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章 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重大意义

首页
芙蓉坝、锅厂以及良天坡、木桶、枫坳、岩溪口、鸟巢、平洞口、棋盘渡等地进入石梁。

    黔东独立师及特区保卫队日夜兼程赶到石梁作好迎接准备。

    红二军团及黔东独立师政治部在张家祠堂、简家祠堂墙上刷写了“打倒国民党!”“庆祝六军团与二军团会合!”等大幅标语。

    石梁一带的人民群众自觉组织起来,同迎候在这里的红二军团一部设立茶水站,组织作坊加工大米。

    仅刘其富一户就加工军米3000多斤。

    红二军团警卫营政委王立忠奉命率警卫人员、游击队员,警戒于石梁关隘。

    先行到达的贺龙、关向应率队在石梁场口凉桥边迎接红六军团。

    随即,红二军团在简家大田举行了热烈盛大的欢迎仪式。

    两军团的指战员相互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久久不愿分开。

    鉴于六军团的处境,贺龙指示二军团要尽一切可能照顾、保障好六军团,并要求六军团抓紧三件事:第一是睡觉和吃饭;第二是洗澡、理发和洗衣;第三是打草鞋,好好地恢复体力,整理组织,继续战斗。

    ①根据贺龙指示,红二军团为红六军团营以上干部配置了马匹,为全体指战员装备6天以上的粮食和每人送给草鞋两双,表达了深厚的阶级感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此时,“两军指战员政治情绪及阶级友爱提高到了极点”。

     1934年10月24日的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木黄胜利会师,无论是军事上或是政治上,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第一,木黄会师为解决两军团建设中各自存在的迫切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后,在近80多天的艰苦转战中,行程5千余里,与优势敌军顽强奋战,战胜了湘、粤、桂、黔敌军的围追堵截,历尽艰难险阻,付出重大牺牲,但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并完成了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交付的战略任务,“探明了沿途敌人兵力的虚实,查明了道路、民情,实施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种,实际上起到了为中央主力长征进行侦察、探路的先遣队的作用”。

    然而,红六军团因长途跋涉,部队极度疲劳,减员很大,处境艰难,特别是经历了退出苏区和搬家式转移的痛苦教训,迫切需要休整。

    木黄会师为红六军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整机会和场所。

    在红二军团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湘鄂西中央分局主要负责人执行“左”倾错误方针,导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丢失,红军无根据地依托,干部损失也大,特别是夏曦在红三军内部进行多次“肃反”,取消了各级政治机关,政治思想工作薄弱,政工干部缺乏。

    虽然通过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使党和红军的工作有了正确的转变,但尚未得到彻底转变。

    会师后,使红二军团与中央中断两年的联系得到恢复。

    同时,木黄会师,为进一步解决红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