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远衔恩命到朝鲜

首页
船!是朝鲜国的船!」「山高水丽、朝日鲜明」,中国立国数千载,唯一坚定不移的友邦,便是位在中原东方的「白袍之国」朝鲜,此国本名「高丽」,更古时则称为「高句丽」,与「新罗」、「百济」鼎足而三,国中儒学昌明,与中国极其亲善友好,素有「礼义之邦」的美名,是以众船夫一见是朝鲜的王船到来,个中的激动喜悦,真不足为外人道也。

     眼见众船夫雀跃连连,把杀人凶刀全抛下了。

    崔风宪也松了口气,当下行到船头,喊话道:「朝鲜国的朋友们!咱们是中国商人,并非坏人,诸位若有什么大事,可否上船相见?」听得叔叔朗声喊话,说得却是汉语,崔轩亮附耳便问:「叔叔,人家是朝鲜人,听得懂汉话么?」崔风宪笑道:「朝鲜可不是什么契丹女真,人家也是搞科举的。

    举国百姓都是熟读孔孟,满腹经纶,区区几句汉话,他们怎会听不懂?」崔轩亮讶道:「他们也有科举么?」崔风宪笑了一笑,只管望着对方的王船,神色一派轻松。

     自「新罗王国」统一「百济」、「高句丽」以来,朝鲜便开始引进儒学,大兴科举,派出了无数儒生抵达长安,便与日本的「遣唐使」相仿。

    只是不同于东瀛人的来去匆匆,当时来华的朝鲜人多半世居于中国,多受中国天子礼遇重用。

    如大唐名将「高仙芝」,便曾率领唐玄宗的兵马,出兵西域,决战大食帝国,国中更是科举兴盛,千百年来不知出了多少大儒者,与中国交往更是频繁。

     只是好景不常,自大唐覆灭后,五百年内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崛起,长城沦陷,中华萎靡,百万铁骑向南而入,竟使亿万汉人沦为胡奴,千载文明毁于一旦,新罗也于同时灭亡。

    自此儒学被废,百姓们受尽蒙古人、色目人的轻蔑欺凌,国人久而久之,习以为常,犹不知自己生在末世之中。

     五百年内必有王者兴,汉人称奴二十五世,终有复兴的一天。

    到得本朝太祖之时,他领军百万,率天下万国之先,一举攻破蒙古大都,不久之后,高丽大将李成桂也即起兵呼应,一举推翻蒙古羽翼高丽王朝,另创大名鼎鼎的朝鲜王国。

    自此西起北京、东至汉城,两国连手开创了光辉灿烂的儒学盛代,两国之间患难之交,生死与共,其中的唇齿相依,点点滴滴,怎是三言两语说得尽、道得完? 眼看倭寇不见了,却来了患难与共的友邦。

    崔轩亮一脸讶异,也是他一辈子没见过异国人,见得朝鲜国的海船一左一右,慢慢贴近而来,满心好奇间,便奔到了船舷去看。

     此时雨势已然小了不少,从浓雾中依稀去看,只见对方的船舰并不怎么大,约莫比叔叔的商船小了一半,可船身两侧各有水轮,一前一后,有些像是韩世忠大破金兵时用过的「车轮舸」,船边还架有高高的女墙,墙中另有几十个窗孔,想来可以射些兵器出来。

     崔轩亮喃喃地道:「叔叔,朝鲜的战船好像挺厉害的,比咱们中原的船还强吧?」崔风宪叹道:「如此说法,未免太过了。

    只是……唉……自从『三宝舰队』给朝廷撤裁后,咱们中原的战船遇缺不补,我看再过几年,便要给人家赶过去了。

    」崔轩亮蹙眉道:「怪了﹖咱们朝廷为何要这般干啊﹖」话犹在口,忽听背后传来脚步声,听得一人叹道:「那还要说么﹖这就叫见不得自家人好啊。

    」崔轩亮回头去看,背后正是徐尔正来了,看这老头手脚迅捷,一见倭寇消失不见,却是友邦使船到达,这便急急出来见客了。

     崔轩亮讶道:「徐伯伯,什么叫见不得自家人好﹖您可否说说啊?」徐尔正悠悠地道:「咱们汉人有个天性,就是看不起自家人。

    就拿过去几千年的帝王来说吧,哪个本事强,哪个就是混蛋,『秦皇汉武、穷兵黩武』,上自秦始皇、下至永乐帝,谁不被骂到一文不名﹖到得异族打来的一天,咱们便来个举国跪迎胡帝皇,欢天喜地当奴才啰。

