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辞云“传我书者,公羊高也。
”戴宏序云:“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其子平,平传与其子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
至汉景帝时,寿乃其弟子齐人胡�子都著于竹帛,与董仲舒皆见于图谶。
”是也。
故大史公云:“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
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董生相胶西王,疾免归家,以修学著书为事,终不治产业。
”是也。
又六艺论云:“治公羊者,胡�生、董仲舒,董仲舒弟子嬴公,嬴公弟子眭孟,眭孟弟子庄彭祖及颜安乐,安乐弟子阴丰、刘向、王彦。
”故曰传春秋者非一。
旧云“传春秋者非一”者,谓本出孔子而传五家,故曰非一。
本据乱而作,
[疏]“本据乱而作”解云:孔子本获麟之后得瑞门之命,乃作春秋,公取十二,则天之数。
是以不得取周公、成王之史,而取隐公以下,故曰据乱而作,谓据乱世之史而为春秋也。
其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论,卢困反,下“持论”同)
[疏]“其中”至“之论”解云:由乱世之史,故有非常异义可怪之事也。
“非常异义”者,即庄四年,齐襄复九世之雠而灭纪;僖(元缺)年,实与齐桓专封是也。
此即是非常之异义,言异于文、武时。
何者?若其常义,则诸侯不得擅灭诸侯,不得专封,故曰非常异义也。
“其可怪之论”者,即昭三十一年,邾娄叔术妻嫂而春秋善之是也。
说者疑惑,
[疏]“说者疑惑”解云:此“说者”谓胡�子都、董仲舒之后,庄彭祖、颜安乐之徒。
见经传与夺异于常理,故致疑惑。
至有倍经、任意、反传违戾者。
[疏]“至有”至“戾者”解云:此倍读如反背之背,非倍半之倍也。
言由疑惑之故,虽解经之理而反背于经。
即成二年,逢丑父代齐侯当左,以免其主。
春秋不非而说者非之,是背经也。
任意者,春秋有三世异辞之言,颜安乐以为从襄二十一年之后,孔子生讫,即为所见之世,是任意。
任意者,凡言见者,目睹其事,心识其理,乃可为见,故演孔图云“文、宣、成、襄,所闻之世也”而颜氏分张一公而使两属,是其任意也。
反传违戾者,宣十七年“六月、癸卯、日有食之”案隐三年传云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也,其或日,或不日者,或失之前,或失之后。
失之前者,朔在前也,谓二日乃食,失正朔于前,是以但书其日而已;失之后者,朔在后也,谓晦日食,失正朔于后,是以又不书日,但书其月而已。
即庄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是也。
以此言之,则日食之道不过晦朔与二日,即宣十七年言日不言朔者,是二日明矣。
而颜氏以为十四日日食,是反传违戾也。
其势虽问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