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识A的声音带着深深的疲惫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悲伤,‘她的担忧,她的符咒…恰恰证明她的敏锐和对你的在意!她只是…无法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
不要怪她…更不要让她卷入太深!现在…还不是时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意识B沉默了。
看着那枚符咒,想到王妃担忧的眼神,心中的刺痛感并未消失,但那股被背叛的狂怒,却被意识A这带着复杂情感的劝解,冲淡了许多。
是啊,仪华…她只是太担心自己了…她又能如何解释自己身上的异常呢?
【‘…本王知道了。
’】青年朱棣(意识B)的声音低沉而沙哑,第一次在心底回应了这个“未来的自己”。
这简单的回应,代表着一种暂时的、脆弱的休战与初步的…合作意向。
‘朕…需要休息…’意识A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如同风中残烛,‘记住…装!争取时间!联络姚广孝!暗中准备…风暴…很快就要来了…’话音未落,那微弱的意识波动便彻底沉寂下去,仿佛从未出现过。
寝殿内,再次只剩下青年朱棣(意识B)一人。
不,是“两人”,但其中一个已陷入深沉的“沉睡”。
他独自靠在冰冷的榻边,望着摇曳的烛火,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恐惧并未消失,屈辱依旧在啃噬内心,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的使命感和一丝绝境求生的希望,也在心底悄然滋生。
他艰难地站起身,走到那枚滚落在阴影里的黄色符咒前,弯腰,将它捡了起来。
符咒冰冷的触感传来,上面的朱砂符文在烛光下显得有些刺眼。
他没有像之前那样愤怒地扔掉,而是紧紧攥在手心,感受着那粗糙的纸面和尖锐的棱角带来的刺痛。
【‘仪华…’】他无声地念着妻子的名字,眼神晦暗不明。
**(合:徐妃深查,僧踪初现)**
夜色如墨,更深露重。
燕王府的另一处精致院落——王妃徐仪华所居的“静思堂”内,烛火却依旧未熄。
徐仪华并未安寝。
她独自坐在窗边的软榻上,面前的小几上,静静地躺着几枚材质、画法各异的符咒。
有从寺庙求来的平安符,有从道观请的驱邪符,还有…一枚与她留在丈夫枕边那枚几乎一模一样的明黄三角符咒。
她纤细的手指,正细细摩挲着这枚符咒的边缘,秀眉微蹙,眼神专注而凝重。
“王妃,”一个穿着深色劲装、面容精悍的中年女子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低声禀报。
她是徐仪华的陪嫁心腹,也是她最信任的护卫首领,徐影。
“查过了。
”
徐仪华没有抬头,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今夜王府内外,并无任何可疑方士或僧道潜入的痕迹。
”徐影的声音清晰而干练,“奴婢也派人暗中查访了城内几家香火最盛的寺庙道观,尤其是擅长驱邪安神的几家…包括白云观和广化寺的几位高功法师。
他们近日并未绘制或赐下过此类符箓。
观其符纸质地、朱砂成色和符文笔法…与他们常用的制式,皆有细微差别。
”
徐仪华摩挲符咒的手指微微一顿。
不是来自城内有名的寺庙道观?这符咒是她当年随父(徐达)驻守北平时,从一个游方的老道士手中所得。
那老道形貌邋遢,但言语间却颇有玄机,言此符有“安魂定魄、驱散外邪侵扰”之效,因材质特殊、符文古奥,她便一直贴身收藏。
如今看来,这符的来历,比她想象的更神秘?
“那老道…”徐仪华终于抬起头,烛光映照着她温婉却带着一丝锐利的眼眸,“可有线索?”
徐影微微摇头:“时间太久,当年那老道也是萍水相逢,未曾留下名号。
北地游方僧道众多,行踪不定…如同大海捞针。
不过…”她顿了顿,压低声音,“奴婢打听到一个消息,或许…有些关联。
”
“说。
”
“就在前几日,城外二十里处的‘庆寿寺’,来了一位挂单的和尚,颇为奇特。
”徐影的声音带着一丝探究,“此人法号…道衍。
据说精通儒释道三教,尤擅阴阳术数,谈吐不凡。
寺中僧众言其常作惊人之语,曾于酒后言北平有‘潜龙之气’升腾…似有所指。
只是此人行踪飘忽,不常在寺中,也少与外人接触。
”
“道衍?潜龙之气?”徐仪华眼中精光一闪!庆寿寺!这不正是王爷前些日子曾微服私访过,回来后提及过那个“王气在燕”的姚广孝所在之处吗?!难道…王爷的异常,与这个神秘和尚有关?!是这和尚施了什么邪法?还是…王爷去找他,引来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她猛地看向手中那枚明黄的符咒!难道…这符咒的真正作用,并非简单的驱邪安神?而是…针对某种特殊的、与这“潜龙之气”或神秘僧道相关的“侵扰”?
巨大的疑云和更深的忧虑瞬间笼罩了徐仪华。
王爷的异常、深夜的诏书、来历神秘的符咒、行踪诡秘的和尚…这一切,如同散落的珠子,被“庆寿寺”和“道衍”这个名字,隐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