    」崔轩亮咦了一声,忙道:「徐伯伯,您方纔不也主张跪迎倭寇么﹖怎地又改了想法啦﹖」徐尔正脸上一红,道:「此一时、彼一时,这就叫『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些本事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等你长大后,自能领略个中妙奥。

    」他越说越觉心安,正要细细教诲,忽听「砰」地大响,船舷旁搭来了一道行板,跟着浓雾中人影重重,朝鲜那方竟然遣人登船了。

     眼看生人即将到来,小狮子利爪撑开,喉头低吼,大为戒备。

    老陈微微一凛,忙道:「二爷,要让他们上船来么?」先前双方海上追逐,惊险万状,难保对方没有敌意。

    崔风宪沈吟半晌,道:「不打紧。

    朝鲜是咱们的友邦,绝非倭寇可比。

    咱们见机行事便了。

    」四下静了下来,但听脚步声响,雾里缓缓行出了一人,众人凝目去看,只见来人盘领右衽,腰悬长剑,头顶瞿冠,那身服饰竟与中原官袍一模一样。

    崔风宪仔细去看对方的胸前,只见「补子」上绣的是一只犀牛,正是一名八品武官到来。

     来人相貌堂堂,脸上蓄着浓须,背后另有五人,也都佩了腰刀。

    六人不分主从先后,腰间都悬着一块牌子,其上有字。

    崔风宪附耳便问:「大人,那是什么?」徐尔正低声道:「那就是李芳远创制的『号牌』。

    」 徐尔正少年时曾经出使过朝鲜,自知「号牌法」是朝鲜「神功大王」李芳远所创,规定举国男子十岁以上、七十以下,都得悬挂身分名牌,记载主人翁的身分姓名、职业样貌、住址爵里等文字,以供官差随时查验。

    崔风宪想着想,目光便朝带头武官腰间去看,只见这人的号牌不同于其它,乃是象牙所制,其上文字甚短,见是:「景福宫勤政殿.八品随侍带刀统制京南道申玉柏」中国天子号称九五至尊,听政之地称作「奉天殿」,朝鲜国王登基之处则是这座「勤政殿」,眼见来人是朝鲜禁宫的侍卫,崔风宪心下暗惊,道:「不得了,这些人全是『花郎』。

    」徐尔正皱眉道:「花郎?」崔风宪是武林中人,深知四方武林之事,附耳便道:「花郎便是朝鲜国的宫廷高手,多半练有硬功,绝非善与之辈。

    」徐尔正喃喃地道:「这可怪了。

    这些人不去保护要人,却来『苦海』做什么?」崔风宪满心疑窦,自也答不上来。

    他见这名武官手掌暗藏黑气,其余随从也是目光深沈,指节突出,想来都练有奇门功夫。

    他越看越觉不对劲,便朝徐尔正身边走近几步,暗做保护。

     朝鲜武官共计六人,前一后五,堪堪来到了船上,眼见众人在等候自己,那带头武官便笑了笑,抱拳道:「中国朋友们,在下姓申,双名玉柏,适才多有惊扰,还请诸位莫怪。

    」崔轩亮一旁瞧着,看那申玉柏体型魁梧,英气勃发,一口汉话说得是道地道地,浑然便是个北国英雄,再看他背后五名男子也是身材高大、样貌豪迈之人,满船水手与他们一比,身材竟都矮了一截。

