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老年食堂的分子筛
仁济医院后巷的社区老年食堂后厨,陈野正用透析袋过滤潲水油。
不锈钢桶里的油渣泛着428天前的煎炸残火,每粒焦痂都嵌着美团骑手的指纹。
妹妹蹲在排水沟旁分拣厨余,突然举起半颗牙套:"这托槽上刻着抗癌药临床试验编号!"
林蔓掀开霉变的蒸笼布,发现垫布竟是某三甲医院的处理床单,428处黄色污渍对应不同批次的PD-1抑制剂走私量。
老周突然踹翻潲水桶,油污在水泥地上漫成靶向药代购群的聊天记录,最新那条语音转文字显示:"奥希替尼每粒比医院便宜428%"
第二幕:滤油机的基因测序
正午的蝉鸣混着滤油机嗡鸣,陈野用胰岛素针头疏通分子筛。
妹妹突然尖叫——滤网卡住的牙套托槽正反射出基因检测报告片段,EGFR基因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碱基序列,在油光里拼成网贷平台的最新还款方案。
"这油温不对。
"老周用锅炉房压力表改装温度计,汞柱在裂痕间跳动成肺癌患者化疗时的体温曲线。
林蔓扯下旗袍盘扣当砝码,铜质钮扣在滤油管壁上刮擦出靶向药代谢半衰期公式。
当第一滴过滤油坠入铝饭盒时,陈野看见母亲的血透数据正在油膜上重组。
妹妹突然将美团接单平板浸入潲水,屏幕裂纹渗出泛黄的胸腹水检测报告。
第三幕:下水道里的临床试验
暴雨突至时,陈野在食堂后巷翻捡地沟油桶。
铁钩触到硬物的瞬间,老周突然喊停——那是用PET-CT显影剂空罐改造的滤油器,罐体残留的氟代脱氧葡萄糖正与潲水油发生酯化反应。
"这反应速率…"林蔓用宫腔镜观察油泡生成,"和肝癌患者甲胎蛋白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