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那官员被革职查办,一时之间,朝廷上下风气为之一肃。
而九卿之间,也有着各自的利益和矛盾。
治粟内史常常为了财政的分配问题与少府发生争执,治粟内史觉得少府掌管的皇室私财已经足够丰厚,应当减少从国家财政中支取的份额,好让更多的钱粮能用在诸如兴修水利、改善民生等方面;而少府则认为皇室的体面至关重要,各项用度不能削减,双方各执一词,常常闹到丞相李斯那里,让李斯也颇为头疼,只能从中调解,尽量让双方都满意。
在这朝堂的风云变幻之中,秦始皇始终冷眼旁观,他允许臣子们有不同的意见和争论,只要是为了大秦的发展,只要不触及皇权的根本,他都愿意让他们去碰撞、去磨合,因为只有这样,这三公九卿制度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起来。
第四章:郡县推行之难
在中央构建起三公九卿制度的同时,秦始皇也在思考着地方该如何治理。
他力排众议,坚决推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然而,郡县制的推行却并非一帆风顺。
在原六国的土地上,许多旧贵族和地方豪强对郡县制极为抵触。
他们习惯了以往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着极大的自主权,如今要受到朝廷委派的郡守、县令的管辖,心中自然是一万个不愿意。
在楚国故地,有一位名叫项梁的旧贵族,他暗中联络了不少同样心怀不满的人,时常聚在一起,非议朝廷的政策。
他们蛊惑当地百姓,说郡县制是大秦奴役百姓的手段,会让大家失去自由,还造谣说郡守、县令都是苛待百姓的酷吏。
一时间,楚国故地人心惶惶,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也开始对郡县制产生了抵触情绪。
郡守李由察觉到了这股暗流涌动,赶忙调集兵力,加强了治安巡逻,同时将情况上报给了朝廷。
秦始皇得知后,龙颜大怒,下令丞相李斯彻查此事,务必严惩那些造谣生事之人。
李斯不敢怠慢,派出了得力的官员赶赴楚国故地。
一方面,他们张贴告示,向百姓解释郡县制的好处,说明郡守、县令都是朝廷选拔出来的贤能之人,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地方,让百姓安居乐业;另一方面,他们暗中追查那些幕后主谋,很快便锁定了项梁等人。
项梁得知朝廷派人来追查,便带着亲信躲藏了起来。
可朝廷的决心已定,加大了搜捕力度,最终还是将项梁等人抓获。
秦始皇本欲严惩,以儆效尤,但考虑到楚国故地刚刚平定,若处置过重,怕引起更大的反弹,便只是将项梁等人囚禁了起来,同时让郡守李由继续做好安抚百姓的工作。
在其他郡县,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但随着朝廷不断地宣传解释,以及对一些顽固势力的打击,郡县制开始渐渐被百姓所接受,地方的治理也慢慢走上了正轨。
第五章:文化与制度的融合
秦朝统一后,不仅要在政治制度上进行革新,在文化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原六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字、风俗、思想等,这与秦朝想要构建的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