐?得意致会,(所伐国服,兵解国安,故不复录兵所从来,独重其本会之时。
)
[疏]“曷为”至“致会”解云:即襄十一年“公至自会”是也。
注“所伐”至“之时”解云:即襄十一年秋“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