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日本晁卿辞帝都

首页
了茶水,舱里水雾更浓,极显闷热,他推开了窗扉,一时间冰寒冷雾袭面而来,逼得他打了个寒噤,只得又掩上了窗。

    逸海上人微微一笑,道:「这梦海真是古怪,对么?」大内良臣不敢多口,只斟上了热茶,恭恭敬敬地奉了过去。

     逸海上人道:「大内君,您晓得义政将军为何会派您来梦海?」大内良臣微微一愣,道:「这……这不是因为我懂得驾船吗?」逸海上人微笑道:「大内君的驾船本领高超,这当然是个原因。

    不过义政将军找您过来,另外还有个情由。

    」大内良臣心下一凛,忙道:「请上人教诲。

    」逸海上人提起茶杯,轻啜一口,道:「您姓大内。

    」大内良臣愕然道:「大内?」逸海上人淡然道:「没错,正因您是大内家的人,所以义政将军指名阁下,命您陪同老衲进入梦海。

    」河野洋雄伸手自指,愕然道:「那……那我呢?」逸海上人淡淡地道:「你与阎将军一样,都是此行的护从,保卫大内君平安。

    」 大内良臣闻言战栗,不知自己有何要紧之处,一时伏身再拜,逸海上人笑了笑,他将窗扉开启一缝,望向窗外的梦海,道:「大内君,您知道朝鲜人怎么称呼这片海域吗?」大内良臣咳了一声,道:「谜海。

    」逸海上人微笑道:「没错。

    那您可曾知道,为何朝鲜人始终没来解开谜团?」大内良臣摇了摇头,示意不解,逸海上人笑了一笑,道:「因为他们相信了汉人的说法。

    」大内良臣愣住了:「上人的意思是……」逸海上人微笑道:「知道吧,汉人怎么称呼这片海域?」大内良臣心下一凛,忙道:「苦海。

    」话才出口,心下便有醒悟:「上人的意思是说……朝鲜人不敢过来揭开谜底,便是怕给自己带来苦果?」 逸海上人道:「没错。

    朝鲜深受汉儒教化,也学着汉人压抑自己,始终视这片海域为禁忌。

    可是我们日本人不同,过去七百年来,我国上下始终坚信,这片海域里必然藏了一个秘宝,足以扭转日本的国运。

    因此我们称之为『梦海』,便是要鼓励子孙冒险犯难,无论牺牲了多少人,也要破解这个谜团。

    」大内良臣怦然心动,方知「梦海」二字竟有如此重大寓意。

    忙道:「如此说来,晁衡也是为了破解这个谜团而来的?」逸海上人笑了一笑,道:「没错。

    自飞鸟时代开始,历代的公家武家、法皇天皇,莫不竞相派人来到梦海,这一切的用意,就是要找出这个代代相传的宝藏。

    」大内良臣忙道:「那……那他们找到了吗?」逸海上人道:「找到了。

    不过他们只找到了一半。

    」说话间,便将「北鞘」解了下来,放到了席上。

    顿时之间,河野洋雄、大内良臣,乃至那位「阎将军」,人人都紧张了起来。

     河野洋雄吞了口唾沫,不知不觉间,竟悄悄伸出手去,便想朝「北鞘」触摸。

    逸海上人笑了笑,道:「河野君,您能看懂鞘上的梵文么?」河野洋雄急忙缩手回来,干笑道:「对不起,我……我失礼了。

    」逸海上人淡然道:「不必顾忌。

    我奉义满将军之命,长年钻研『北鞘』,至今已有三十载,诸位若有什么独到见解,老衲欣然拜领。

    」河野洋雄咳了一声,小心接过了「北鞘」,忽然间,双手向下一沈,那北鞘居然落了下来,看这柄空鞘份量如此之沈,稍不留心,便要提之不住。

     那「阎将军」深深吸了口气,半空接住了「北鞘」,手臂竟是不晃不动,众人看入眼里,都是暗暗喝采。

    只见他提起刀鞘,凑到眼旁去看,但见鞘身铭刻四字,正是「谷神玄牝」,余处满布梵文,正面背面皆然。

     雾气弥漫,舱里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然则传闻中的北鞘,已在眼前。

    人人借着微弱灯光窥视,只见它黑沉沉的,鞘身隐刻了无数血金梵文,转看鞘口处,却又散出一股淡淡红光,望来既血腥、复神圣,无以名状。

    大内良臣一旁看着,便慢慢拔出自己腰间的「胁差」,便朝鞘口插进试合,猛听逸海上人怒喝道:「住了!」「铿」地一声脆响,北鞘与胁差稍一相合,顿时间火光四射,一时间刀屑铁粉激射而出,那「胁差」的刀头竟已断折了。

