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
出京三日,大帅开帐,所有校尉一级将官都要列席。
本朝军制,非军职在身是不能知闻议事内容的。
所以,每一个进来的将军都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
本军五万,加上前日京畿卫王致繁将军带来的十万军马,一共是十五万。
太祖皇帝开国时,曾命师父虚綦之厘定军制。
五人为伍,二伍为什。
十什为班,十班成曲。
十曲有营,数营可称师、部,数师并举方为军。
伍有伍长,什有什长,皆为兵士。
至班而设兵尉,是为官长。
曲设卫尉,每营的统领称校尉,封有将军号。
师父定将军号百二十余,高下尊卑一目了然。
王致繁将军年近五十,比之大帅更显沧桑。
将门虎子,先祖即是前朝统领一方军政的大员。
后来太祖皇帝举兵应天,闻风而从,可说是三朝重臣。
不过大帅对他并不是很看重,私下曾对我说,王致繁不过是一员庸将,靠祖父余荫才忝居高位。
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也觉得他没有将军风范,更像是外放的文官。
不过他手下倒是有一个校尉,可爱得很。
“这位是本帅的幕僚,布先生。
”大帅待人都来齐了,淡淡说了一句。
帐下十五位校尉将军,一阵细语,或许是因为我的年纪,或许是因为我的腿。
“军纪何存!”大帅怒了,下面顿时没了声音。
非但那些将军害怕,我也吓了一跳。
有些人天生就是军人,披上战甲,光凭自然而然流露出的霸气就能让人胆战心惊。
我一一扫视那些将军,年高的不过四十,年轻的也有三十,可说是青壮之师,现在被大帅一吼,皆是神情不定。
只有一人例外,处之坦然,我不由多看了他几眼。
“我军久未作战,军纪懈怠,诸君归营之后定要着力整顿,不可轻心。
”
“末将得令!”十五个声音同时应道。
“此番李彦亭作乱,正是血性男儿建功立业之机,诸君切莫坐失良机。
”大帅顿了顿,“今日军议,乃是定下各营协调共进之策略。
”
大帅从签桶里抽出一把令箭,一一派发。
“正德营统领史君毅。
”
“末将在。
”
“尔率所部为中军左翼,随大营进退。
”
史君毅就是刚才那个面不改色的将军。
古铜色的肤色,整个脸庞如同刀削出来的一般,透着一股坚毅。
我暗叹一声,刚巧看到他接过令牌,朝另一位将军瞪了一眼。
那位将军显然不服气,一副气鼓鼓的模样。
“正威营统领郑欢。
”
“末将在。
”大帅紧接着叫的就是他,看来他和史君毅有些渊源了。
“尔率所部为中军右翼,随大营进退。
”
“末将得令。
”
郑欢的声音里充满着期待。
他们两个都是大帅手下的勇将,这是大帅后来告诉我的。
我虽然见到了所有的校尉,却没有见到名声远播的三光将军,他们三个是大帅麾下最善战的将军。
听说,这次大帅调了其中两位出来。
官道接着绵延的山路接着官道,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朝西开进。
余下一半,要待到了金城才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