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昭公卷二十四起二十三年尽三十二年

首页
立王子朝独举尹氏,出奔并举召伯、毛伯者,明本在尹氏,当先诛渠帅,后治其党,犹楚婴齐。

    渠率,所类反,或作“帅”) [疏]“尹氏召伯”至“奔楚者”解云:�梁与此同,左氏“召伯”作“召氏”注“云“立王子朝独举尹氏”者。

    解云:即上二十三年秋“尹氏立王子朝”是也。

    云当先诛渠帅,后治其党者,汉之贼首,皆谓之渠帅,故何氏云焉。

    云犹楚婴齐者,成二年冬“十有一月,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

    丙申,公及楚人”以下盟于蜀,彼注云“上会不序诸侯大夫者,婴齐,楚专政骄蹇臣也,数道其君率诸侯侵中国,故独先举于上,乃贬之。

    明本在婴齐,当先诛其本,乃及其末”是也。

     二十有七年,春,公如齐。

    公至自齐,居于运。

     夏,四月,吴弑其君僚。

    (不书阖卢弑其君者,为季子讳,明季子不忍父子兄弟自相杀,让国阖庐,欲其享之,故为没其罪也。

    不举专诸弑者,起阖庐当国,贱者不得贬,无所明文,方见为季子讳,本不出贼,以除阖庐罪,虽可贬,犹不举。

    月者,非失众见弑,故不略之。

    为季,于伪反,下同。

    见,贤遍反。

    ) [疏]注“不书阖庐弑其君者”解云:襄二十九年“吴子使札来聘”下传云“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

    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

    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使专诸剌僚”者,阖庐弑僚之文也。

    今不书阖庐弑,为季子讳不讨贼故也。

    云明季子不忍父兄弟自相杀者,即彼传云“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尔弑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者,是其文也。

    云不举专诸弑者,桓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之下,何氏注云“督不氏者,起冯当国”然则彼经贬去督之氏者,起其弑君,取国与冯。

    所以不举专诸弑僚,见取国与阖庐者,正以其贱不得贬之;假令书见,正得称人,文无所明故也。

    注月者,明失众见弑,故不略之者,文十八年冬“莒弑其君庶其”传云“称国以弑何?称国以弑者,众弑君之辞”何氏云“一人弑君,国中人人尽喜,故举国以明失众,当坐绝也。

    例皆时者,略之也”然则称国以弑者,例皆不月以略之。

    今此月者,直是本不出贼,以除阖庐罪,是以称国,非失众见弑之例,故不略之。

     楚杀其大夫�宛。

    (�宛,去逆反;下纡宛反。

    )。

     秋,晋士鞅、宋乐祁犁、卫北宫喜曹人、邾娄人、媵人会于扈。

    (犁,力兮反,又力私反。

    ) 冬,十月,曹伯午卒。

     邾娄快来奔。

    邾娄快者何?邾娄之大夫也。

    邾娄无大夫,此何以书?以近书也。

    (说与鼻我同义。

    邾娄快,本又作“哙”苦�反。

    ) [疏]注“说与鼻我同义”解云:即襄二十三年“夏,邾娄鼻我来奔”传云“邾娄鼻我者何?邾娄大夫也。

    邾娄无大夫,此何以书?以近书也”大国有大夫,小国略称人;所闻之世,内诸夏,治小如大,廪廪近升平,故小国有大夫,治之渐也。

    见于邾娄者,以近始也。

    独举一国者,时乱实未有大夫,治乱不失其实,故取足张法而已”然则邾娄快,亦以奔,无它义,知以治近太平书也。

    见于邾娄者,以其近鲁故也。

    太平世独举一国者,时乱实未有大夫,治乱不失其实,但取足张法而已,故云说与鼻我同义也。

    云云之说,在襄二十三年。

     公如齐。

    公至自齐,居于运。

     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葬曹悼公。

    (月者,为下出也。

    为,于伪反。

    ) [疏]注“月者,为下出也”解云:正以上十八年三月“曹伯须卒”“秋,葬曹平公”;二十七年“冬,十月,曹伯午卒”然则曹于所见之世,止自卒月葬时,故知此月宜为其下事出矣。