     正瞧间,忽见申玉柏的目光朝自己望来,崔轩亮不由脸上一红,忙也把胸膛一挺,显露了高大身材,嚅嚅地道:「你……你好。

    我叫崔轩亮……今年十七岁……」正要胡里胡涂的过去寒暄,却给叔叔一把扯住了,听他责备道:「别乱说乱动,让徐伯伯上前说话。

    」徐尔正曾经出使朝鲜,地位非同小可,遇上这等场面,自该让他出面应付。

    只听老人家咳了咳嗓子,挽了挽袖子,摆足了天朝上国的面子,方纔摇头晃脑地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昔年汉城一行,老夫拜谒『神功大王』德辉,把盏言欢,不甚快意。

    」 那申玉柏原本神色自若,隐隐有几分傲然。

    可乍听对方认得自家国王,脸色却是一变,竟然吭不出声了。

    又听徐尔正叹道:「奈何时光匆匆,海天阻隔……老夫自归国以来,虽说日夜记挂贵国主,却是苦无音讯,不知他老人家近日安好否?」申玉柏急忙躬身下拜,慌道:「不敢有瞒先生,敝国主『神功大王』已然仙逝,目下我朝鲜国王已是『神功大王』第三子『忠宁大君』……」还待要说,却给徐尔正打断了话头,听他颤声道:「什么?神功大王过世了么?这……这从何说起……」说着说,竟已放声大哭起来,其状甚哀。

    一众朝鲜武官则是急急跪倒,慌忙道:「大人节哀、大人节哀,我等不敢请教天使名号?」天子使臣,简称天使。

    听得自己升天了,徐尔正泪流满面,内心却是飘飘然地,好似法力无边。

    他不急于报出名号,只擦拭着泪水,吟起了诗歌:「远衔恩命到朝鲜,独羡东藩世代贤,风俗允淳千里地,声华遥达九重天,明时讲学开书阁,清昼崇儒设醴筵……」听得这首「赠朝鲜国王李芳远」,众武官如中雷击,不待听他文诌诌的念完,便已大磕其头:「天使在上!我等有眼不识泰山,不知太常寺三品少卿『颐庄先生』徐大人在此,失礼之罪,还乞宽恕!」说着伏拜在地,诚惶诚恐,无以复加。

     见得徐老头的面子如此之大,众船夫自是为之一惊,那崔轩亮也是一脸错愕,忙道:「叔叔,这徐伯伯不是叫做『尔正』么?什么时候改叫『颐庄』的?」崔风宪低声道:「『颐庄』是他的字号,你乖乖听着,别再说话。

    」这徐尔正打架虽说不行,可这等应对外交之事,却是个天生好手。

    不过洒下几滴泪,便惹得对方跪了一地,差点没把脑袋磕破了。

    他收了泪水,狠狠吸了一口鼻涕,便朝海上吐去,随即上前扶起,叹道:「唉……人孰无死,纵是帝王将相,也是一般……不知近来汉阳局面如何了?国政可还安宁么?」「汉城」古称汉阳,当年李成桂开创朝鲜之时,便诏令此地为国都,后改名为汉城。

    徐尔正卖弄学问,改用古名,自也是要吓唬那申玉柏。

    果然那人甚是老实,登时一脸惶恐,道:「请天使放心。

    我主『忠宁大君』自即位以来,励精图治,政治清明,国势蒸蒸日上,必能慰『神功大王』在天之灵……」这位「忠宁大君」讳「祹」,乃是开国大君李成桂之孙,神功大王李芳远的第三子,正是后世尊称的「世宗大王」。

    他任内将国势推到了极点,非但创制朝鲜文字,改革两班政治,甚且还出兵讨伐女真,足称朝鲜史上第一明君而无愧。

     两人拉拉杂杂的闲扯,崔风宪却是目光锐利,他见朝鲜战船一左一右,仍然挟持着自家座船,惟恐生出事来,便行到徐尔正身边,低声道:「大人,此地不宜久留,你要他们把船驶开,咱们得赶紧走了。

    」苦海本为凶险之地,徐尔正早就有意离开,当下咳了一咳,朗声道:「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夫与诸位异域相逢,相见恨晚也。