    天幸那「阎将军」出手极快,早将大内良臣一把拉开,否则他首当其冲,双眼定要给射瞎不可。

     空鞘躺于草席上,鞘口处传来嗡嗡低响,悠扬动听,宛如梵唱。

    大内良臣浑身冷汗,颤声道:「这……这是怎么回事?」逸海上人俯身过去,将「北鞘」拾了起来,他指着鞘上正中一处梵印,轻轻说道:「看出来了吗?这个梵字是哪位神明的印记?」那「阎将军」趋前凝视,道:「这是无动尊。

    」 逸海上人含笑嘉许,道:「没错,这便是八大明王之首,不动明王的『金刚火焰印』。

    」「不动明王」又称无动尊,与「爱染明王」、「军奈利明王」等并称为密教八明王,号称「见我身者,得菩提心」,传说受大日如来之命,现忿恚火焰身,乃是东瀛举国供奉的护国之神。

    大内良臣越看越觉骇然,忙问道:「这……这鞘上的梵文是谁刻上去的?」 逸海上人摇头道:「这并非人力所为。

    相传这些梵文全是铸造时自然天生的。

    反倒是鞘上刀铭,却是铸成后才请高手刻上的。

    」众人心下骇然,自知东瀛刀剑若是臻于极品,铸造时剑面往往会生出天然纹理,称作「刃文」,多如水纹波浪,却没听说有类似梵印经文的。

    河野洋雄干笑道:「这柄刀……嘿嘿……当真怪得可以。

    它……它是怎么来到幕府手中的?」逸海上人微微一笑,道:「实不相瞒,这是第一代幕府将军带回京都的。

    」大内良臣愕然道:「第一代幕府将军……您说得是义满?」逸海上人将「北鞘」缚回腰间,摇头道:「不,比义满更早。

    」众武士窃窃低语:「比义满更早……那……那是……」一旁「阎将军」静静地道:「足利尊氏。

    」众人啊了一声,这才知道把「北鞘」带回室町的,正是那位八幡宫的初代幕府大将军,足利尊氏。

     河野洋雄深深吸了口气,道:「他……他是在哪儿找到的?」逸海上人道:「法隆寺。

    」「法隆寺?」大内良臣失声惊呼:「您说得是奈良的那座法隆寺?」逸海上人喝了口茶,颔首道:「没错,就是供奉圣德太子的那座古剎。

    这就是『北鞘』第一次现世的地方。

    」这「法隆寺」由来已久,乃是东瀛第一圣君「圣德太子」于飞鸟时代所建,建寺已达七百余年。

    尤其寺内东院的「梦殿」里供奉了一座真人大小的「救世观音像」,相传更是依「圣德太子」生前容貌所建,意义可说神圣非凡。

     大内良臣呼吸急促,道:「尊氏将军是怎么找到它的?」逸海上人道:「别急,你得听我娓娓道来,如此你便会明白『南刀北鞘』的来历,以及这两柄神器与梦海的渊源。

    」那「阎将军」心下一凛,忙道:「且慢,你是说『北鞘』也是在梦海出土的?」逸海上人微微而笑,知道他猜到了几分内情,便道:「你们都别急,我自会把来龙去脉告诉你们。

    」诸人正襟危坐,不论武功高如「阎将军」,抑或粗野如「河野洋雄」,人人都是不敢稍动。

     只听逸海上人道:「吾国自奈良、平安时代以来,始终是天皇亲政,并无幕府之设。

