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颜色

首页
音,只有我一个人像神经不正常一样严肃地坐着。

     我想要重新开始审问,扳回局势,于是拿起记录卡,板着脸对阿莲说:“你的东西呢?拿出来。

    ” “什么东西?” “骗人的东西。

    ” “你是说神之瓶吧?”她不慌不忙,从包里掏出一个小瓶子,放到桌上说,“就在这儿。

    ” 我看着它。

    小瓶子晶莹剔透,立在一只银色的底座上,底座刻着四种文字,一块晶体在细长的托架上立在瓶中,远看上去就像一滴透明的泪水。

    灯光的映衬中,银盘显出一种奇异的光辉。

     “这是什么?”我问。

     “它叫神之瓶,”阿莲声音柔美、带着点神秘地说,“天地间有一种灵气,一种宇宙精神,弥漫透明,无影无形。

    它看不见也摸不到,但总是能保佑相信它的人。

    它陪着奥德修斯在海上走了十年;在黑死病蔓延的小村落救了中世纪;它护着哥伦布的风帆,让他没有打道回府;它跟着一个人从容地走上火刑柱;又保护了另一个住在地下室的人;它就在我们身边,一直都在,到今天也在。

    这个瓶子就是连接它与你的通道。

    如果你生病了,就将手放到这个盘子上,安静地思索,感受它的存在,将自己融入它的广博。

    它会用颜色告诉你答案,平安是白,不平安是紫。

    如果它说你会平安,那么就会保佑你平安。

    ” “说得好。

    ”旁边的老头禁不住赞了一声。

     “什么乱七八糟的?”我皱起眉,“你真用这个给人看病?” “嗯。

    不行吗?” “胡闹。

    简直胡闹。

    ” “为什么?” “这还用问吗?什么灵气神明,都是没有的事。

    ” “你觉得没有,我可以觉得有。

    ”她的声音忽然安静了很多,也不那么嬉笑了,“客观里没有,主观里可以有。

    主观世界里存在的东西,你永远也无法否认。

    ” 她谵语一样的话我思量了片刻,还是决定不和她绕圈子,直接处理。

    也许是怕自己又被她的话绕进去,也许是怕她灵动的眼睛看久了就被迷惑。

    她像是算命姑娘念出占卜一样温柔地说话,有一种让人确信的强大力量。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我转头面向队长说,“简单的言辞蛊惑。

    东西没收销毁就得了,念在是初犯,也别罚钱了。

    ” “哎,这可不行!”她听了我的话急了,一把将小瓶子抄起来,“不行不行。

    ” “这是规矩。

    ” “绝对不行。

    ” “还对你宽大了呢。

    你问问他们以前都是怎么处理的?少说也得烧了东西罚几千。

    ” 她就是摇着头,将胳膊里的瓶子紧紧地抱着,紧闭着嘴倔强地看着我们,像是在说,罚我倒是可以,把瓶子拿走是万万不行的。

     我皱了皱眉:“要不然你给个合理说法?” 她仍然不说话。

     我只好低下头,说:“那就这么定了。

    队长。

    下一个吧。

    ” “真是的。

    ”她果然开口了,“焚琴煮鹤。

    我说,还不行吗。

    ” 她于是不高兴地将小瓶子又放回桌上,瞪了我两眼。

    随后将手放在银盘上,一言不发。

    我们都默默地盯着,好一会儿,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水晶静静的,无色透明。

    我们正在纳闷,她忽然握住身旁的灯泡,片刻之后手心热了,再次将手放到银盘上同样的位置,安静地等。

    重复了一两次之后,瓶子里的水晶渐渐变紫了。

     “没有情调的人。

    ”她小声地说,声音变得简洁而实际,与刚才大不相同,“其实,这个东西再简单不过。

    放手的地方是一片热敏电阻,瓶子底部有紫外线荧光管,中间的紫晶是一种特殊的晶体,能被紫外线激发到高能级,再跃迁到色心发出稳定的紫颜色,放回暗处久了会回到基态,变成无色。

