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章 红六军团奉命西征入黔

首页
10月13日复电,强调兵力应“集结使用”,“不应渡乌江北进,或由现地域一直北进,仍应向铜仁以西乌江以东之江口前进,继续执行军委规定的任务。

    ”当晚六军团主力进至施秉白垛,与湘敌战斗,11日转战至黑溪、紫荆关一带,于崇山峻岭中与敌周旋。

    这一带山高路险,人烟稀少,物资奇缺,部队一天难吃上一餐饭,指战员没有鞋穿,赤着脚在深山密林中战斗,加上疾病不断侵袭,部队历尽艰辛,减员极大。

    中央代表任弼时身患疟疾,为减轻战士负担,很少坐担架,以坚强的革命意志,手拄木棍,抱病指挥全军行动。

    肖克、王震、李达、张子意等军团领导,在这场险恶的环境中,保持昂扬的革命斗志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临危不乱,沉着指挥部队作战。

    全军干部战士团结一致,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0月12日,军团主力及十八师五十二团复经走马坪向本庄界牌进军,击溃本庄区常练民团,并进占本庄,计划从河闪渡过乌江,因遇黔敌堵截,渡江未成。

    13日,军团前卫红十八师五十二团在师长龙云率领下,从本庄三口坳等地向瓮溪司(现属思南)进发,是日夜,军团部在瓮溪司街上宿营,五十二团在都司坝宿营,一部至龙塘边境。

    军团计划从龙塘至板桥渡过石阡河。

    14日,前卫进占板桥,发现湘敌已在此堵截,五十二团在茅坝(离主力2公里,离板桥1公里左右)扎营。

    15日,军团主力在朱家坝宿营。

    五十二团与黔敌李成章部接火,又受湘、黔增援敌军阻击,战斗激烈。

    红六军团主力决定从石阡南撤向甘溪方向转移,由龙塘朱家坝、甘家寨等地出发,经龙塘关口、十二山至鄢家箐一带时,遇湘敌第五十五旅唐伯寅团、第三十二旅胡达部和黔敌阻截,退敌继续向白沙、葛容方向前进。

     10月16日,红六军团由朱家坝南撤经核桃湾到关口、十二山等地,击溃湘黔敌人的阻截,经柏杨至分水,然后第三营重占葛容。

    前卫由马扶堰反背的岩头坡到达甘溪,主力从葛容出发,由农民周永芝带路,经媒人坳到葛容至牛皮沟,17日上午7时抵甘溪。

    后卫一部也于当晚抵达。

    中午,旋经挂榜山、山里头、卧水等地,到达干河坝、河口等地,前卫到达石阡县城南15公里的马桑坪。

    军团一营于下午6时到达石镇大道。

    这时,湘敌第六十三师成铁侠部、第三十二旅胡达部分两路向老黄沟的红六军团夹击。

    红军顽强抵抗,当晚10时左右,红六军团主力在马桑坪一戴姓老猎户的引导下,从绝壁走坳溜沟,终于冲出绝境,通过了石镇大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0月18日,红六军团主力由尧寨、小鸡公,进至冷家榜宿营。

    军团部住屯上,其余部分住达林土、岩统屯、土塘、对门寨等地。

    在达林土,由农民杨老祥、杨文瀚父子带路,向公鹅方向进发。

    在此,向中革军委报告通过石镇大道及今后行动的情况。

    19日晨,主力从冷家榜出发,经羊里坪、马安于梁上到花桥的营盘坳、龙溪沟等地。

    在石固楠桥凯峡河击溃堵截的湘敌。

    20日,在公鹅拗击退湘敌一一〇团和黔敌柏辉章部四一〇团的阻击,顺利通过石江大道,复经江口新罗、茶寨等地,兼程向铜仁的印江方向前进。

     甘溪战斗是红六军团西征战史上最为悲壮的战斗。

    在大敌合围突遭袭击,地形生疏情况不明的严峻形势下面前,全体指战员坚韧不拔,浴血奋战,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依靠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终于分别冲出包围,主力突围,军团的领导集体无损,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宝贵的种子。

    正如后来,肖克为石阡甘溪红军烈士纪念碑题词:“牺牲决胜勇当长征先遣队,浩气长存信是中华好男儿”。

     困牛山悲壮激战 为打破敌人10余日的围追堵截,红十八师五十二团800余人在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率领下,担负起掩护红六军团主力突围的重任,继而,与湘黔之围敌和地方民团激战,发生了悲壮的困牛山战斗。

     10月15日,红六军团主力过跳礅河进入石阡的川岩坝,沿桐梓坪、川硐、十二山梁子、朱家坝一线前进,准备宿营板桥,拟渡石阡河去印江与红三军会合。

    前卫五十二团行进至板桥附近即遇敌阻,速据守茅坝,与驻守板桥的黔敌李成章部和湘敌第五十五旅刘建文团交战。

    主力则夜宿龙塘的朱家坝、董家槽、核桃湾、甘家寨一带,并设警于十二山梁子的螃蟹井、潘家沟等处。

    黔敌万式炯部和思南文家店区民团尾追而来,湘敌第五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