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亚宁

首页
坚强的组合让人想起某种易碎的东西,比如瓷器。

    我不知道现在的亚宁想起小时候是不是觉得恍然如梦,那个在小城街头游逛、玩、滑滚轴、跳街舞、跟身边的大孩子学恋爱与打架的小女孩。

    生活换了内容,除了某种瓷器般的气质,整个人已经从过去脱胎换骨。

     亚宁的初中和我不在一个城市,她在一个小城,高中才来到北京。

    十三岁的亚宁我没有见过,不知道那当众撕毁情书的她是什么样子。

    她读初一时就收到从初一到高三每个年级的情书,她一概不回,如果追她追得紧了,她就当众把那情书撕了。

    她爸爸管她管得紧,会追查打到家里的电话,警告电话那端的男孩,可即便这样,她家的电话还是没有断过。

    那个时候的亚宁大约就已经拥有了某种后来贯穿了很多年的性格的核心,她极为认真地看待自己的选择,该怎样选,为什么这样选。

    她相信自己能做出选择。

    我见过她的照片。

    她在照片里像男孩一样骄傲地微笑,梳短头发,还戴红领巾,但已能看出跳舞的好看身形。

    她跳舞跳得那样好,比周围人都好,身边的大孩子有的不上学了专门跳舞,她就和他们学,街舞的味道比谁都能表达。

    高二她教大江跳街舞,在学校里演出那么轰动。

     十三岁的亚宁在小街上逛,不言不语对追求者很冷,但和大哥大姐学会对朋友义气。

    她喜欢看男孩抽烟、打架、骑摩托,喜欢大姐姐豪爽、会组织、会照顾,喜欢跟着他们在小城的街上吃烤肉,什么都不操心不烦恼。

    那些人呵护她,知道她成绩好,早晚和他们会不一样的。

     现在想想,那些早年时光是这么重要。

    她信选一个人就要一辈子。

    是真的信。

    高二的夏天像是十三岁的翻版,她在我们的城市重新找到这样一群朋友,在这个更大的都市漫游。

    大江和他的兄弟们整日打球,亚宁下了课就去看,晚上跟他们出去玩,打台球、吃小龙虾,听他们讲故事。

    他们散漫而趣味十足,有一个男孩会吐好看的烟圈,有一个男孩和女友总是动手打架,又好得如胶似漆。

    他们班和我们班不一样,他们几乎不用高考,不属于这个都市。

    她晚上和他们打车出去,熄灯前才匆匆回来。

    那短暂的日子只有几个月长。

    她喜欢打台球,台球厅地下室昏暗而烟味十足,那么让人快活,大江打得好,俯在台球案上会显出肌肉流畅的后背。

    操场,校园,大排档,便宜而市井的娱乐,月亮,出租车,他终于在车里轻轻地吻了她。

     我在阳台上站了很久,小腿忽然觉得冷了,就转身回屋里。

    回到房间仍没有睡意。

    亚宁这几天在等几个纽约的面试和一个洛杉矶的面试,不知道结果如何。

    这并不容易,高盛以招人严格闻名。

    也许她刚才急着出门是工作有了消息,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谈话。

    如果是这样那最好不过。

     次日,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的想法又摇摆了。

     明浩是大学隔壁班的同学,与我和亚宁都很熟,和我在同一个公司,不同部门,在餐厅碰见就一同坐下,聊着聊着,简要提到了亚宁的困扰。

     明浩以最强烈的态度反对亚宁去东南亚,依他的话,这男人是不可靠的,若把她自己的生活都扔了,搭给所谓感情,到时候一定会后悔。

    我问他为什么这人不可靠,他轻蔑而理所当然地笑了一声,抬了抬手,似乎这个问题毫无必要。

     “南方家长花钱送孩子出去读本科的我见多了,”他说,“就没几个好孩子。

    ” 明浩带着不加掩饰的国内名校生的态度,对本科便出国的不以为然,认为不是南方沿海富二代就是在国内考不上好大学,而这两种都意味着不是什么好孩子。

    他信誓旦旦地让我信他,说他在南方跑了不少地方,见得多了。

    我低下头吃饭,不作回答,若在往日,我多半会嘲笑他武断,但这个时候,这个判断太重要,我不能不思量。

     “还有啊,”他又说,“男人都不会可靠的。

    尤其是金融圈,这点你也信我。

    诱惑太多,变心太容易。

    你让她在美国找个一般城市最好,做个小中产,安安宁宁的。

    ” 我心里忽然疼了一下。

    男人不可靠,男人受一时欲望推动。

    他的话和那时他们的话那么像。

    坦率得似乎无所谓。

    那时好几个人这么说:大江啊,早就有别的女孩了。

     明浩岔开话题,问我辞职的事。

    我不想说这个,就简单说我想去写歌,他又笑了一下,没有说什么,让我突然非常窘迫。

     下午,算了算时间亚宁应该还没睡,我就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