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章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拓展

首页
心区坚持斗争的游击队转入深山密林进行游击活动,利用有利时机不断袭击敌人,与梵净山的斗争遥相呼应,打乱了敌军追击红二、六军团的部署。

    敌报称:“近因残匪(指红二、六军团)离黔东未远,尚在湖南龙山里耶,军队恐匪窜回,悉驻防边地防堵,军方内顾不遑,而沿河境内游击队数百仍得啸聚山林……”。

    在松桃的田坝一带,由伍永孝领导的一支游击队集中在荞子湾洞内,转入地下斗争。

    不久受到浑泉民团袭击。

    敌人大肆搜捕流散红军和游击队员,伍永孝等只得分散转移梵净山区隐蔽。

    印江、沿河、德江的游击队在敌人分割包围和不断“清剿”中顽强地坚持了2个多月,尽管后来黔东革命根据地终被敌人占领,但是,黔东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对反动势力的斗争并未中止。

    敌人妄图用最短的时间占领根据地中心区域的计划未能得逞。

    黔东特区的革命红旗巍然屹立。

     (二)以护国寺为中心的游击战 独立师与优势的敌人苦战了10多个昼夜,阻滞了敌人的进攻,有力地策应了红二、六军团的东进。

    由于连续战斗,指战员极度疲乏,弹药奇缺,加之敌人四面封锁,给养困难,形势更加不利。

    这时,敌人从四面八方向根据地中心步步进逼,如果再与强敌周旋,不仅独立师实力消耗更大,而且难于摆脱敌人包围。

    因此,中共黔东特委和黔东独立师的领导层进一步商讨了行动计划,决定采取外线作战,向梵净山转移,以有利的地形为依托,开展游击战。

    各区、乡游击队留在本地坚持活动,独立师从外线将敌人引开,减轻根据地的压力,并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根据这一战略方针,作出以下部署:瓦厂坝附近的区、乡游击队和政府工作人员留在根据地内继续活动;独立师各部迅速到印江沙子坡集中。

    行动之前,布置两支后卫部队:以第一团(黔东独立团)担任左翼后卫,阻止黔敌姜兴尧和杨畅时的追击;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秦育青等率领的黔东特区保卫队和特区机关工作人员为右翼后卫,以防川、湘敌人的追击,掩护主力撤后跟上独立师,向梵净山前进;对重伤病员,也作了适当安置。

     11月10日,黔东独立师主力在师长王光泽、政委段苏权率领下,从印江沙子坡出发,经酸菜、洪溪到达天堂。

    在此打了2户土豪,把没收的财物分给了群众。

    11日,进抵木黄。

    12日,独立师经木社、锅厂、芙蓉坝、坪所、亚盘岭进入梵净山西麓的张家坝、烂泥坳、洞佛寺等地。

    13日,到达护国寺一带。

    进入梵净山后,师部驻护国寺,第三团(川黔边独立团)驻守大园子,第二团(德江独立团)驻守苏家坡,第一团(黔东独立团)完成阻击任务后也顺利到达,驻守张家坝、烂泥坳一带。

    为防止敌人从东面偷袭,保卫师部的安全,警卫连分别向茶店、钟灵寺、凤凰山、马槽河一带派出警戒。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位于印江、江口、松桃三县结合部。

    是着名的佛教圣地。

    这里峰峦叠嶂,古木参天,地形复杂。

    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曾以此为屏障开展斗争,写下了英勇悲壮的一页。

    这里进可攻,退可守,适合开展游击战争。

    独立师决定以护国寺为中心,开辟游击区,寻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与红二、六军团在湘西的斗争相呼应。

     独立师在梵净山立足后,积极备战,在各交通要隘和各团驻地构筑了简易工事,挖战,垒掩体,用树木设立路障,还准备了雷石等自卫武器。

    为解决弹药缺乏的困难,特地搬来制作鞭炮的工具,赶制了一批炮仗,待战斗时点燃爆响,迷惑敌人,以壮声威。

    与此同时,组织精干队伍筹备粮草,解决部队给养。

    由于护国寺座落在梵净山的中间地带,群众主要以耕种山地、打猎和采集山货为生,粮食本来就十分缺乏,加上已进入初冬时节,储备粮食就成为独立师最重要而又最紧迫的任务。

    独立师除了在苏家坡、大园子、团龙等地打土豪外,先后组织几批征粮队下山征粮。

    由于白天行动目标太大,征粮队都在晚上进行,往返百多里,既要偷越敌人的封锁线,又要对付当地民团,要得到一批粮食上山,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师长王光泽亲自组织了100人的征粮队,一次在夕土坝(永义)的征粮中,牺牲战士18人。

