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成公卷十七起元年尽十年

首页
九命之爵,岂谓无尊美之爵乎?礼记郊特牲云“古者生无爵,死无谥。

    ”天子有谥,有爵明矣。

    注“此锡命称天子”至“不当赐也”解云:如此注者,决文元年“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言天王矣。

    彼注云“主书者,恶天子也”古者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文公新即位,功未足施而锡之,非礼也。

    然则文公初受命而未有功,而王锡之,故见非也。

    但文公年长,故称天王。

    今成公幼少,当须如父教子,未当锡也,是以为之张义而言天子矣。

    注“月者,例也”解云:正以此经书月,故知例月然外来朝聘皆例书时,天王锡命而书月,鲁人喜得王命而详录之故也。

    然则庄元年“锡桓公命”文元年“锡文公命”虽承上日,不蒙上日亦可知矣。

     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

    (弃而曰卒者,为下胁杞归其丧张本文,使若尚为杞夫人。

    ) [疏]注“弃而日卒”至“杞夫人”解云:外夫人之卒,经例书日,即襄三十年夏“五月,甲午,宋灾,伯姬卒”何氏云“外灾例时,此日者,为伯姬卒日”是也。

    今此已弃而书日,故解之。

    其弃者,即上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来归”是也。

    注“为下胁杞归其丧”解云:即下九年春“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传曰“胁而归之”是也。

     晋侯使士燮来聘。

     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人、邾娄人伐郯。

     卫人来媵。

    媵不书,此何以书?(据逆女不书媵也。

    言来媵者,礼,君不求媵,诸侯自媵夫人。

    来媵,以证反,又绳证反。

    ) [疏]注“据逆女不书媵也”解云:盖通内外言之,何者?隐二年“纪履纟俞来逆女”桓三年“公子�如齐逆女”之属,皆不书媵故也。

     录伯姬也。

    (伯姬以贤闻诸侯,诸侯争欲媵之,故善而详录之。

    媵例时。

    )解云:即下九年夏“晋人来媵”庄十九年“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之属是也。

    然则此经文承日月之下,不蒙日月明矣。

     九年,春,王正月,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据巳弃也。

    )内辞也,胁而归之也。

    (言以归者,与忿怒执人同辞,而不得专其本意,知其为胁也。

    已弃而胁归其丧,悖义耻深恶重,故使若杞伯自来逆之。

    悖,布内反。

    ) [疏]注“言以归”至“为胁”解云:言忿怒执人同辞者,即襄十六年春“晋人执莒子、邾娄子以归”;昭十三年秋“晋人执季孙隐如以归”之属是也。

    注“而不得专其本意”解云:正以以者,行其意之辞故也。

    是以桓十四年冬“宋人以齐人、卫人、蔡人、陈人伐郑”传云“以者何?行其意”何氏云“以巳从人曰行,言四国行宋意”今叔姬之丧言以归,不得专其本意,明知杞伯有忿怒,是以知其被胁耳。

    言知其为胁者,为读如“子为卫君乎”之为也。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

    (不日者,巳得郑盟,当以备楚,而不以罪执之,旋使离叛,楚缘隙溃莒,不能救,祸由中国无信,故讳为信辞。

    使若莒溃非盟失信,所以甚中国,因与下溃日相起。

    ) [疏]注“不日者已”至“信辞”解云:正以春秋之义,不信者日,故以不日为信辞矣。

    言巳得郑盟者,有郑伯也。

    当以备楚者,正以楚人数为诸夏之患故也。

    注“而不以罪执之”解云:即下文秋“晋人执郑伯”是也。

    正以僖四年传曰“称侯而执者,伯讨也。

    称人而执者,非伯讨也”今经称人,故曰不以罪执矣。

    注“旋使离叛者”解云:即其下文云“晋栾书帅帅伐郑”是也。

    注“楚缘隙溃莒”解云:即下文冬“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

    庚申,莒溃”是也。

    言楚人缘其有不和之隙来伐莒而溃之,故曰缘隙溃莒矣。

    知不能救者,正见以下遂无救文故也。

    注“所以甚中国”解云:谓其作信辞也,所以甚恶中国之无信矣。

    注“因与下溃日相起”者。

    解云:其言因非正为之辞矣。

    言此盟不日,非直甚中国之无信,亦因欲起其下溃书日者,乃是中国无信,同盟不相救,至为夷狄所溃矣。

    言相者,两事相共之辞,则下溃书日,亦起此盟之不信矣。

     公至自会。

     二月,伯姬归于宋。

     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

    未有言致女者,此其言致女何?录伯姬也。

    (古者妇人三月而后庙见,称妇,择日而祭于祢,成妇之义也。

    父母使大夫操礼而致之。

    必三月者,取一时足以别贞信,贞信著,然后成妇礼。

    书者,与上纳币同义。

    所以彰其�,且为父母安荣之。

    言女者,谦不敢自成礼。

    妇人未庙见而死,归葬于女氏之党。

    庙见,贤遍反,下同。

    操,七刀反。

    别,彼列反。

    且为,于伪反。

    ) [疏]“未有言致女者”解云:谓春秋无此经也。

    注“古者妇人”至“之义也”解云:此皆曾子问文也。

    其文云:“孔子曰: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

    择日而祭于祢,成妇之义也。

    ”郑注云“谓舅姑没者也,必祭成妇义者,妇有共养之礼,犹舅姑存时,盥馈特豚于室”是也。

    注“书者与上纳币同义”解云:即上八年“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传云“纳币不书,此何以书?录伯姬也”注云“伯姬守节,逮火而死,贤,故详录其礼,所以殊于众女”是也。