    可自从源氏一族崛起于关东,我国便走向了武家政治,从此天皇有名无实,只能任凭幕府将军摆布。

    这些事情,您想必也是熟知的吧?」大内良臣点了点头,道:「是。

    源赖朝开创『鎌仓幕府』,百年来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直欺侮着各方大名。

    」逸海上人叹道:「说得好。

    自保元之乱起,武士气焰益发嚣张,动辄放逐天皇,幽禁法皇。

     到了幕府创建后,朝廷上下更是有名无实,一切大权都握在武家之手。

    可报应不爽,源氏一族得势不久,自己却又被外戚所干,从此幕府权势又落入北条家之手,以『执权』的名义监控全国。

    」听到此处,人人叹息默然,无言以对,逸海上人又道:「我们日本人有个习性,便是喜欢自欺欺人,而且一欺就能欺上数百年。

     自北条家专政起,皮相上尊崇天皇,实则以幕府为骨、骨干上尊崇幕府,实则脏腑却是执权,然则北条氏又能安享大权多久呢?于是乎,外戚安达家又得势了,平赖纲又崛起了,子弒父、弟弒兄、每一家、每一族都吃着同姓的血肉,故称『下克上』的大乱世。

    」权不过三代,在场诸人多历亲族残杀的往事,或如大内良臣,自小屡遭本家排挤,或如河野洋雄,被迫流放鹰岛,无人能脱骨肉相残之苦。

     逸海上人轻轻地道:「你们可曾想过,为何日本会沦落到这个田地?」众人默然噤声,无言以对。

    只听逸海上人叹道:「因为我们一直没发觉,原来我们始终在骗着自己。

    上起天皇、下至豪门,莫不以为国家完美无暇、万世一系,殊不知这些全是自欺欺人。

    天皇早已灭亡,亡于幕府之手,可我们自欺欺人的后果,便等于纵容幕府寄生,任其专权,然则纵容幕府的结果,又等于纵容北条执权,纵容了北条,不啻等于鼓励举国武士铤而走险,以下犯上,于是全国没口子的忠信报恩,行径却禽兽不容……」 说到此处,泪水滚滚而下,叹道:「数百年来,人人自欺欺人,直到后醍醐天皇崛起,开始了『建武中兴』。

    」大内良臣啊了一声,道:「建武!这是『大汉光武帝』的年号!」逸海上人坐直了身子,道:「没错,唐国最伟大的君主,就是大汉光武帝,后醍醐天皇就是要借『大汉光武帝』的名号,扫灭割据贼党,还政于天皇,以开万世不移的皇室大统。

    」大内良臣惊道:「还政于天皇?那……那幕府呢?」逸海上人摇头道:「没有幕府了。

    天皇要仿照大汉国体,集大权于天子一人之手,使武家政治从此绝迹。

    」自古以来,东瀛便由武家贵族交替掌政,至今已达数百年之久,倘要扫除了幕府势力,天下却该是什么样的面貌?河野洋雄道:「后来呢?天皇就被放逐了吧?」逸海上人叹道:「没错。

    那时北条家掌握大权,天皇虽想亲政,却苦无实力,赤板城一战,天皇被俘,惨遭放逐,在流放的路途中,却见到了一颗白樱树上刻着有字,说是:『天莫舍勾践,时非无范蠡』,后醍醐天皇心里明白,他的反抗已经激起关东豪杰的慷慨之心,有人要为他举义兵了。

