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兵风云:民国黔地的热血抗争

首页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腊月的寒风如同一把把利刃,刮过黔地的每一个角落。

    在六井溪的神坛之上,神秘的氛围弥漫开来。

    数名身着独特服饰、被尊称为“神将”的人物,怀揣着某种神秘的使命,踏上了前往沙子坡的道路。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动员当地民众安坛练“神兵”,在那个动荡不安、百姓饱受苦难的年代,为民众寻得一丝希望与力量。

     彼时的沙子坡,宛如一座被黑暗笼罩的小镇。

    毛寨区的一名区丁,正如同往常那般,在沙子坡乡场上狐假虎威地追捐索款。

    他的身影在街头晃荡,每到一处,百姓们都面露惧色,敢怒而不敢言。

    然而,命运的转折却在不经意间降临。

    这几名“神将”恰好路过,看到区丁的恶行,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他们本就为反抗压迫而来,怎容得这般欺压百姓的行为。

    于是,在一阵激烈的冲突中,“神将”们凭借着自身的果敢与力量,将区丁砍死于沙子坡场上。

    而与区丁一同作恶的张华宣,这个负责收捐税的沙子坡当地人,也未能逃脱正义的制裁,倒在了“神将”们的刀下。

     同一天,“神将”们听闻沙子坡街上的王礼江,经常与毛寨区里的人勾结往来,协助区里抓丁派款,鱼肉百姓。

    为了给这个恶霸一个警告,“神将”们找到了王礼江,割去了他嘴角的一块肉。

    这一系列举动,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沙子坡及其周围村寨激起了千层浪。

    百姓们在震惊之余,心中也燃起了反抗的火焰。

    他们纷纷意识到,或许这些“神兵”便是他们摆脱苦难的希望。

    于是,各地纷纷派人前往六井溪宁家坪,恳请神坛佛主宁国学到寨里安坛,教练“神兵”。

     腊月下旬,池坝保长孟守坤为了满足池坝百姓的愿望,也派出了使者前往宁家坪。

    第二天中午,宁国学带着十几个“神将”,在众人的期盼中来到了池坝。

    宁国学,这位五十多岁的佛主,身材高大魁梧,脸庞圆润,三须胡子彰显着他的威严与神秘。

    他们扛着一面如同晒席般大小的黄旗,每个人头包黄帕子,腰系黄带子,行走之间虎虎生风,仿佛真的是天神下凡。

     宁国学等人一抵达池坝,便立刻展开行动。

    他们让孟守坤保长派人从水井里挑来一挑干净水,放置在孟守坤保长家的堂屋里。

    随后,宁国学开始传授拜坛练“神兵”的方法。

    愿意拜坛练“神兵”的人,每人手中捧着一柱香,虔诚地跪在地上,朝着放水桶的方向,拜请天上仙神赐爵授法。

    他们口中念念有词:“一柱香,香烟起,迎接玉皇大帝下凡保凡民;二柱香,香烟起,迎接天上七仙姐,请你下凡无别事,传授仙法救凡民……”念完之后,“神将”将折成封的黄纸点燃,让纸灰掉进两桶清水中,这便成了所谓的“神水”。

    跪拜的人拜一会儿后,便喝下这种“神水”,接着再拜再喝,喝了再拜,如此循环往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