     公如晋,次于乾侯。

    (乾侯,晋地名。

    月者,闵公内为强臣所逐,外如晋不见答,次于乾侯。

    不讳者,忧危不暇杀耻。

    后不月者,录始可知。

    ) [疏]注“后不月”至“可知”解云:即下二十九年春“公如晋,次于乾侯”是也。

     夏,四月,丙戌,郑伯甯卒。

    (伯甯,乃定反,下同,左氏并下滕子名并作“宁”)。

     六月,葬郑定公。

     秋,七月,癸巳,滕子甯卒。

     冬,葬滕悼公。

     二十有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居于运。

    (不致以晋者,不见容于晋,未至晋。

    ) 齐侯使高张来唁公。

    (言来者,居运,从国内辞。

    书者,如晋不见答,喜见唁也。

    不月者,例时也。

    ) [疏]注“言来”至“内辞者”解云:正以下三十一年“晋侯使荀栎唁公于乾侯”不言来故也。

    云不月者,例时也者,正以经不月,故知例然,则知下文荀栎唁公之徒,虽在日月之下,不蒙日月可知。

     公如晋,次于乾侯。

     夏,四月,庚子,叔倪卒。

     秋,七月。

    冬,十月,运溃。

    邑不言溃,此其言溃何?(据国曰溃,邑曰叛。

    ) [疏]注“据国曰溃,邑曰叛”解云:即僖四年蔡溃,文三年沈溃者,是国曰溃之文。

    襄二十六年春“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定十三年“春,宋公之弟辰及仲佗、石�区、公子池,自陈入于萧,以叛”是邑曰叛之文。

     郛之也。

    (郛,郭。

    ) [疏]注“郛,郭”者。

    郭之犹云国,之但古今异语也。

     曷为郛之?(据成三年棘叛不言溃也。

    ) [疏]注“据成”至“溃也”解云:即彼经云“叔孙侨如帅师围棘。

    棘者何?汶阳之不服邑也。

    其言围之何?不听也”彼注云“不听者,叛也”是也。

     君存焉尔。

    (昭公居之,故从国言溃,明罪在公也。

    不言国之,言郛之者,公失国也。

    不讳者,责臣子当忧而纳之,杀耻不如救危也。

    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其本乃由于围成,失大得小而不能节用。

    ) [疏]注“不言国之,言郛之者”解云:正以桓七年春“焚咸丘”之下,传云“咸丘者何?邾娄之邑也。

    曷为不系乎邾娄?国之也”;庄二年“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馀丘”之下,传云“于馀丘者何?邾娄之邑也。

    曷为不系乎邾娄?国之也”然则彼二文皆言国之,今言郛之者,正以昭公居国,裁得国外土地而已,其国内宗庙,非公之有,故传言郛之,不言国之耳。

    云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者,论语文。

    言为国家者,不患土地人民之寡少,而患政令之不均平;不患国无储积,而患君臣上下之不能相安。

    而引之者,欲道昭公政令失所,是以出奔。

    今居小地而复围成,扰乱其民,令之不安,由兹溃散,无寸土可居,久不得国而卒于外者,身自取之者也。

    云其本乃由于围成者,围成即二十六年“夏,公围成”是也。

    失鲁之大而得运邑,故曰失大得小,不能自节约而用之,乃复扰乱其民围成也。

     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月者,闵公运溃,无尺土之居,远在乾侯,故以存君书,明臣子当忧纳之。