    热敏电阻的敏感阈值是37℃,高于这个温度,电路开启激发,紫晶变成紫色。

    也就是说,这整个装置只是一个大大的温度计,用颜色表示体温。

    只要听懂这一点就行,其他不懂都没关系。

    我用这个给病人量体温,就是为了给病人一些痊愈的信心。

    人相信自己,身体会有奇迹。

    我说完了,你们爱怎么处理怎么处理吧。

    ” 这原理我能听懂,听上去还算合理。

    队长看着我。

    我拿过小瓶子,在她的指点下察看了底座的电路,又亲自试验了几回。

    如她所说,变与不变只在于温度的差异。

    变换缓慢而优美,看上去确实像神迹显灵。

    我向队长点点头,示意是这么回事,可以放过了。

     “你早说不就行了。

    ” “你还不明白吗?”阿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重要的根本不是你信的东西是真是假,而是你的态度是真是假。

    说明白了,又信什么呢。

    ” 她背起包转身离开,临走时用甜美的笑脸和屋子里的大仙们一一挥手作别,祝他们好运。

    她长长的头发一摇一摇,走路的时候环珮叮当做响。

    我看着她窈窕的背影渐渐远离。

     忽然,她在门口又转过身来,看着我一字一顿地说:“焚琴煮鹤!” 就这样,我和阿莲告别了。

    再也没有见过她。

    我后来偶尔又想起过她,在实验做得烦闷的时候想起她的甜美和故弄玄虚。

     有一天,我一个人坐在食堂里吃饭,端着铁盘,展开当天的报纸。

    我总是喜欢看报纸,看到世界的其他角落。

    图片和文字在眼前盘旋,像搅动空气的风,带来开窗一般的辽远气息。

    那几天的报纸各版均被救灾占据。

    各地的灾,各种各样的灾,长久而过不去的灾。

    千千万万人在风雨飘摇的各个角落做着保卫生命的事情,看来让人动容。

    暴雨已经止住。

    继续加固堤坝。

    市长表示有信心迎接下一轮泥石流。

    小规模余震。

    最新营救出一队被困七天的村民,只一人死亡。

    死亡人数几天以来没有太大的增加。

    募捐仍在继续。

    我的眼睛快速滑过所有标题。

     “等等。

    ”我忽然对自己说,“有什么地方不对。

    ” 我连忙又倒退回去,仔细察看刚刚扫过的版面,将那几条新闻逐一阅读,忘了手中筷子。

    我的心跳加快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莫名地涌上心头。

    我读着读着,忽然发现了症结所在。

     我看到了阿莲的名字。

    她和几个山村的小学生和老师一起被坍塌和泥石流困在山道拐角一个黑暗的山洞,整整七天,食水皆竭,所幸有空气,不至窒息。

    当开路的救灾军队将山路清通,无意中发现了他们,其他人都还奄奄一息地活着,只有阿莲死去了。

    她仍怀抱着她的通神的瓶子,被救活的小孩死死拉着她的手不放。

     “阿莲姐姐。

    ”小孩在医院里,说着说着话突然情绪失控,大声哭起来,“她明明说神在保佑我们。

    可神保佑了我们,为什么不保佑阿莲姐姐?……” 我坐在椅子上,心被人用最钝的锤子给予了重重一击。

    报纸像是不动声色而寒光凛凛的刀刃,我头脑一片空白。

     阿莲死了。

    她死了。

    她为什么会死,为什么会这样。

    是的我知道她为什么会死。

    只有我知道。

    她曾说过重要的不是真假,而是相信。

    她成功地让别人信了,可是她自己不信。

    她了解真相。

    了解真相的人怎么可能那样信。

    她给了所有人神明的希望,可她自己知道,这世界上没有神,也没有保佑。

     阿莲也许靠自己的力量坚持了很多时日,可终究有一天没能咬紧牙关。

    在一片满是黑暗伤痛看不到拯救的世界里,不信神明的人是活不下去的。

    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一点。

    她死于彻底的孤独,比我更孤独的孤独。

     我对着面前图文并茂的报纸,一个人坐在食堂里,呜呜地哭了。

     写于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七日

背后的谱线红移得越来越厉害了。

    说明飞船正在加速。

    这并不正常。

     飞船的引擎没有开,自从脱离地球的引力场,引擎就关了,利用惯性漂移可以节省燃料。

    在没有阻力的真空中,飞船以0.8倍光速一往无前,像叛逆的小孩决绝,家园被甩在身后。

    在将近十四年的飞行中,飞船的速度一直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只有少量测得出的减速,基本可以忽略。

