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宣公卷十五起元年尽九年

首页
�,食允反。

    �,户旦反。

    ) [疏]“万者何”解云:欲言其乐,文无乐名;欲言非乐,祭祀用之,故执不知问。

    注“武王”至“云尔”解云:春秋说文。

    昔武王一会八伯诸侯,人数岂止万而已,盖以万是总名,故据以言耳。

     �者何?�舞也。

    (�所吹以节舞也。

    吹�而舞,文乐之长。

    ) [疏]“�者何”解云:欲言非乐,�是乐名;欲言是乐,临祭见去,故执不知问。

    注“吹�而舞,文乐之长”解云:正以万是武乐,入而用之,而�特备矣。

     其言万入去�何?(据入者不言万,去乐不言名。

    ) [疏]注“去乐不言名”解云:即昭十五年“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

    �入,叔弓卒,去乐卒事”是也。

     去其有声者,(不欲令人闻之。

    )废其无声者,(废,置也。

    置者,不去也,齐人语。

    )存其心焉尔。

    存其心焉尔者何?知其不可而为之也。

    (明其心犹存于乐,知其不可,故去其有声者而为之。

    ) [疏]“存其心焉尔者何”解云:欲道存心于乐,而有去�之文;欲道存心于股肱,而绎万不废,故执不知问。

     犹者何?通可以已也。

    (礼,大夫死,为废一时之祭,有事于庙而闻之者,去乐卒事;卒事而闻之者,废绎。

    日者,起明日也。

    言入者,据未奏去�时书。

    凡祭自三年丧已下,各以日月废时祭,唯郊社越纟弗而行事可。

    ) [疏]“犹者何”解云:欲言是礼,书而讥之;欲言非礼,乃当正祭之明日,故执不知问。

    “礼大夫”至“之祭”解云:正以正祭为吉事故也。

    注“有事”至“去乐”解云:即昭十五年“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

    �入,叔弓卒,去乐卒事”传云“其言去乐卒事何?礼也。

    君有事于庙,闻大夫之丧,去乐”注云“恩痛不忍举”注“卒事”至“日也”解云:即檀弓下篇云“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

    仲尼曰‘非礼也,卿卒不绎’”是也。

    注“言入”至“时书”解云:欲道所以不言万作而言万入之意也。

    注“凡祭”至“事可”解云:即王制曰“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纟弗而行事”郑注云“不敢以卑废尊。

    越,犹躐也。

    纟弗,�盾车索”是也。

     戊子,夫人熊氏薨。

     晋师、白狄伐秦。

     楚人灭舒蓼。

     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是后楚庄王围宋,析骸易子,伐郑胜晋,郑伯肉袒,晋大败于必阝,中国精夺,屈服强楚之应。

    ) [疏]注“是后”至“易子”解云:“围宋”者,即下十四年“秋,九月,楚子围宋”是也。

    言析骸易子者,即十五年传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是也。

    注“伐郑胜晋。

    解云:即下九年冬“楚子伐郑。

    晋�缺帅师救郑”;十年夏“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郑”冬“楚子伐郑”;十一年“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注云“不日月者,庄王行霸,约诸侯,明王法,讨徵舒,善其忧中国,故为信辞”然则比年之间,晋、楚争共伐郑,郑伯终服于楚,盟于辰陵,楚胜于晋,居然明矣,故云伐郑胜晋也。

    注“郑伯肉袒”解云:即下十二年春“楚子围郑”“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庄王”是也。

    注“晋大败于必阝”解云:即下十二年夏“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必阝,晋师败绩”注“中国精夺”解云:正以日者,大阳之精,诸夏之象,今而被食,故曰中国精夺。