    今此书其致女者,义亦然,故云书者与上纳币同义。

    注“所以彰其�”至“敢自成”解云:重得父母之命,乃行妇道,故曰所以彰其�也。

    其女当夫,非礼不动,光照九族,父母得安,故曰荣之。

    注“礼妇人未”至“氏之党”解云:曾子问文也。

    其文云:“曾子曰:‘女未庙见而死,则如之何?’孔子曰:‘不迁于庙,不�于皇姑,婿不杖,不菲,不次,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

    ’”郑氏云“迁,朝庙也。

    婿虽不备丧礼,犹为之服齐衰”是也。

     晋人来媵。

    媵不书,此何以书?录伯姬也。

    (义与上同。

    复发传者,乐道人之善。

    复,扶又反。

    ) [疏]注“义与同上也”解云:谓亦与上致女,皆同书纳币矣。

     秋,七月,丙子,齐侯无野卒。

     晋人执郑伯。

     晋栾书帅师伐郑。

     冬,十有一月,葬齐项公。

     楚公婴齐师师伐莒。

    庚申,莒溃。

    (日者,录责中国无信,同盟不能相救,至为夷狄所溃。

    溃,户内反。

    ) [疏]注“日者录责”至“狄所溃”解云:正以凡溃例月,即僖四年春,王正月,蔡溃;文三年春,王正月,沈溃之属是也。

    今而书日,故如此解。

     楚人入运。

     秦人白狄伐晋。

     郑人围许。

     城中城。

     十年,春,卫侯之弟黑背,率师侵郑。

     夏,四月,五卜郊,不从,乃不郊。

    其言乃不郊何。

    (据上不郊不言乃,僖公不从言免牲也。

    ) [疏]注“据上不郊不言乃”解云:即上七年夏“不郊犹三望”是也。

    注“僖公不从言免牲”解云:僖三十一年夏“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是也。

     不免牲,故言乃不郊也。

    (不免牲,当坐盗天牲,失事天之道,故讳使若重难不得郊。

    难,乃旦反。

    ) [疏]注“使若重难不得郊”解云:宣八年传云“而者何?难也。

    乃者何?难也。

    曷为或言而,或言乃?乃难乎而也”何氏云“言乃者内而深,言而者外而浅。

    下昃日�失久,故言乃”然则乃者难之深,今经云“乃不郊”故云使若重难不得郊也。

    重难之义,皆出于乃字。

     五月,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

    (不致者,成公数卜郊不从,怨怼,故不免牲,不但不免牲而巳,故夺臣子辞以起之。

    数,所角反。

    怼,直类反。

    ) [疏]注“不致者”至“牲而巳”解云:庄六年传云“得意致会,不得意致伐”注云“此谓公与二国以上也”然则此经“公会晋侯、宋公”以下“伐郑”亦是二国以上,若得意宜致会,不得意宜致伐。

    今全不致,故如此解也。

    言成公数卜郊不从者,即此上文“五卜郊,不从”是也。

    五卜郊,卜之多者,故言数。

    云不但不免牲而巳者,谓成公意,卒竟而不复郊。

    知如此者,正以不免牲,上文巳有说。

    今此仍不致,故知更有罪也。

    注“故夺臣子辞以起之”解云:谓不致也,夺其臣子之辞,以起见其罪矣。

    所以不致得谓之夺臣子辞者,桓二年注云“凡致者,臣子喜其君父脱危而至”今不书至,似若不得脱危然,故曰夺臣子辞也。

    桓元年注云“不致之者”至“故复夺而凡夺臣子辞,成诛文也”者,义亦通于此。

     齐人来媵。

    媵不书,此何以书?录伯姬也。

    三国来媵,非礼也。

    曷为皆以录伯姬之辞言之?妇人以众多为侈也。

    (侈,大也。

    朝廷侈于妒上,妇人侈于妒下。

    伯姬以至贤为三国所争媵,故侈大其能容之。

    唯天子娶十二女。

    侈,昌氏反,大也。

    妒,子故反。

    取十,七住反,本或作“娶”) [疏]注“朝廷侈于妒上”解云:言妒其有贤才而居于巳上位者,是朝廷侈之妒也。

    注“妇人侈于妒下”解云:言不能容众妾而妒恶之者,是妇人妒也。

    “故侈大其能容之”解云:考诸旧本“大”上无“侈”字。

    注“唯天子娶十二女”解云:保乾图文。

    孔子为后王立制,非古礼也。

     丙午,晋侯犭需卒。

    (不书葬者,杀大夫赵同等。

    犭需,乃侯反。

    ) [疏]注“不书葬”至“同等”解云:春秋之义,君杀无罪大夫,例不书其葬,见其合绝之。

    是以僖九年“晋侯诡诸卒”何氏云“不书葬者,杀世子也”是也。

    其杀赵同等,即上八年“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是也。

     秋,七月。

    公如晋。

    (如晋者,冬也。

    去冬者,恶成公,前既怨怼不免牲,今复如晋,过郊乃反,遂怨怼无事天之意,当绝之。

    去,起吕反。

    恶,乌路反。

    复,扶又反。

    ) [疏]注“过郊乃反”至“天之意”解云:谓明年“三月,公至自晋”是过郊乃反,是其无事天之意。

    注“当绝之”者。

    解云:当合绝之,不可为鲁侯矣。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