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庄公卷九起二十八年尽闵公二年

首页
数”解云:谓从今君即位以后,数其年岁,制为朝聘之数。

     三年矣,曷为谓之未三年?三年之丧,实以二十五月。

    (时庄公薨至是�二十二月,所以必二十五月者,取期再期,恩倍,渐三年也。

    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

    ”礼士虞记曰:“期而小祥,曰荐此常事。

    又期而大祥,曰荐此常事。

    中月而礻覃,是月也,吉祭尢未配。

    ”是月者,二十七月也。

    传言二十五月者,在二十五月外可不讥。

    取期,音基,下同。

    礻覃,大感反。

    ) [疏]注“所以”至“三年也”解云:二十五月,是再期矣,故曰取期再期矣。

    父母之丧,倍于期者之恩,正当其礼数,故曰其恩倍矣。

    言渐三年也者,谓二十五月渐得三年之竟,故云渐三年也。

    义如得渐二君之遗教。

    注“礼士”至“常事”解云:彼注云“小祥,祭名。

    祥,吉也”“古文期皆作基”;“常者,期而祭礼。

    古文常为祥”注“又期”至“祥事”解云:亦彼文。

    注“中月而礻覃,是月也,吉祭尢未配”者。

    解云:亦彼文。

    彼注云“中,尢间也。

    礻覃,祭名也。

    与大祥间一月,自丧至此凡二十七月。

    礻覃之为言澹澹然平安意也”“是月,是礻覃月。

    当四时之祭月则祭,尢未以某妃配某氏,哀未忘也” 其言于庄公何?(据�于大庙不言周公,�僖公不言僖宫。

    ) [疏]注“据�”至“周公”解云:即僖八年“秋,七月,�于大庙,用致夫人”是也。

    注“�僖”至“僖宫”解云:�僖公不言僖宫,定八年“从祀先公”传云“从祀者何?顺祀也。

    文公逆祀,去者三人。

    定公顺祀,叛者五人”彼注云“谏不以礼而去曰叛”云“不书�者,后�亦顺,非独�也”“不言僖公者,闵公亦得其顺”是其�僖公不言僖公者,即文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传云“大事者何?大�也”者是也。

     未可以称宫庙也。

    (时闵公以庄公在三年之中,未可入大庙,�之于新宫,故不称宫庙,明皆非也。

    )曷为未可以称宫庙?(据言�也。

    ) [疏]注“据言�也”解云:正以�是吉祭之称,既得言�,何故不得称宫庙?故难之。

     在三年之中矣。

    (当思慕悲哀,未可以鬼神事之。

    ) [疏]注“未可以鬼神事之”解云:正言以宫庙者,鬼神居之之称故也。

     吉�于庄公何以书?讥。

    何讥尔?讥始不三年也。

    (与�始同义。

    ) [疏]注“与�始同义”解云:案隐二年“九月,纪履纟俞来逆女。

    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讥。

    何讥尔?讥始不亲迎也。

    始不亲迎�于此乎?前此矣。

    前此则曷为始乎此?�始焉尔。

    曷为�始焉尔?春秋之始也”然则此亦宜云始不三年�于此乎?前此矣。

    前此则曷为始乎此?�始焉尔。

    曷为�始焉尔?春秋之始也,故云与�始同义矣。

    而传不言�始,尽省文,从可知也。

     秋,八月,辛丑,公薨。

    公薨何以不地?隐之也。

    何隐尔?弑也。

    孰弑之?庆父也。

    杀公子牙,今将尔,季子不免。

    庆父弑二君,何以不诛?将而不免,遏恶也。

    既而不可及,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与不探其情同义。

    不书葬者,贼未讨。

    弑,音试,下及注同。

    ) [疏]“公薨何以不地”解云:隐十一年传云“公薨何以不地”注云“据庄公薨于路寝”然则此传云“公薨何以不地”者,亦据庄公,但从彼注省文故也。

    注“与不”至“同义”解云:即上元年传云“孰弑子般?庆父也。

    杀公子牙,今将尔,季子不免。

    庆父弑君何以不诛?将而不免,遏恶也。

    既而不可及,因狱有所归,不探其情而诛焉,亲亲之道也”注“不书葬贼未讨”解云:即隐十一年“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传云“何以不书葬?隐之也。

    何隐尔?弑也。

    弑则何以不书葬?春秋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无臣子也”是也。

    而言未者,欲道于后讨得之。

    即僖元年传“于是杭�经而死”者是也。

     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娄。

    (为淫二叔、杀二嗣子出奔。

    不如文姜于出奔贬之者,为内臣子明其义,不得以子绝母。

    凡公夫人奔例日,此月者,有罪。

    ) [疏]注“不如文姜”至“绝母”解云:庄元年“三月,夫人孙于齐”传云“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贬。

