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六回 靖松封书谢故人 太宗赐爵酬将士

首页
却说朱木兰同元帅、军师、突厥并二国将士,祭奠二国阵亡官军。

    众将见元帅流涕,大家伤感。

    木兰来营中,对阿珍说道:“今见沙场之士,得回故里,实为万幸。

    须知浮生无定,荣辱何干?父生母鞠,全受全归,始为孝子。

    待回家见了父母,即便修真炼性,做个清静闲人,何必居名利场,醉生梦死,终无了局。

    ”过了数日,中军炮响,三军凯歌,向南而行。

    朱明受了界牌关总兵之职,不得南回,与木兰挥泪而别。

    大军行了多日,过了雁门关,兵向五台山而来。

     木兰对元帅、军师道:“末将向蒙山上靖松道人,赠我明驼出征,颇赖其力。

    今欲往山拜之,更索回书与丧吾和尚。

    ”元帅准令,木兰单骑上山来,参谒靖松。

    那明驼见了靖松道人,也摇头摆尾,叫跳起来,如见故人之状。

    道人谓木兰曰:“之子不见,今已十余年。

    将军此时,沙场壮志,阵上雄心尚在否?”木兰曰:“境过成空,无复人我。

    弟子之心已灰矣?”靖松曰:“善哉!善哉!贫道已修书一封,烦将军寄于丧吾,叫他依书而行,切不可效从前种种故态,与魔魁为伍。

    ”遂将书交与木兰,木兰收好。

    靖松道:“吾师姓吴,名大杲,素慕将军之德,求将军踵门一娱。

    ”木兰大喜,即同靖松下山。

    行不上五里,见修竹茂林,围绕一庄。

    庄前泉水袅袅成音。

    靖松指曰:“此庄名听泉庄,即吾家师所居也。

    ”正说之间,一白发老人扶杖而出。

    靖松上前施礼曰:“此即弟子往日所称之朱将军也。

    ”木兰慌忙上前拱拜,老人双手扶住道:“靖松皈依老氏,却又喜与老生讲儒理,不期将军过听,屈驾到此。

    ”挽木兰至草堂而坐。

    木兰问曰:“弟子生性愚昧,不谙儒行,祈太夫子略示儒行之约。

    ”吴大杲曰:“所谓儒者,学以立命,尽性为先。

    道以修身,敦伦为要。

    爱敬开仁义之源,孝弟居人道之首。

    于难制之时而制其行,于难存之地而存其心。

    故云:一念而善恶攸分,寸心而天人是判。

    ”木兰问曰:“儒者矜言性善尚矣,弟子愿闻性道之始终。

    ”大杲曰:“由太虚而有理,由理而有性,由性而有仁,由仁而有四端,由四端而生万物。

    万善,理为之本,性为之用。

    使万善有成功者,性为之本,情为之用。

    情之始生曰意,意兴而为念,念兴而为思,思见于眉目之间为想,想转而为虑,虑则畏心生焉。

    畏心生则懈心随之,怠心断之,惰心败之矣。

    夫情之所赖者曰才,才之所赖者曰气。

    才不足者谓之自暴,气不足者谓之自弃。

    才大者谓之刚,天时不得而夺之,人事不得而沮之。

    气足者谓之健,****不得而胜之,恶心不得而挠之。

    惟儒者知为善之最乐,敬以直其内,望至善以为归,恕以行乎外,所以道心为主。

    人心退听,故能返真性,全天命。

    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讵虚语哉!”木兰再拜曰:“太夫子之言心性,可谓至矣!但道一而已矣。

    性道、人道何所分判?”吴大杲曰:“惟喜静而厌动,若水之善聚则易清。

    水利万物而不争,若仁之好生而恶杀。

    故曰性如海,仁如水。

    海纳百川,仁兼万善。

    海非水无以充其量,水非海无以会其归。

    海与水既不可分为二,又不可视为一也。

    如此,则仁与性可知也。

    性感而情动,若水之流;情动而生好恶,若水之波澜。

    善则摇星荡月,恶则溃堤覆舟。

    故曰: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儒者养性以智,存心以仁,遏欲以礼,制情以义,浑忘而化,谓之得道。

    道也者,因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