     冬,十月,巳丑,葬我小君顷熊,雨不克葬。

    庚寅,日中而克葬。

    顷熊者何?宣公之母也。

    (熊氏楚女。

    宣公,即僖公妾子。

    顷,音倾。

    ) [疏]“顷熊者何”解云:欲言是妾,卒葬备书;欲言夫人,与君别谥,故执不知问。

     而者何?难也。

    乃者何?(谓问定公日下昃乃克葬。

    ) [疏]“而者何”解云:鲁公夫人薨葬多矣,此独言,故执不知问。

    注“谓问定公日下昃乃克葬”解云:即是十五年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

    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是也。

    然则言乃之经,不干此事,而于此问之者,正以葬时遇雨废葬,而乃异文,是以连而问之。

     难也。

    (礼,卜葬从远日。

    不克葬见难者,臣子重难,不得以正日葬其君。

    ) [疏]“礼卜葬从远日”解云:即曲礼上篇云“丧事先远日”郑注云“丧事,葬与练祥也”左氏传云“礼,卜葬先远日,辟不怀也”旧典之遗存也。

     曷为或言而,或言乃?乃难乎而也。

    (言乃者,内而深;言而者,外而浅。

    下昃,日�失久,故言乃。

    孔子曰:“其为之也难,言之得无讠刃乎。

    ”皆所以起孝子之惰也。

    雨不克葬者,为不得行葬礼。

    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故不得行礼则不葬也。

    鲁录雨不克葬者,恩录内尤深也。

    别朝莫者,明见日乃葬也。

    。

    讠刃,音刃。

    莫,音暮。

    ) [疏]注“孔子”至“认乎”解云:论语文。

    引之者,证难言之事,必须讠刃而言之,似若臣子不得正日,虽言重难,亦须讠刃而葬之。

    注“所以起孝子之情也”解云:谓春秋言而言乃者,所以起见孝子之情,重难有浅深故也。

    注“鲁录”至“深也”解云:欲道外诸侯葬多矣,而无不克之文者,以其恩浅也。

    注“别朝”至“葬也”解云:谓日中与昃。

    然则朝莫犹早晚也。

     城平阳。

     楚师伐陈。

     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齐。

    (月者,善宣公事齐合古礼,卒使齐归济西田。

    不就十年月者,五年再朝,近得正。

    孔子曰:“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明虽事人,皆当合礼。

    ) [疏]注“月者”至“西田”解云:即下十年春“齐人归我济西田”是也。

    注“不就”至“合礼”解云:何氏之意,以为春秋之道,祖述尧、舜,天子五年一巡狩,诸侯亦五年一朝天子,是以桓元年注“故即位比年使大夫小聘,三年使上卿大聘,四年又使大夫小聘,五年一朝”是也。

    然则诸侯自相朝,虽文不著,若欲以朝,亦不过是也。

    宣公五年“春,公如齐”今九年春又如齐,乃五年之内,不得正尽五年,故曰近得正。

    言近者,不正是之辞也。

    虽不正是,近合于礼,是以春秋此年书月,以见善宣公,至十年公复如齐,是为大数,唯近取济西田之文,亦不得见善,故言不就十年月者,五年再朝近得正。

     公至自齐。

     夏,仲孙蔑如京师。

     齐侯伐莱。

     秋,取根牟。

    根牟者何?邾娄之邑也。

    曷为不系乎邾娄?讳亟也。

    (亟,疾也。

    属有小君之丧,邾娄子来加礼,未期而取其邑,故讳不系邾娄也。

    上有小君丧,而下讳取之,则邾娄加礼明矣。

    未期年从加礼数者,犹王子虎从会葬数。

    亟,去冀反。

    未期,音基。

    ) [疏]“根牟者何”解云:欲言是国,经典未有;欲言非国,文无所系,故执不知问。

    注“属有小君之丧”解云:即上八年夏“夫人熊氏薨”是也。

    注“邾娄子来加礼”解云:谓上八年冬十月葬顷熊之时,邾娄子使人来加礼,但例不书之,故不见也。

    注“未期”至“娄也”解云:去年十月来加礼,今年七月而取邑,故言未期也。

    加礼者,或是�衤遂之属,皆是葬前之事,而要系会葬言之。

    言未期者,欲取讳亟之义强故也。

    必知过期之后,不复讳之者,正以定十五年夏五月定公薨“邾娄子来奔丧”至于哀元年“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娄”注云“邾娄子新来奔丧,伐之不讳者,期外恩杀恶轻,明当与根牟有差”是也。

