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
夏,陈袁颇出奔郑。
(颇,破多反。
)
五月,公会吴伐齐。
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
(艾,五盖反。
)齐师败绩,获齐国书。
(战不言伐,举伐者,鲁与伐而不与战。
不从内与伐,使吴为主者,吴主会,故不与夷狄主中国也。
言获者,能结日偏战,少进也。
与伐,音预,下“不与伐”同。
)。
[疏]“获齐国书”解云:宣二年春“获宋华元”之下,何氏云“复出宋者,非独恶华元,明耻辱及宋国”然则今此复出齐者,亦然,但省文从可知,故不注。
注“战不”至“与战”解云:战不言伐者,庄十年传文。
而此举伐者,当尔之时,鲁但与其伐而不与其战,故得两举之矣。
注“不从”至“国也”解云:成二年“六月,癸酉,季孙行父”云云“会晋�克”云云“及齐侯战于鞍,齐师败绩”注云“大夫敌君不贬者,随从王者大夫,得敌诸侯也”然则�克之徒得敌齐侯者,正以鲁人与在,随从王者大夫,是以得序于上而王齐侯,今亦云鲁公与伐,而不使吴为主,序齐下者,正以吴是时为主会,若其与之,而序于齐上,即是夷狄之主中国,是以退之矣。
若然,案宣十二年“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必阝”林父序于楚子之上,亦应是不与夷狄之主中国。
而注云“不与晋而反与楚子为君臣之礼,以恶晋”者,正以楚庄王称子,据彼君文成矣。
有王伯之事,虽以臣及君,不嫌晋直。
今吴称国,君文不成,而序国书之下,宁得类乎?注“言获”至“进也”解云:庄十年秋“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传云“曷为不言其获,不与夷狄之获中国也”;又昭二十三年秋“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父”“获陈夏�”传云“不与夷狄之主中国,则其言获陈夏�何?吴少进也”注云“能结日偏战,行少进,故从中国辞治之”今经亦然,故以言此。
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
冬,十有一月,葬滕隐公。
卫世叔齐出奔宋。
十有二年,春,用田赋。
何以书?(据当赋税,为何书。
为何,于伪反,下“为同宗”同。
)讥,何讥尔?讥始用田赋也。
(田,谓一井之田。
赋者,敛取其财物也。
言用田赋者,若今汉家敛民钱,以田为率矣。
不言井者,城郭里若亦有井,嫌悉赋之。
礼,税民公田,不过什一,军赋十井不过一乘。
哀公外慕吴,空尽国储,故复用田赋,过什一。
为率,音律,又音类。
乘,绳证反。
复,扶又反。
)
[疏]注“田,谓一井之田”解云:知如此者,正以家语政论篇云“季康子欲以一井田出赋法焉”又鲁语下篇云“孔子谓冉求曰:田一井,出��禾秉刍,缶米不是过也”案彼二文,皆论此经用田赋之事,而言一井,故知然也。
注“不言井”至“赋之”解云:凡言田者,指垦土之处,言井者,但是方里之名。
若言用井赋,则嫌城郭里巷之内,但有一井之处,悉皆赋之,故云不言井者,城郭里巷亦有井,嫌悉赋之。
注“礼税”至“什一”解云:即宣十五年传云“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
什一行而颂声作矣”是也。
云“军赋十井不过一乘者,何氏以为公侯方百里,案诸典籍,每有千乘之义,若不十井为一乘,则不合,郑氏云“公侯方百里,井十则赋出革车一乘”者,义亦通于此。
云哀公外慕吴者,即上十年春“公会吴伐齐”;十一年夏“公会吴伐齐”;此年夏“公会吴于橐皋”之属是也。
云故复用田赋,过什一者,对常赋以为复矣。
夏,五月,甲辰,孟子卒。
孟子者何?(据鲁大夫无孟子。
)
[疏]“孟子者何”解云:欲言鲁女,不言孟姬;欲言夫人,经不书葬,故执不知问。
昭公之夫人也。
其称孟子何?(据不称夫人某氏。
)
[疏]注“据不”至“某氏”解云:即隐二年冬“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之属是也。
讳娶同姓,盖吴女也。
(礼,不娶同姓,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为同宗共祖,乱人伦,与禽兽无别。
昭公既娶,讳而谓之吴孟子。