    尽管如此,独立师在几天的时间里还是征集了上万斤粮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独立师备战期间,敌人已完成了“围剿”的部署。

    李成章部在印江民团东防大队长张汉如和缠溪民团大队长任纶也的配合下,从印江永义经张家坝向独立师进攻;柏辉章部纠集江口苗王(德旺)区区长梅克金,带领该区的乡丁、壮丁从金盏坪经狮子岩向护国寺进攻,同时在梵净山东侧的马槽河、回香坪一线布防以截断独立师的退路,妄图将独立师困死于护国寺一带。

    从11月中旬开始,敌人不断进犯。

    15日,独立师在苏家坡与张汉如民团作战,同时又在关口岭与黔军刘营接火;16日交战于交流塘;21日激战于烂泥坳。

    敌人的几路进攻都被独立师一一击退。

     独立师主力转移到梵净山的同时,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秦育青、陈正国和沿河独立团政委胡宏升等率领的特区保卫队、机关工作人员和红军伤病员共200余人,在完成掩护任务后,11月15日从白石溪出发,拟到沙子坡随独立师之后撤向梵净山,经枫香园时遭敌伏击,牺牲8人。

    遂改道入川去湘寻找军团主力。

    在印江茅草盖,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

    秦育青说:“现在情况非常危急,大家要多带点干粮,到南腰界追赶大部队去。

    ”16日,经小狼坝、梯子岩、胡家坝、安家坝等地向来安营前进。

    在胡家坝遭民团拦截,损失不小。

    行至下寨坝时,又遭印江北上区民团大队长安永成部的跟踪追击,北下区区长陈文澜闻讯后,命区大队长陈文会率队拦击,还鸣锣为号,聚众围攻,前后夹击,情况危急。

    这时,有的战士提出点火烧房以转移敌人的目标,便于突围,被秦育青等断然否决,表示宁可全部牺牲,也万万不能烧毁一间民房。

    是夜,趁敌人停滞不前之时,冲出包围。

    进入来安营的塘房坳,又遭当地土豪陈沛然、陈文藻所率民团与陈文澜部的合围,胡宏升及20多名战士当场牺牲,24人被俘,其中21人不久被敌惨杀。

    由于前进道路被阻,遂决定沿川黔边的秀山、松桃进入湘西。

    这样,辗转经松桃的岩柯坝、化稿坪、椿木坪,进入秀山县境的百岁、坝芒一带,沿途又遭张云梯民团的拦截,大部失散,秦育青、李庚开等60余人被俘,最后到达坝芒的红军李政委、女红军张吉兰等干部战士,在岩粪坨的一山洞里全部落入敌手,除少数战士脱险外,全部遇难。

     11月23日,“围剿”红军的黔军李成章部第二团和印江民团近2000人,分三路同时向驻守在苏家坡、大园子、护国寺的黔东独立师主力进攻。

    一路从磨龙上枫香坪至团龙;一路从江口苗王翻越龙门坳到苏家坡;一路从永义、张家坝抵烂泥坳。

    独立师第一团在敌人正面攻击,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主动撤离烂泥坳,退至山腰的帝母庙,敌军又集结重兵向帝母庙的阵地发起冲锋,一团英勇反击,坚守阵地,不少战士壮烈牺牲。

    此时,另两路敌军占领了大园子、苏家坡后,对帝母庙阵地实施合围,截断了一团的退路和与独立师主力的联系。

    独立师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只好分散突围,在突围中,除部分阵亡或被俘外,其余退守护国寺。

    这里地势开阔,不易歼敌,特委书记段苏权与独立师师长王光泽研究决定放弃护国寺,撤至地势险要的钟灵寺。

    撤退中,与敌激战一天,歼敌百余人,但独立师亦损失严重,仅师部通讯班就伤亡5人,连长王立寿牺牲,战斗后,不少战士失散。

    这时,独立师只剩下了不到300人的队伍,入冬后的梵净山大雪即将来临,红军战士尚身穿单衣,敌人又封锁了下山的要道,给养极度困难,已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

    而黔军柏辉章部一路从江口苗王推进到梵净山脚的坝梅寺一带,另一路从松桃向寨英急进,江口县的民团也上山配合“清剿”,对独立师又成包围之势。

    独立师再一次面临生死抉择。

    此期间,根据地中心区已被敌人占领,游击队均已转入深山密林中,独立师已是孤立无援。

    由于红二、六军团主力撤离黔东,东进湘西已27天,黔东独立师掩护主力,牵制敌人的任务已经完成,为了冲出绝境,保存革命力量,中共黔东特委决定,独立师应抢在黔军合围部署就绪之前,撤出梵净山向松桃方向突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