    注“未期年”至“葬数”解云:此文欲取未期之义,而从加礼数之;若取薨之时,则过于期矣,若似僖三十三年冬十二月“公薨于小寝”;文元年“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夏四月“葬我君僖公”;文三年“夏,五月,王子虎卒”传云“王子虎者何?天子之大夫也。

    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新使乎我也”注云“王子虎,即叔服也。

    新为王者使来会葬,在葬后三年中卒,君子恩隆于亲亲,则加报之,故卒,明当有恩礼也”然则王子虎之卒在文三年夏,若数来会葬之时,则在三年之内;若数公卒时四年矣,与此相似,故犹之。

     八月,滕子卒。

     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

    扈者何?诸侯卒其封内不地,此何以地?据陈侯鲍卒不地。

    晋荀林父帅师伐陈。

    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扈者,何晋之邑也。

    诸侯卒其封内不地此何以地(据陈侯鲍卒不地) [疏]“扈者何”解云:若言晋地,不应书之;欲道外地,文无所系,故执不知问。

    注“据陈侯鲍卒不地”解云:桓五年“春正月,甲戌,已丑,陈侯鲍卒”传云“曷为以二日卒之?忄�也。

    甲戌之日亡,已丑之日死而得,君子疑焉,故以二日卒之也”是其卒于封内不书地,故难之。

     卒于会,故地也。

    (起时衰多穷厄伐桑�而卒于诸侯会上,故地,危之。

    )未出其地,故不言会也。

    (左右皆臣民,虽卒于会上,危愈于竟外,故不复著言会也。

    出外死有轻重,死于师尤甚,于会次之,如人国次之,于封内最轻。

    不书葬者,欲篡也。

    ) [疏]注“出外死”至“最轻”解云:时衰多穷厄伐丧,师者用兵之处,而君死焉,故言于师,著其危甚,即襄十八年“曹伯负刍卒于师”是也。

    是以僖四年“夏,许男新臣卒”何氏云“不言卒于师者,桓公师无危”是其义也。

    云于会次之者,与人交接之处,或相劫诈未可知,若柯之盟曹子劫桓公之类是也,而君卒焉,故言次之,即定四年夏“杞伯成卒于会”是也。

    云于人国次之者,正以时多背死向生,而君卒于竟外,似有掩袭之理,但于主国有宾客之道,是故又以为次矣,即襄二十六年秋“许男甯卒于楚”之属是也。

    云于封内最轻者,正以左右皆民臣,危少于竟外,是以不言于会矣,但有外国之人,亦有危理,故书其地,即此文书“晋侯黑臀卒于扈”是也。

    若不聚会,直卒于封内者,仍自不地,即“陈侯鲍卒”是也。

    若然,昭十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虔于乾�”不与人会而书地者,彼注云“封内地者,起祸所由,因以为戒”是也。

    而云起祸所由者,案彼传云“灵王为无道,作乾�之台,三年不成,楚公子弃疾胁比而立之,然后令于乾�之役曰:‘此已立矣,后归者不得复其田里。

    ’众罢而去之,灵王经而死”是其致祸之由。

    注“不书”至“篡也”解云:春秋之义,篡明者书葬,即小白之属是也。

    篡不明者,即不书其葬以见篡,即此黑臀之属是也,云云,已说于上。

     冬,十月,癸酉,卫侯郑卒。

    (不书葬者,杀公子瑕也。

    ) [疏]注“不书葬”至“瑕也”解云:即僖三十年“秋,卫杀其大夫元�亘及公子瑕也”不言杀元�亘,元�亘有罪云云,已说于上。

     宋人围滕。

     楚子伐郑。

     晋�缺帅师救郑。

     陈杀其大夫泄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