春秋不系吴者,礼,妇人系姓不系国,虽不讳,犹不系国也。
不称夫人不言薨,不书葬者,深讳之。
)
[疏]“盖吴女也”解云:公羊子不受于师,故疑之。
注“礼不”至“无别”解云:上曲礼云“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郑氏注云“为其近禽兽也。
妾贱,或时非媵,取之于贱者,世无本系者”是也。
云为同宗共祖,乱人伦,与禽兽无别者,欲取曲礼上云“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欲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之文乎”注“昭公”至“孟子”解云:昭十年注云“去冬者,盖昭公娶吴孟子之年,故贬之”然则此言昭公既娶者,谓从昭十年以来也,而讳之吴孟子者,即论语云“君娶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坊记云“鲁春秋犹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是也。
注“春秋”至“国也”解云:言妇人系姓不系国者,即隐元年“仲子”下,注云“仲字子姓,妇人以姓配字,不忘本也,因示不�同姓也”;二年“夫人子氏”之下,注云“子者,姓也。
夫人以姓配号,义与仲子同”是。
言昭公之时,讳之不谓之吴姬,谓之吴孟子,而春秋直谓之孟子,不系吴者,正以妇人不系国故也。
言虽不讳,犹不系国者,正以文姜、穆姜之属,亦不系国言之故也。
注“不称”至“讳之”解云:若言夫人,又若言薨,当言夫人姬氏薨;若葬,当言葬我小君昭姬,皆为大恶,大恶不可言,故曰深讳之也。
而云孟子卒者,若言宋之长女,为鲁侯之妾而卒之,犹如定十五年秋“姒氏卒”之类。
公会吴于橐皋。
(橐,章夜反,一音�。
)
秋,公会卫侯、宋皇瑗于运。
(运,左氏作“郧”)
宋向巢帅师伐郑。
冬,十有二月,�众。
何以书?记异也。
何异尔?不时也。
(�众者,与阴杀俱藏。
周十二月,夏之十月,不当见,故为异。
比年再�众者,天不能杀,地不能埋,自是之后,天下大乱,莫能相禁,宋国以亡,齐并于陈氏,晋分为六卿。
�众,音终,本亦作“螽”注同。
见,贤遍反。
)
[疏]注“比年再螽”解云:即下十三年冬十二月螽是也。
注“宋国”至“六卿”解云:皆在春秋后。
考诸旧本,宋是“宗”字,然则宗国犹大国。
言天不能杀,地不能埋,天下大乱,莫能相禁,是其纪纲之国,灭亡之象,是故齐并于陈氏,晋分为六卿。
若作“宋”字,何氏更有所见。
春秋说云“陈氏篡齐三年,千人合葬,故螽�冬踊者,是其螽为齐亡之一隅也”案左氏及史记,皆云晋亡分为魏、赵、韩,今云晋分为六卿者,盖其初时,晋君失政,六卿用事,不妨其下灭时但三家分之矣。
十有三年,春,郑轩达帅师取宋师于�。
其言取之何?易也。
其易奈何?诈反也。
(前宋行诈取郑师,今郑复行诈取之,苟相报偿,不以君子正道,故传言诈反。
反,犹报也。
�,五咸反,一音鱼及反。
易,以豉反,下同。
郑复,扶又反,秋以下注同。
偿,时亮反。
)
[疏]“其言取之何”解云:上九年注云“据诈战言败也,故此省文,不复言之也”注“前宋”至“郑师”解云:即上九年春“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传云“其言取之何?易也。
其易奈何?诈之也”是也。
夏,许男戌卒。
(比陈、蔡不当复卒,故卒葬略。
男戌,本亦作“成”)
[疏]注“比陈”至“葬略”解云:昭八年冬“楚师灭陈”十一年“楚师灭蔡”至十三年秋“蔡侯庐归于蔡。
陈侯吴归于陈”二十年冬“十有一月,辛卯,蔡侯庐卒”二十一年“春,王三月,葬蔡平公”;定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陈侯吴卒”夏“六月,葬陈惠公”定六年“郑游速灭许,以许男斯归”;今年“夏,许男戌卒”秋“葬许元公”然则陈、蔡之灭,非吴、庐之罪,及其存时,乃为大国所复,但以不受封于天子,故书君以见之,仍以前君死位,非其自复,其国合存,故许录其卒葬也。
而许男斯者,为郑所灭,不能死位,许国合绝,不足存之,而戌自复,罪恶深矣。
若比之陈、蔡,不当合录,而录之者,正欲见其前君不死位,后君自复之恶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