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章 女记者到访

首页
尖停住了。

    她抬头深深看了陈志远一眼,突然换了个话题:"听说你们还搞高考辅导?收费五块一人?" 风向转得太快,陈志远一时摸不清意图。

    他谨慎地回答:"知识有偿服务,符合最新知识分子政策。

    " "有意思。

    "周雅合上笔记本,从包里取出张名片,"下个月我要去你们县调研,想去代销点看看。

    " 名片上烫金的"省日报社"四个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陈志远双手接过,注意到背面用铅笔写着个小字"周"—显然是私人联系方式。

    前世商业经验告诉他,这种细节意味着对方真的感兴趣。

     回程火车上,陈志远反复回想周雅的一言一行。

    这个突然出现的女记者,背后代表的不只是媒体资源——她叔叔在财政厅,父亲是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维民送站时不小心说漏嘴),简直是八十年代初的"高干子弟"。

    若能搭上这条线... "陈哥,你看!"王小军突然捅他胳膊,指着窗外掠过的农田,"那边在分地!" 确实,几块田里插着写有姓名的木牌。

    陈志远心头一震——包产到户的浪潮比他记忆中来得更早。

    这意味着农村购买力即将爆发,也意味着代销点的业务可以顺势扩张。

     八月的太阳毒辣辣地炙烤着红旗公社。

    代销点门前排起了长队——陈志远从南京带回的"出口转内销"商品成了抢手货。

    印着英文商标的毛巾,图案印歪的搪瓷缸,这些瑕疵品在农民眼里都是好东西。

     "每人限购一件!"苏晓梅嗓子都喊哑了,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她穿着件淡蓝色短袖衬衫,辫子盘在头顶,活像个干练的小会计。

    陈志远不禁多看了两眼——两个月前她还是个见生人就脸红的村姑。

     "陈主任!"王小军从人堆里挤过来,脑门全是汗,"那个女记者来了!" 陈志远手里的账本差点掉地上。

    周雅比约定提前了半个月,而代销点现在乱得像菜市场!他匆忙整理衣领时,周雅已经站在了柜台前,白衬衫配藏青长裤,在灰扑扑的农村背景中格外扎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场面挺热闹。

    "周雅环视四周,相机已经挂在脖子上,"陈主任不介绍一下?" 接下来的场景活像前世的企业视察。

    陈志远领着周雅参观"仓库"(其实是粮仓隔出的角落)、"财务室"(用门板搭的桌子)、"运输队"(苏支书那台老拖拉机)。

    每到一个环节,周雅都会突然抛出尖锐问题,同时快门声不断。

     "这位是?"镜头突然对准了苏晓梅。

     "我们会计,苏晓梅同志。

    "陈志远介绍道,"红旗村支书的女儿。

    " 苏晓梅红着脸点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周雅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她,又看看陈志远,突然问:"你们怎么分账?" 空气瞬间凝固。

    苏晓梅求助地望向陈志远,后者面不改色:"按劳分配。

    苏晓梅同志管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