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坐在会议室的长桌边,手里捏着那张写满数据的纸。
他面前是厂里几位技术骨干,还有几个车间的老工人代表。
会议还没正式开始,气氛却已经有点紧绷。
“这事儿得快点定下来。
”小李低声说,“原料明天就到,咱们不能再拖了。
”
刘好仃点点头,目光扫过在座几人。
王工坐在对面,正低头翻着手里的资料,时不时皱眉摇头。
他是厂里资格最老的技术员,做事稳重,但也是出了名的保守派。
会议一开始,王工就开口了:“刘师傅的想法我是理解的,但这种新工艺流程,咱们连试验都没做过几次,直接上生产线,风险太大。
”
“我建议先做小批量试产。
”刘好仃平静地说,“这样既能控制成本,也能验证效果。
”
“小批量也得浪费时间、人力和材料。
”王工语气坚定,“而且万一失败了,耽误的是整个订单进度。
”
“我们已经有三组实验数据支撑这个方案。
”刘好仃把表格推过去,“性能指标都达标,甚至超过预期。
”
“可这是第一次用这种配比,熔炉温度、冷却速度这些变量,你们有没有充分考虑?”
“我们做了模拟测试,也调整了设备参数。
”
“纸上谈兵。
”
“这不是纸上谈兵。
”刘好仃的声音稍微抬高了一点,“这是我亲手做出来的结果。
”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有人低头看资料,有人互相交换眼神。
“我觉得还是稳妥一点好。
”另一个技工开口,“现在厂里盯着这个项目,谁也不想出岔子。
”
“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
”刘好仃看着他们,“但我不是一个人在干,是我们一起做的。
如果真出了问题,责任我来担。
”
这句话说完,空气更沉了。
老张一直没说话,只是低头喝茶。
刘好仃偷偷瞄了他一眼,发现他的神情有些不对劲,像是心事重重。
会议结束后,老张被一个电话叫走了,回来时脸色不太好。
刘好仃找了个机会,把他拉到一边。
“你是不是有什么顾虑?”刘好仃问。
“我也希望你能成功。
”老张叹了口气,“但这次不一样,牵扯的人太多了。
”
“我只是想试试。
”
“我知道你想试试,但有时候,不是努力就有结果。
”
“那也要试。
”
老张沉默了一会儿,点头:“行吧,我支持你,但你自己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