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誓言,约束着入坛者的行为,也体现了神坛对道德和纪律的重视。
入坛者的成分十分复杂,既有广大贫苦农民,他们是神坛的主体力量,也有手工业者、小商小贩、下台官吏,甚至还有少数地方豪绅、失意军官等。
这些人白天各自从事着自己的职业,务农或从商,而到了晚上,便会参加拜坛、练功。
在练功期间,男女“神兵”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得同房,要求斋戒沐浴,虔诚礼拜。
他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获得神秘的力量,增强自身的战斗力。
男女“神兵”都制备有打仗用的武器,男子佩符,手持刀、叉等;女子则佩符,挂镜,手执剪刀、茅草,据说剪断茅草敌人的头颅就会落地,这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他们对胜利的渴望。
若遇出阵打仗,“神兵”们就要喝神水,以此来鼓舞士气,坚定战斗的信念。
“神兵”的战斗口号是“灭兵、灭捐、灭粮”,这简洁有力的口号,鲜明地表达了他们反抗压迫的决心。
而他们的纪律则是“禁烟、禁酒、禁色、禁盗”,这些纪律的制定,旨在保证“神兵”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一旦遇有敌情,便鸣锣集合,聚众出击,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行动力。
抗争浪潮汹涌:印江神坛的鼎盛及“神兵”运动影响
到了1934年初,印江神坛迎来了全盛时期,拥有“神兵”约四五千人,尤其是在西区、北区,“神兵”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各地“神兵”运动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起,这一现象让国民党当局惊恐万状。
他们将“神兵”斥之为“神匪”,地方官吏们仓惶上报:“神匪发生,打倒乡闾,反抗政府,地方糜烂,秩序荡然”,从这些言辞中,可以看出“神兵”运动对国民党统治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引起了当局的高度紧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种紧张局势,也预示着“神兵”与国民党反动势力之间必将展开一场激烈的对抗,为后续“神兵”三次攻打印江县城等行动埋下了伏笔。
浴血奋战不屈:“神兵”与国民党武装的对抗
面对国民党地方团练和军队的“围剿”,“神兵”们毫不畏惧。
尽管他们手中的武器大多是大刀、梭标、火炮等落后装备,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与装备先进枪炮的敌人进行了大小十余次激战。
1933年底,在何家青宅坝与黔军廖怀忠部的作战中,整个六井溪流域的“神兵”和沙子坡一带的“神兵”都出动了。
战斗中,“神兵”们作战十分英勇,蒋家的蒋香林更是表现突出,他用马刀一连砍死两个敌军官,然而,在激烈的拼杀中,他的刀把断了,最终自己也壮烈牺牲。
虽然这次“神兵”打了胜仗,但也付出了牺牲二十多人的惨痛代价。
“神兵”反抗国民党的斗争,以1933年底至1934年夏先后三次攻打印江县城为高潮。
每一次攻城,都是“神兵”们为了争取自由、摆脱压迫而进行的英勇尝试,尽管过程充满艰辛,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
首战风云初起:第一次攻城情况
1933年古历腊月上旬,六井溪“神兵”开始着手准备攻城。
他们首先采取行动撵走正在当地催粮、逼税、办案的官差,限定这些压迫百姓的人在一个时间内出境,然后再计划攻打县城。
攻城的消息传出后,印江县城顿时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