    无奈我等赶路在即,不克久留哉。

    盼诸位返国后,能向贵国主转达问候之意,老夫不胜之喜、不胜之喜。

    」长篇大论后,便拱了拱手,作势辞别。

     徐尔正逐客令已下,照理对方便该识趣离开,可那几名朝鲜武官却似听不太懂说话,只是互望几眼,动也没动上一步。

    徐尔正明白自己说话文白相杂,难免让人一头雾水,便又道:「申大人,老夫好忙,难以久留,这就再会啦。

    」这话说得不能再白了,纵是痴儿疯子在此,也该听得懂说话。

    谁知那申玉柏却似耳聋病发,又似哑病发作,竟然默不作声。

    徐尔正有些烦了,便向崔风宪双手一摊,示意无计可施。

     崔风宪凝目去看,只见那几名朝鲜武官状似低头不语,实则眼角都在四下打量,那申玉柏尤其厉害,看他目光锐利如鹰,直把甲板上的人众一个一个瞧过,当是在察看什么。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崔风宪明白对方必有图谋,可也不容他们死皮赖脸的混下去,当下眯起了眼,便朝老陈努了努嘴。

    那老陈甚是机灵,一见老板的眼讯,立时仰天打了个天大哈欠,暴吼道:「太阳下山啰!差不多也该吃晚饭了,谁去捕个鱼来呀!」「是啊、是啊。

    」一听此言,老林也是狂喊大叫:「记得多添几幅碗筷啊,咱们可有客人来啦!」说着「一二三四五」地点起了人头,兀自喊道:「老兄!你们吃不吃荤啊!」这几人一搭一唱,都在讥讽对方脸皮奇厚,死赖着不走。

    那几名朝鲜武官倒也定力过人,只如木头般站着,想来便算吼破了喉咙,他们也是不动如山。

     崔风宪火大了,便从地下捡起了一根大木棍,如土匪般地晃了过去,森然道:「老弟,我跟你直说吧!咱们徐大人和烟岛的魏宽魏大哥约好了,两人今晚要一起喝酒赌博!你现下死拦着徐大人,到时魏岛主等不到朋友,心烦苦恼,定会派出大批舰队来找,那咱们可就过意不去啦!」方今东海第一武力,便是魏宽手下的烟岛舰队。

    崔风宪如此胡吹大气,意思便是警告对方,他尚有大援未来。

    倘使申玉柏执意不放人,双方难保不大战一场。

     申玉柏听得威吓,却只点了点头,反问道:「阁下是什么人﹖」崔风宪拿起了棍子,自在掌中轻轻拍打,狞笑道:「敝姓崔,以前也是个武官,现下做点小买卖维生。

    」听得对方也是武官,申玉柏轻轻哦了一声,他转过目光,忽见崔风宪腰中插着一柄匕首,当即道:「原来阁下是『三宝太监』麾下武官,在下可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了。

    」崔风宪笑道:「好说、好说,在下是『三宝公』手下最不成材的伙计,武功差、本领低,不过要打发几个不识相的混蛋,那也绰绰有余了。

    」听得崔风宪满口狠话,难免惹得对方恼火。

    徐尔正吓了一跳,忙道:「震山,你……你收敛些。

    」崔风宪哼了一声,还未回话,那申玉柏却已微笑道:「徐大人,人家是海上前辈,年纪又比下官为长,脾气大点也是应该的。

    」说着微微欠身,示意恭敬。

     都说「礼多人不怪」,这申玉柏样貌堂堂,举止也是周到,众人心里都有几分好感,崔风宪放下了棍子,笑道:「好啦,申老弟,咱们不来这套官场文章。

    你大张旗鼓地拦下咱们的船,究竟想干什么?这就交代吧。

    」申玉柏必恭必敬,躬身道:「多蒙前辈指正。

    在下也就明说来意了,我想去你们的舱里瞧瞧,可以么﹖」听得申玉柏要去内舱,满船水手全傻了,崔风宪也是微微一凛,道:「老弟好端端的,为何要看我们的内舱?」申玉柏淡然道:「没什么,只是心里有些好奇,不知方不方便﹖」崔风宪想也不想,径道:「不方便。

