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御封的上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天下兵马大元帅,他能奈我何?”
我看着这个富绅模样的人,实在难以想象居然是如此了得的人物。
“学生明可名,承蒙大帅不弃,愿追随大帅麾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好!好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帅一仰头,喝尽杯中酒。
接着,大帅又道:“先生行踪已然暴露,还是要另换个名号方好。
”
“圣人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既然不可名,就叫布明吧。
”
“那本帅日后便称先生布先生。
”大帅一点头,“车马早已备好,今夜先生便随我回京。
”
我的家当尽在轮椅之中,要走也简单得很。
当夜,三辆马车停在客栈的后门,然后往三个方向疾驰而去。
三日后,我在两个年轻侍卫的护卫下,安然住进了大元帅府。
又过了三日,大帅来到我住的小屋。
“你知道吗?那天作为疑兵的三辆马车都遇伏了。
”大帅脸色阴沉。
“哦。
”我淡淡应了一句。
“呵,想来你早就猜到了,所以才临时改主意。
”
“只是小心谨慎罢了。
”我说。
大帅没有说什么,转身又走了,留下我一个人看着庭中池水缓缓流动。
终于祸发西北,西域都护使李彦亭居然自立为王,建国号“夏”,称夏王。
我比朝廷早知道三个月,因为星象是不会骗人的。
大帅告诉我,本朝号称战将千员,其实能领兵打仗不过百人。
百人之中,善战者不过十员,李彦亭麾下就有其中之三。
我皱了皱眉。
“不过,本帅麾下也有三员大将,足以与之匹敌。
”大帅顿了顿,“何况还有虚先生的高足。
”
我一笑:“行军布阵,学生未必能够胜任。
”
大帅不以为意地挥了挥手,道:“两军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强者胜,两强相遇智者胜。
我手下的兵将可谓强者,先生足以称为智者。
如此这般难道还有什么忧虑不成?”
若说忧虑,或许我唯一的忧虑就是大帅之前所测的字。
“什么时候出征?”我问。
“近了。
”
出征之日果然很近。
一个月后,圣旨下,命天下兵马元帅蒋栋国率军三十万,出关平叛。
三十万大军。
我只见过三十人打架,那已经是足以惊动官府的大事了。
点将台设在京城北郊,我知道那个地方,有一片凹谷,可以容纳数万人。
事实上,京师出发的部队只有五万,其他的二十五万都是从地方调派,在金城集结。
誓师当日,皇上亲自登上点将台,激励士气。
听说,凡是校尉一级的将官,都有御赐的战刀。
我在山头上只看到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他们中恐怕有一部分要永远留在数千里之外的土地上。
我虽然没有参加誓师,却也要跟着出征。
我有时候也会想,大帅或许也是师父的敌人,只是看我一无所知才利用我而已。
不过这种念头很快就会打消,大帅对我的态度有时候就像是对自己的子侄。
“你跟着我的吧。
”大帅说。
我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