    」众人心念炽热,齐声道:「足利尊氏!」 逸海上人微笑道:「就是他,八幡宫的足利尊氏将军。

    那时他手握数万兵马,动见观瞻。

    若愿发兵支援天皇,自能一举倒幕,可他若甘心效忠于幕府,却也能安享他的富贵,不必受战乱之苦。

    然则他还是高举皇旗,率兵攻打『六波罗探提』。

    」大内良臣颔首道:「我知道这事,这就是『元弘之变』吧。

    」逸海上人含笑道:「没错,那时尊氏将军倒戈反向,其后新田义贞、楠木正成等人也高举王旗、号召天下诸侯起义,一时之间,天下齐动,鎌仓幕府也为之灭亡。

    」那「阎将军」淡淡地道:「后来呢?武家政治绝迹了么?」逸海上人仰天长叹一声,道:「当然没有。

    」大内良臣低声道:「这……这中间可有秘辛么?」逸海上人叹道:「再来的事,就和『北鞘』的出土有关了。

    」听得此言,众人都是深深吸了口气,那逸海上人拿起了茶杯,手上竟是隐隐发抖,道:「元弘之变后,『鎌仓幕府』已然灭亡,天皇也完成了亲政心愿。

    不过当时武家政治并未灭绝,他们还有一个要角。

    你也晓得那人是谁……」河野洋雄嘿嘿冷笑:「足利尊氏。

    」逸海上人叹道:「没错。

    『鎌仓幕府』垮台后,天下第一大武家已是『建武中兴』的大功臣,足利尊氏。

    那时天下人人侧目,都在看他和天皇的下一步。

    」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幕府垮台后,足利尊氏也没用了。

    为了让天皇安心,他可以交出兵权,也可以切腹自杀,当然他还有另一条路可走,他若是心存不甘,大可走回武家政治的老路,他可以凭借武力,创建一个全新的幕府。

     众人默然无语,大内良臣则是低头喝茶,道:「后来呢?尊氏将军反叛了吗?」逸海上人道:「那倒没有。

    除了反叛与切腹外,他还有一条活路走。

    」大内良臣愕然道:「他还有路走?」逸海上人道:「他选择出家,表明自己还政于天皇的决心。

    」河野洋雄点了点头,道:「这可称了天皇的心了。

    他定是欣然应允吧?」逸海上人摇头道:「你说错了。

    尊氏将军是『建武中兴』的大功臣,若要无缘无故的出家,外界定会说是天皇所逼,到时各地大名借机串连,情势反而不利。

    是以天皇接到消息后,自知尊氏将军以退为进,便立时启程前往平城京,希望能挡下此事。

    为了安尊氏将军的心,他还吩咐不带随从、不携刀剑,仅以孤身一人进入法隆寺。

    」 众人失声惊呼:「法隆寺?尊氏将军在法隆寺出家?」逸海上人道:「没错,正是法隆寺。

    此地是『圣德太子』亲手打造的古剎。

    足利尊氏选择此地出家,便等于是请『圣德太子』见证,再神圣不过了。

    」想起「北鞘」是在法隆寺出土,众人都是暗暗心惊,又听逸海上人道:「当时情势何其紧张,只消稍有不慎,京都政权便要分裂。

    天皇小心翼翼,来到了法隆寺梦殿,极力劝阻尊氏将军退隐。

    尊氏将军却告诉天皇,若要他打消出家的念头,只有一个办法。

    」河野洋雄嘿嘿笑道:「他要天皇封他做『征夷大将军』,对么?」「征夷大将军」便是幕府大将的官衔,倘使天皇就此让步,等于是恢复了武家政治,什么建武中兴、天皇亲政、全都沦为春梦一场了。

    可天皇若不肯应允,却要如何收拾残局?正感慨间,却见逸海上人摇了摇头,道:「不是,尊氏将军要的不是这个。

    」 大内良臣讶道:「连幕府大将军也不要了?那……那尊氏将军要什么?」逸海上人道:「他要废掉后醍醐天皇,拥立一个新国主。

    」砰地一声,大内良臣手上的茶杯翻倒,震惊道:「什么?他……他敢为此大逆不道之事?他还配做人臣吗?」逸海上人叹道:「那时天皇听了说话,自也是惊怒交迸,待想逃离法隆寺,却惊觉足利尊氏早在布下了重兵,等着将自己生俘。

    」大内良臣咬牙道:「这可糟了,天皇没有随从,又没有刀剑,却该怎么办?」逸海上人道:「那时尊氏将军步步进逼,随时都能抓住天皇。

    天皇情急之下,不知如何是好,猛见『救世观音像』的腰间悬了柄木刀,慌乱下只能拿了起来,便朝足利尊氏砍去。

    」 河野洋雄冷笑道:「傻瓜,他用一柄木刀向足利尊氏挑战,那不是异想天开吗?」逸海上人颔首道:「没错。

    尊氏将军乃是不世出的猛将,如何会把一柄木刀放在眼里?他见天皇奋力来砍,不过举手一抓,便将木刀握住了。

    那时双方一个抓住刀鞘、一个紧握刀柄,两相出力之下,木刀竟尔离鞘而出,露出了一柄布满梵文的神刀。

    」众人全身震动,骇然道:「南刀!」逸海上人道:「正是『南刀』。

    当时神物现出,天皇宛如圣德太子附身,不论什么人靠近身边三尺,全给连刀带人斩为两断,尊氏将军拼命拿着刀鞘抵挡,这才勉强脱身,其后双方各自召集兵马,火并决战,杀得京都血流成河,最终天皇也逃到了吉野,这柄刀便也随着他一路南下,成了世人口中的『南刀』。