    减速并不奇怪,宇宙毕竟不是绝对真空,但平白无故的加速还从来没有过。

    这种情形最直接的可能是前方有巨大的引力场。

    可他们目前的航线上没有恒星,前方没有,两旁也没有。

    船员们开始了低声的猜疑和躁动,各个屏幕操控台前重新坐满严阵以待的面孔,空置了多年的椅子第一次聚满人的身影。

     希希望着屏幕,思绪却回到遥远的地方。

     前一天晚上,她又一次梦到了阿伦。

     她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仔细回想前一天的言语思绪,她确定没有任何事件的触发和提及。

    这许多年来,她总是以为自己已经忘了他,可是突如其来的梦境却总是给这种确信温柔一击。

    遗忘之神似乎是在她身边辗转兜圈:平日的清醒航行中,她已经完全能够做到不再想他,但每隔一年半载,她就毫无防备地在梦里又见到他。

    她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宇航中学有一望无际的草坪。

    她就是爱上那绿色才报了那学校。

    草坪随低缓的山势起伏,他们每天在那里一次次练习飞机起落、判断和视野。

    她光着脚走上去,蓝色的天空里飞翔着彩色的飞机,山坡上奔跑着一群一群孩子。

    他们扔下头盔,相互追逐,汗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她离开自己的伙伴,向草坪中央走去,他也离开他的伙伴向她走过来,他们笑了,似乎说了什么,像隔壁的邻居般闲散亲切,没有提到分离,似乎没有分离。

