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团沉积起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党的领导问题、思想建设问题等创造了条件。
两军都希望会师。
两军会师后,彻底摆脱了各自的困境,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开拓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木黄会师后两军团形成一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为发展湘鄂川黔边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六军团在甘溪战斗受挫、部队减员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如果不与红二军团会师,而按中革军委的电令,单独地向湖南凤凰、乾城一带前进,将受到湘敌的猛击,既无力策应中央红军长征,整个部队的前途也不堪设想。
会师后两军团若分开行动,也难以很好地完成这一重任。
因此,两个军团不能分开也不同意分开。
两军指战员不仅思想上、感情上倾近、向往、依存,而且有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强烈愿望,因此,“两军团会师,指战员无不欢欣鼓舞。
不仅为解决两军团建设中各自存在的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使来自两个战略区的红军结成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为完成更大的新的政治、军事任务,开辟湘鄂川黔根据地,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
第三,木黄会师使两军团形成一个以任、贺、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结成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孕育了红二方面军的诞生。
会师后,两军在策应中央红军突围和创建新根据地的紧急形势和任务面前,有着共同的认识,共同的目标,组成一个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两军领导人把加强革命团结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看作是加强党的领导和革命斗争发展的关键。
两军在各方面进行了相互支援。
六军团着重从政治上给二军团以巨大支援,抽调一批政治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到二军团工作,充实了政治工作力量;而二军团则抽调了一批军事素质较高的干部到六军团工作,使两军团的力量得到很好的整合。
红二军团在相当困难的条件下,给六军团筹粮、送盐、配马、补充武器弹药,给予尽可能的保障。
两军团领导人成为团结的模范,为各级干部和整个部队作出了表率,两支队伍,八千子弟,会师后在艰苦独立作战的困难环境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结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
在执行创造新苏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战略决策过程中,并肩战斗,互相帮助,互相支援,亲如兄弟,从木黄会师到以后长征胜利,都没发生重大原则分歧,“团结得象一个人,要怎么走就怎么走,要怎么打就怎么打。
……团结得很好,可以说是一些会师的模范。
”正是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为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6年7月,在长征途中,红二、六军团受命正式组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