    」众人望着那柄黑沉沉的刀鞘,低声道:「这么说来,这柄空鞘就是……」逸海上人道:「没错,尊氏将军夺下来的空鞘,便是后世幕府的镇府之宝,『北鞘』。

     自此之后,日本也因而一分为二,进入了南北对峙的战国时代。

    」「南刀」无坚不催,「北鞘」无物可伤,听得这两样神物原是同时出土,众人不由满身冷汗,道:「这么说来,『南刀北鞘』本是一体的么?」逸海上人道:「正是如此,当年尊氏将军带回了『北鞘』,却不知此物是何来历,便召集了各地名僧,翻遍古籍,终于在『三疏义经』的注记里找到了一段密文,确信这柄刀就是圣德太子于百济国铸造的『大和刀』。

    」「大和?」全场三人尽数站起,惊叫道:「这柄刀叫做『大和』?」逸海上人颔首道:「南刀北鞘,分则两战,合而得和,故称『大和』。

    这便是圣德太子铸下的刀铭。

    相传天地三刀之中,最锋锐的是朝鲜王的『神功震主』,最威猛的则是契丹王的『托帕金玉』,不过要说到杀权之重,嗜血之凶。

    却以『大和刀』为最。

    它不出鞘则已,一出鞘便要杀死百万人,否则不能还鞘。

    」 惊奇接连不断,大内良臣不觉牙关颤抖,道:「什么?杀……杀人百万?」逸海上人道:「据典籍所载,圣德太子是佛门中人,生性慈悲。

    据说他将中土文物引入日本时,深怕也招来了外敌,于是他向天请愿,盼能铸造一柄护国法器,以来保卫子民。

    为了彰显诚心,他以自己的性命为誓,延请七七四十九名高僧诵经、前后绝食七七四十九日,盼『救世观音』能赐下一柄护国慈悲刀。

    结果铸刀功成之日,他却将之抛入了『梦海』。

    」「抛入梦海?」众人茫然呆傻,寒声道:「为什么?他……他的刀有缺憾么?」逸海上人摇头道:「那倒不是。

    『大和之刀』经得千锤百炼、完美无暇,堪称吾国太刀之祖。

    」大内良臣喃喃地道:「既是如此,他为何要投入大海?」「看……看这里……」逸海上人提起「北鞘」,指着鞘上正中梵字,轻声道:「懂了吧?为何圣德太子要扔掉它?」见得上头的梵文古字,那「阎将军」点了点头,大内与河野也都醒悟过来,已知圣德太子并未拿到「救世观音」赐下的甘露刀,而是拿到了「不动明王」加持的焚世之剑。

     「不动明王金刚火焰令」,自古以来,这「不动明王」便是佛经里的降伏战神,能为人间带来战火,也难怪这柄刀号称要杀人百万,原来还有这么一段典故。

     逸海上人又道:「眼见自己造出了一柄嗜血战刀,圣德太子自是懊恼非常,他知道自己并未拿到护国法器,反而为吾国带来了无穷凶劫。

    为了封印『不动明王』的法力,他便在刀鞘上头刻下『谷神玄牝』四字刀铭,以来牵制刀中杀气,其后更为它取名为『大和』,这一切所作所为,就是盼望子孙牢记此训,使这柄刀永不出鞘,以合为和,共谋『天下大和』。

    」 听到此处,大内良臣自是暗暗感佩,方知圣德太子何以命名此刀为「大和」,当是怕子孙来日误用此物,竟使东瀛走向战火。

    他低头沈思,猛地醒起了一事,忙道:「等等,这柄刀究竟是什么人捞回来的?可是晁衡么?」逸海上人摇了摇头,道:「『大和刀』是怎么藏入梦殿的,并无史料可查。

    也许是晁衡找到的、也许又是另有其人,总之老衲无法断言。

    」大内良臣微微沈吟,看历代人士前仆后继,好容易找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