    他们站在永远的草坪中央,学校还是从前温柔的样子,博大、安详、忧伤。

    那是她的天堂,她年少时的梦境。

    她在最好的年华与那梦境相遇,又在现在的梦境中与那年华相遇。

     她十四年没有见到他了。

     希希对着屏幕茫然地按动操作按钮。

    屏幕前方是茫茫星海,光点像思绪在黑暗里飘零。

    她没有注意屏幕上的显示,只是动着手指,下载数据,自动分析能谱,监测异常信号。

    航行了这么久,所有的操作都可以下意识完成。

    每一小时一段观测,海量数据在屏幕上画出密密麻麻的线条。

     身旁的达达隔一会儿就扭头问她一句什么。

    她冷静熟练而不经过大脑地回答,话说出口像是别人的语言。

    达达十四岁,出生在船上,跟着她学习观测处理技术。

    她是飞船最好的导航员之一,每天在四面八方多波段的信号里遨游,就像大海的水手看着天空辨别方向。

     她手里工作不停,心里却在仔细地回忆,一句一句回忆梦里的话和心里的话。

    她在梦里与阿伦说的话比这十五年加起来都多,那些话没有一句是真的,只是被梦境偷偷从别处取来,为了撑满一段充满阳光和落叶的凡俗剧情。

    现实中这样的场景从来不曾出现,她和他从来不曾接近。

    他们只是相互远远地望着,远远地徘徊,远远地犹豫。

    好容易鼓起了勇气,还没来得及说话,就以五分之四倍光速相互远离。

    她十五岁登上飞船,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地球。

     她记得这些年他们说过的每一句话,因为实在太少,所以实在很好记。

     她临走之前,曾经和他站在同一个路口。

    他们的朋友都自动先行离开了,只剩下他们,局促地面对面站着,相互挤出一个微笑,眼睛对望着,却不知道怎样开口。

     他轻声问她:“你现在去哪儿?” 她不知道她想去哪儿,只好临时编了个谎话:“去那边一个商店买行李箱。

    ” “在哪儿?我好像不知道。

    ” “不远。

    ”她支吾着。

     他们沉默了下来,好像都在等着对方开口。

    她希望他提出来与她同去,她自己不敢开口。

    她心里的期待越多,就越不敢去开口验证,怕眼角眉梢只是一场误会,怕自己提出而被拒绝,让这唯一相处的幸福像落在地上的水晶一样碎裂不存。

    她希望他能向前多走一步。

     “你回去吧。

    家里人还等着呢。

    ”她说出的话和内心相反。

     “……那你忙吧。

    一个人小心点。

    ”他于是说。

     然后他们就分道扬镳。

    她静静地向前走了很久,希望他能跟上来。

    可是他没有。

     后来她迅速进入封闭集训中心,只在登船的前两天回家住了一晚,然后就踏上了征途,从那天以后再也没有见过他的面。

     现在想起来,他们之间似乎并没有任何关系。

    所有的相处都在开始之前戛然而止。

    时间越经过,一切就显得越不真实。

    她时常怀疑曾经若有若无的感觉究竟是有是无,遥远的往事像放得很慢的镜头,一颦一笑拖长成定格,往事跟地球一起后退,记忆与光一样红移。

     “中尉,去小沙龙开会啦!” 一个声音忽然从希希身后传来,吓了她一跳。

     她回过头,是中队的阿泰。

    他在门口向她招手,她点点头,将手中的程序点了暂停。

     她站起身,身旁的达达却没有跟着起来。

    她招呼他,他却仍然紧盯着屏幕,手指翻飞。

     “中尉,”他一边敲击一边问她,“你看这是不是一个黑体谱?” 她俯身看过去。

    屏幕上赫然亮着一个非常干净的黑体谱。

    这是一段X射线能谱,达达已经将它拆分成了几个部分,除去了噪音,剩下了一段微弱的黑体弧线。

    微弱,却干净漂亮。

    以她多年的数据经验,她一眼可以看出这是什么。

    她凑上前查看他的拟和温度,在心里估算出对应的质量,头脑豁然开朗。

     “是。

    没错。

    ”她拍拍达达的肩膀,“干得漂亮。

    ” 达达抬起头想问,但她已经转身朝小沙龙走去。

    阿泰问她出了什么事,她浅笑了一下,招呼两个小伙子跟上自己,没有解释,迅急地穿过明亮的走廊。

    小沙龙里已经聚满了人。

    还没进门就能听见门里的争论。

     她进门,走到中央,双手啪地撑在桌子上,眼睛环过每个人,用肯定的语调打断了正在进行的讨论:“先生们,听着。

    不用争了。

    大副是对的,前方确实是一个黑洞,大约四倍太阳质量。

    吸积盘已经看到了。

    刚刚发现的。

    ” 小沙龙里顿时响起一阵躁动。

     “确定吗?”有人问。

     “如果不是黑洞,还有什么东西能生成一个keV温度的黑体谱?”她反问道。

     “可是这么重要的目标,为什么之前一直都没探测到呢?”还是有人怀疑。

     “我不知道,”她说,“但我推测,很可能是因为它不在双星系统里,缺少吸积物质,因而光度十分微弱。

