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节

首页


    对吧?” “嗯。

    ”是共产主义同情我父亲。

    不过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

     我看一眼手表:还有三十分钟到五点。

    不知他是不是个按时上下班的人。

     他看见我看表,脸上出现“别为我操心”的温和表情。

     “没关系,我不急着下班。

    ”他说。

    他倒慷慨。

    “我还是第一次和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交谈。

    我曾经学过两个月的中文。

    我的中文老师三十年前从台湾来。

    他对中国内地的认识比较书本化。

    ”他也意识到自己的上下文有点乱,言归正传地说:“我肯定你父亲是个浪漫的人。

    他浪漫吗?”他见我犹豫地点点头,劲头又大起来:“也许中文里浪漫的定义和英文不完全一样——别去管它。

    关键是,你父亲在十六岁这样蒙昧的年纪,很难把共产主义和人道主义区别开来。

    ” “那您是怎么区别的?” “区别什么?” “您刚才说,我父亲的问题,是把共产主义和人道主义弄混了……” “你看,我就知道他把它们弄混了。

    ”他的得意在大脸蛋上发着红光。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正如美国那些跟你父亲同代的知识分子,把共产主义和人道主义混得一塌糊涂!……” “等等,我不记得我是否对你说过,我父亲是知识分子……” “你听我说,信仰共产主义的人,在美国大多数是知识分子” “不过我父亲不是……” “能让我把句子结束吗?” “对不起……” “没关系。

    ”他定了定神,说,“要不你先说?” “您先请。

    ” “还是你请。

    ” “是您在审讯我呀。

    ” “不不不,别叫它审讯,就是一般性的了解情况。

    咱们彼此了解嘛。

    来来来,你先请。

    ” 我又一次看看表。

    这人要是那种披星戴月的工作狂,我又得搭出去一小时工钱。

     “我的父亲十六岁参加了八路军。

    不久国、共就合作了,把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队伍统一整编,为了抗日救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不是以信仰划分敌、我。

    因此,我父亲参加共产党的队伍,不是因为他已接受了共产主义教育。

    我的英文,您还凑合能听懂吧?” “不凑合,不凑合。

    ” “后来我父亲学了文化。

    在全中国解放的时候,他已经有高中毕业文化水平。

    ” “高中毕业当部长,我料定你父亲一定是个很精彩的人!” “谢谢您。

    ” “哪里。

    ” “那个时候新的政权很缺人才,我父亲又去夜校读大学课程。

    两年后他调任到另一个省份,大学只好搁下了。

    ” “很可惜。

    不过不管怎么样,你父亲都是个精彩的人。

    十六岁能做那样大的选择——我儿子十九岁了,连大学主修都选择不了!而且从你身上,我完全可以推断你有个多么精彩的父亲。

    ” “谢谢。

    ” 精彩的是我母亲。

    一个乡绅小妾的女儿,挎一个小包袱,里面有十块大洋和两身旗袍,赤手空拳进了城,什么本事也不凭,只凭年轻,凭她牢牢记住自己是个女人,而女人最大的成功是攻占一个本事大的男人。

    我的母亲脑筋清楚,每一项选择都不和小儿小女的两情相悦弄混。

    她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