    曷为贬?与弑公也”是于出时贬之之文也。

    为内臣了明其义,不得以子绝母者,正谓此处见其义而巳。

    不谓此夫人卒,竟不绝也。

    故僖元年“夫人氏之丧”传云“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贬。

    曷为贬?与弑公也。

    然则曷为不于弑焉贬?贬必以其重者,莫重乎以其丧至也”者,是其亦贬之矣。

    注“凡公”至“有罪”解云:正以昭二十五年“九月,己亥,公孙于齐”而书日,则知夫人之孙亦宜然。

    而此及文姜之孙皆书月,案此二人皆有罪,故如此注之耳。

     公子庆父出奔莒。

    (庆父弑二君,不当复见。

    所以复见者,起季子缓追逸贼也。

    不日者,内大夫奔例,无罪者日,有罪者月;外大夫奔例皆时。

    当复,扶又反,下同。

    见,贤偏反,下文“复见”同。

    ) [疏]注“庆父”至“逸贼也”解云:知弑父之人不合复见者,正见宣六年“春,晋赵盾、卫孙免侵陈”传云“赵盾弑君,此其复见何”复注云“据宋督、郑归生、齐崔杼弑其君,后不复见”;传又曰“亲弑君者,赵穿也”彼注云“复见赵盾者,欲起亲弑者赵穿,非盾”是。

    注“不日者”至“皆时”解云:襄二十三年“冬,十月,乙亥,臧孙纥出奔邾娄”是无罪书日也。

    其有罪书月者,即昭十二年“冬,十月,公子整出奔齐”之属,及此文皆是。

    而文八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复。

    丙戌,奔莒”案传云“不可使往也”则是有罪,而书丙戌者,彼注云:“日者,嫌敖罪明,则起君弱,故讳使若无罪”者是也。

    其外大夫奔例皆时者,不问有罪与无罪,即襄二十七年夏“卫侯之弟缚出奔晋”;二十八年“夏,卫石恶出奔晋”“冬,齐庆封来奔”之属是也。

     冬,齐高子来盟。

    高子者何?齐大夫也。

    (以有高�也。

    ) [疏]“高子者何”解云:欲言齐侯,而经称子;欲言大夫,名不书见经,故执不知问。

    注“以有高�也”解云:即庄二十二年“秋,七月,丙申,及齐高�盟于防”是也。

     何以不称使?(据郑伯使其弟语来盟。

    ) [疏]注“据郑”至“来盟”解云:在桓十四年夏。

     我无君也。

    (时闵公弑,僖公未立,故正其义,明君臣无相�之道也。

    春秋谨于别尊卑,理嫌疑,故绝去使文,以起事张例,则所谓君不使乎大夫也。

    别,彼列反。

    故绝去,起吕反,下“欲去”同。

    ) [疏]注“所谓君不使乎大夫也”解云:成二年“齐侯使国佐如师”之下传云“君不行使乎大夫。

    此其行使乎大夫何?佚获”是也。

     然则何以不名?(据国佐盟名。

    ) [疏]注“据国佐盟名”解云:即成二年“及国佐盟于袁娄”者是也。

    喜之也。

    何喜尔?正我也。

    其正我奈何?庄公死,子般弑,闵公弑,比三君死,旷年无君。

    (与旷年无君无异。

    ) [疏]注“与旷年无君无异”解云:正以庄公死时子般即位,子般弑后闵公即位,闵公弑后僖公即位,君常不绝。

    而传言“旷年无君”者,正以三年之内,三君比死,与旷年无君无异,非实无君也。

     设以齐取鲁,曾不兴师,徒以言而已矣。

    (设时势然。

    )桓公使高子将南阳之甲,(南阳,齐下邑。

    甲,革,皆铠胄也。

    革,更百反。

    铠,苦爱反。

    胄,直又反。

    )立僖公而城鲁。

    或曰自鹿门至于争门者是也。

    或曰自争门至于吏门者是也,鲁人至今以为美谈,曰:犹望高子也。

    (久阔思相见者,引此为喻,美谈至今不绝也。

    立僖公城鲁不书者,讳微弱。

    喜而加高子者,美大齐桓继绝于鲁,故尊其使,起其功,明得子续父之道。

    鹿门,鲁南城东门也。

    其使,所吏反。

    ) [疏]注“明得”至“之道”解云:凡人子之道,宜继祖祢之功不绝之。

    今桓公继于鲁,正得续父功德之义,故尊其使而称子耳。

    言明其得人子续其人父功德之道也。

     十有二月,狄入卫。

     郑弃其师。

    郑弃其师者何?(连国者,并问称国。

    ) [疏]“郑弃其师者何”解云:正以言异常例,故执不知问。

     恶其将也。

    (以言弃师。

    恶其,乌路反,下及注同。

    将也,子匠反,下同。

    )郑伯恶高克,使之将,逐而不纳,弃师之道也。

    (郑伯素恶高克,欲去之无由,使将师救卫,随后逐之,因将师而去。

    其本虽逐高克,实弃师之道,故不书逐高克,举弃师为重,犹赵盾加杀也。

    不解国者,重众从国体录可知。

    系闵公篇于庄公下者,子未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传曰“则曷为于其封内三年称子”“缘孝子之心,则三年不忍当也”盾,徒本反。

    ) [疏]注“犹赵盾加弑”解云:谓实逐克,但举弃师为重;实赵穿弑君,但举加弑为重相似。

    赵盾加弑在宣二年。

    注“子未三年”解云:谓庄三十二年八月薨,至闵二年八月薨时,始二十五月,故曰未三年也。

    注“传曰”至“忍当也”解云:文九年传文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