    可见光波段更是空空如也。

    ” 她的话像扔进大海,掀起一阵波浪。

    人们立刻进入了热烈的讨论。

    在宇宙星海中发现一颗黑洞,就如在大海深处航行时发现一座神秘的小岛。

    想让船员们不好奇是不可能的。

    人们并未预料到在如此近的地方就能遇到一颗黑洞。

    之前人们探测到的最近的黑洞也要几百光年以外,现在只航行了十一光年就碰到,不能不说是一种意外的惊喜。

     当场就有人提议向黑洞里行驶。

    但立刻遭到了反对的声音。

     进入黑洞等于自杀。

    没有事物能出来,连光都不能,更何况人。

    反对的人仍然想回家。

    不管视界里面是何等风景,一条不归之路总是令人胆战心惊。

    他们出发时没有准备永生的离别,现在突然要进天堂,心里的惊惧和不甘化成脸上的苍白与赤红。

    赞成的人则是想探险。

    他们想近距离接触奇点与可能的黑洞,对保守的声音嗤之以鼻。

    他们出来远行就是为了寻找奇迹,现在奇迹在身旁,怎可能拍拍双手一走了之。

     “我告诉你,”一个人拍着桌子,“这次要是错过了,你得后悔一辈子。

    ” “回家后悔一辈子也比死在路上强。

    ”另一个人使劲摇头。

     “他奶奶的,你还真以为能回家吗?我跟你说,你不死在黑洞里,就得死在无聊里!” 希希不与他们争论。

    她看着周围吵闹的人们,像是与己无关。

     她知道船员们为什么这样兴奋。

    她看着面前的小沙龙,空气中充满百无聊赖的颓废气息。

    墙壁光滑得没有缝隙,窗口挂着电影海报似的虚假风景画。

    桌椅凌乱,打开的食物袋子摊开在四处,圆桌上铺满船员们自制的扑克和棋子,花花绿绿的赌注筹码像小酒馆里拉客姑娘的鲜艳的裙子。

    船员们已经发明了十种新玩法,赢钱欠债都已循环了无数轮,只是兑现不出任何实际的财富。

    他们盼一件新鲜事已经好久了。

     希希觉得去与不去都无所谓。

    她早做好回不去地球的心理准备,因而死在哪里并不重要。

    只要回不去,死在哪里都一样。

    她只是带着一点不为人知的悲情想,就这样永远地踏上远离他笑容的不归之路,连一句清楚的喜欢或不喜欢都没有说过呢。

     “中尉,”达达叫她,“我听说接近视界的时候,时间会停止下来,是吗?” 她微微笑了。

    “不是。

    只是从远处看过去,那个人的光无限红移,好像时间停止了一样,但在那个人自己看来,时间却是照旧。

    这是光的传播效应,跟双生子佯谬差不多。

    ” “嗯……其实双生子佯谬我也不怎么懂。

    ”达达推了推大大的眼镜,“照理说参考系都是相对的,两个人都应该看对方更年轻啊。

    ” “没错,是这么回事。

    ” “那为什么最后有一个年轻,一个年老呢?” “问题在于转身。

    两个人的参考系本来是等价的,但是一个人转身了,两个人就不等价了。

    ” “不明白。

    ”达达有点迷惑。

     希希没有继续解释。

    广义相对论的算式引入狭义相对论本来就是一件复杂的事,只言片语说不清楚。

    她只是被这意象久久地打动。

    两个相互远离的人,只要都不回头,看到的对方就都属于一段自己已失去的青春。

     在她的记忆中,阿伦永远活在那段年少而忧郁的往昔。

    那张面孔俊朗清秀,在男孩群体中熠熠生辉,他和他们一起在窗边笑着,投入地打打闹闹,面孔有阳光的温度。

    他偶尔会看自己一眼,眼光越过她身边的所有女孩,像灯塔穿过泊船照亮黑暗。

    他们对视,然后都转开目光。

    他的脸永远是无所虚饰的少年的脸,和身边习惯了粗糙笑话人情世故的船员们都不同,他的面容定格在每个人都羞涩的时空的彼端。

     登上飞船之后,她收到过一条他的信息。

    那时她已二十岁,他清晰的影像只有十八岁。

    她无可避免地先于他成长,她变成冷静的中尉,而他还是酒醉的少年。

     接下来几天,飞船进入一种紧张而狂热的辩论状态,厨房里、操作台前、卧室间的走廊上随处可听到激烈的争吵说服。

    想要探险的人对保守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奇点在召唤,宝藏在召唤,真理求知和勇气都在召唤。

     慢慢地,探险者占了上风。

    随着探测数据越来越丰富,人们对眼前这颗黑洞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

    它大概诞生于中等质量恒星踏缩,前身星不超过十倍太阳质量,没有留下什么爆炸的遗迹,现在也在黑暗中寂静地沉沦。

    它的引力场范围很小,高温吸积盘不大,潮汐力也不足以在视界之外将飞船撕裂,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人们可以顺利闯入黑洞的领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