    」申玉柏眉头一皱,道:「为何不便﹖」崔风宪没说话了。

    想他一辈子在海上打滚,不知见过多少官府索贿、海盗打劫之事,听得有人要借故进去内舱,如何愿意答应﹖当下走到了一旁,假作忙碌状,不加理会。

     徐尔正怕双方闹僵了,便缓颊道:「申大人,是这样的,咱们内舱里住的全是女眷,都是老朽的家人,恐不便与外客相见。

    盼请见谅了。

    」一旁崔轩亮立时插口道:「是啊,小茗、小秀很害羞的。

    连手指都不能让男人看到。

    」徐尔正份量非小,连他也这般说了,申玉柏除非恃强相逼,否则也是无计可施。

    崔风宪打了个哈欠,道:「申大人,怎么样啦﹖你愿意走了么﹖」申玉柏摇头道:「不行,我还不能走。

    」崔风宪心火暗生,道:「那你想怎样﹖难不成要把咱们的船扣下来﹖」申玉柏摇头道:「阁下言重了。

    实不相瞒,我们此番进入谜海,仅为寻找一人而来。

    倘使诸位知道那人的下落,还请不吝示下。

    」对方终于说上了正题,崔风宪心下一凛,便与徐尔正对望一眼,道:「你们想找什么人﹖」申玉柏淡淡地道:「我找的是个东瀛人。

    」「东瀛人﹖」此言一出,众皆惊疑,崔轩亮咦了一声,立时道:「叔叔,我们刚才不是……」眼看侄儿张口欲说,崔风宪自是嘿了一声,忙伸手过来,将他的嘴掩住了。

     申玉柏何等精明,早在留意船上众人的一举一动,待见崔风宪如此举动,心下更无怀疑,已知那东瀛人必在船上,他行上两步,朗声道:「诸位朋友,我要找的那位东瀛人,脸上有条刀疤,从左至右,长曰四寸!此人恶性重大,向来杀人不眨眼,诸位若有他的消息,务请相告,切莫自误!」崔轩亮讶道:「恶性重大﹖莫非……莫非他也是个倭寇么﹖」申玉柏奋力颔首:「没错,小兄弟若知道那人的消息,这便请说出来。

    我等自会重重酬谢。

    」说话间,便从属下手中接来了一只木箱,将之打了开来。

     面前金光闪闪,盒里盛满了金条,色泽精纯,成色极佳,众水手自是看得呆了,申玉柏道:「我等出门在外,没带什么值钱东西,这里有三百两黄金,不成敬意,希望各位给个方便,让咱们早些找到那名要犯,敝国上下同感庆喜。

    」三百两黄金,足抵六千三百两龙银。

    众船夫望着那包金子,莫不怦然心动,看这几年海上生意不好,老板早已背了一身债,怕连粮饷也发不出了,倘能有这百两黄金入袋,自也不无小补。

    老陈附耳过去,低声道:「二爷,您意下如何﹖」崔风宪皱眉道:「这事不大对。

    」老陈低声道:「怎么不对﹖」崔风宪沈吟道:「你忘了么﹖方纔那东瀛人带着什么东西﹖」老陈心下一凛,道:「永乐勘合符。

    」崔风宪点了点头,低声道:「我看事有奚窍,咱们得小心应付着。

    」先前那名东瀛人随身携带「永乐本命勘合符」,纵使不是幕府的家臣,也该是出身东瀛官家的贵族。

    否则寻常倭寇毫无见识,又怎知「勘合符」有何用途﹖依此观之,这批朝鲜武官并未说出真实来意,此事恐怕另有隐情。

     正交谈中,那申玉柏却悄悄走向了崔轩亮,低声道:「小兄弟,你是他们当中最有见识的,你要是晓得那倭寇躲在什么地方,可否带我去找﹖」说着捧起那盒金子,便朝崔轩亮手上送来。

     崔风宪的海船极大,长有二十丈,宽达六丈,上下舱共计六十几间房,若要一一清查,恐怕花上半个时辰不止。

    都说拿人手软,那崔轩亮是个实心少爷,手上捧了黄金,心里便虚了,喃喃便道:「好……好啊,不过我……我得先问过我叔叔。

    」申玉柏摇头道:「小兄弟,那倭寇极是狡猾,你若是去问你叔叔,恐怕会误了时光。

    」崔轩亮茫然道:「误了时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