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二回 木兰三上陈情表 太宗建庙旌贤良

首页
竭力致身期尽性,闺中明德有余馨。

     却说界牌关总兵朱明,闻木兰身死,解印回家,披孝守墓,三年不倦。

    一夕,梦花阿珍叫曰:“公主至矣。

    ”朱明跪拜曰:“将军近日无恙否?”公主答曰:“吾已奏明上帝,保尔为值殿功曹,当与我同游上界。

    ”次日,朱明告知妻子尹氏,无疾而终。

     再说杨琰闻木兰已死,丧吾诸人亦皆去世,惟谌于飞、铁冠道人尚在。

    恐大道无传,即致仕回家,到白云洞中,谒见二公。

    于飞迎而谓曰:“子何来迟?”琰曰:“侄儿贪取仕进,尘心不净,读二位叔父所忖道心之文,思往事如梦境,特回家听讲,祈二位叔父不吝斯道,以省侄儿之愚昧。

    ”于飞曰:“子有疑则问,以共相启发耳。

    ”琰问曰:“据叔父所云,一心分为二用,但不知人心、道心必如何,才分清界限?”于飞曰:“子静坐思之,觉一派妄念,千头万绪,总在心面上滚来滚去,这就名为欲界。

    尔于此时,任他纷纷乱乱,一心守住主人,久而久之,觉妄念灭尽,心内如如在在,又觉此心非心,竟是一个光明境界。

    于光明界内,又觉有一个主宰,不动不摇。

    古人云:外无私欲,内合天理,允执厥中者,此也。

    又云:恍兮惚兮,其中有真。

    象帝之先,亦指此也。

    但此时虽云自见道心,切不可自谓有得,着一毫意念在内。

    若有意念,即为着了实相。

    古人云:外着实相,内心即乱;内着实相,真性不空。

    不空则真性不灵,真切实语也。

    ”琰曰:“儒者之用心以诚,道家之用心以虚。

    诚则有主,虚则不窒,敢问二教同异之间,相去若何?”于飞曰:“圣人恐人用诚字太过,则近于固执,故继以明字;太上恐人用虚字太过,则无实际工夫,故继之以一字,其间并无同异之处。

    ”琰又问曰:“道家云降龙伏虎,有是事乎?”于飞曰:“心灵如龙,念猛如虎,心静则龙降,念止则虎伏。

    ”琰曰:“如何分先天、后天?”于飞曰:“心静念止是先天,心动念驰是后天。

    ”琰曰:“佛家言性全是谈空,不知其中亦有实际工夫否?”铁冠道人曰:“大悟山焦周和尚得丧吾心法,贤侄何不去问于彼?” 杨琰即回家备礼,向大悟而来。

    焦周闻之,迎入方丈相见。

    礼毕,琰见焦周座间置《论语》一部,琰笑曰:“和尚念儒书何用?”周曰:“悟禅。

    ”琰曰:“在何句上悟?”周曰:“在毋意、毋固、毋必、毋我上悟。

    ”琰曰:“忍无而不无,若何?”周曰:“有若无。

    ”琰曰:“若不有而有?”周曰:“空空如也。

    ”琰拜曰:“吾师真不愧为丧吾徒弟。

    ”是夜二人同榻而卧,次日五鼓,众和尚来撞钟擂鼓,焚香课诵。

    焦周起来,亦向经堂礼佛称扬。

    杨琰心中想道:不知焦周亦诵何经?急忙起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