    ) [疏]注“故以存君书”者。

    解云:即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

    何言乎公在楚。

    正月以存君也”彼注云“正月,岁终而复始,臣子喜其君父与岁终而复始,执贽存之,故言在”今昭公运溃,无尺十之土可居,远在他邦,故以存君书之,故云公在乾侯。

     夏,六月,庚辰,晋侯去疾卒。

    (去,起吕反。

    ) 秋,八月,葬晋顷公。

    (顷,音倾。

    ) 冬,十有二月,吴灭徐。

    徐子章禹奔楚。

    (至此乃月者,所见世始录夷狄灭小国也。

    不从上州来、巢见义者,固有出奔可责。

    见,贤遍反。

    ) [疏]注“至此”至“国也”解云:正以僖二十六年“秋,楚人灭隗,以隗子归”何氏云“不月者,略夷狄灭微国也”然则此亦夷狄灭微国,而书月者,所见之世故也。

    注“不从”至“可责”解云:吴灭州来,在上十三年冬;吴灭巢,在上二十四年冬。

    然则州来与巢,皆当所见世,而不书月以见之,至此乃月者,正以既灭其国,复奔其君,因责章禹不能死位,是以于二国皆不书月也。

    于上经既不书月,明其还同所闻之例,故何氏于州来之下注云“不月者,略两夷”是也。

     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季孙隐如会晋荀栎于�历。

    (时晋侯使荀栎责季氏不纳昭公,为此会也。

    季氏负捶谢过,欲纳昭公,昭公创恶季氏不敢入。

    公出奔在外。

    无君命,所以书会,以殊外言来者,从王鲁录。

    讳亟取邑,卒大夫者,盈孙文。

    荀栎,本又作“跞”又作“泺”示滴泺也。

    �,丁历反,一音狄。

    负�,章蕊反,本又作“捶”恶,乌路反。

    亟,去冀反。

    孙,音逊。

    ) [疏]注“季氏负�”至“不敢入者”解云:春秋说文。

    彼注云“负捶者,听刑之礼也”昭公创恶季氏不敢入者,左传亦有其文也。

    注“公出”至“鲁录”解云:春秋之义,待君命然后卒大夫,明其非君命者,不录之也。

    今昭公不在,所以书“季孙隐如会晋荀栎于�历”又书“黑弓以滥来奔”之文,又以殊外者,从王鲁录文,故得然,不为尔时有君命也。

    云讳亟取邑者,即下三十二年“取阚”传云“阚者何?邾娄之邑也。

    曷为不系乎邾娄?讳亟也”注云“与取滥为亟”是也。

    云卒大夫者,盈孙文者,即上二十五年“公逊于齐”后“叔孙舍卒”;二十九年“叔倪卒”之徒是也。

    然则春秋之义,为君父讳恶,春秋之义,待君命然后卒大夫,然今君不在国,而书大夫之卒,故须解之。

    然则取阚不系邾娄,乃书大夫之卒者,正欲盈足讳奔言逊之义,故云盈孙文。

     夏,四月,丁巳,薛伯�卒。

    (始卒便名日书葬者,薛比滕最小,迫后定、寅皆当略。

    ) [疏]注“始卒便名日书葬者”解云:春秋之义,小国始卒,名日及葬未能悉具,会二见之后,方始能备,即宣九年秋“八月,滕子卒”;成十六年“夏,四月,辛未,滕子卒”;昭三年“春,王正月,丁未,滕子泉卒”“五月,葬滕成公”之徒是也。

    言薛比滕最小者,正以滕子卒于宣公之篇,薛今始卒,故云比于滕为小国也。

    而今始卒日,即得名葬具书,正由于后定、寅皆当见略,迫此之故,是以二注备书矣。

    其定见略者,即定十二年“春,薛伯定卒”彼注云“不日月者,子无道,当废之,而以为后未至三年,失众见弑,危社稷宗庙,祸端在定,故略之”是也。

    其寅见略者,即哀十年夏“薛伯寅卒”彼注云“卒葬略者,与杞伯益姑同”是也;昭六年“春,王正月,杞伯益姑卒”彼注云“不日者,行微弱,故略之”“入所见世,责小国详,始录内行也。

    诸侯内行也。

    诸侯内行小失不可胜书,故于略责之,见其义”是也。

     晋侯使荀栎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