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四章夺命造海船

首页


    二者,有些队伍路途遥远,尚在途中。

    ” “朕不要听你这一二,只要年底前集结两百万大军,就能给高丽国灭顶之灾!”杨广不容宇文述分说。

     宇文述哪敢再辩:“臣遵旨。

    ” 李渊忍不住启奏:“万岁,距元旦尚有两月,过于急切地调兵遣将,催运粮草,倘若高元来朝,出兵之举做罢,岂不前功尽弃。

    ” “此言差矣。

    ”杨广耐住性子训示,“众卿不可有此幻想,朕料定高元不会改弦易辙,绝对不敢来朝。

    我方备战举措,相信已被高丽奸细探去,对方必然正加紧部署备战。

    以兵贵神速之理,我方进攻不应久拖不决,正所谓宜早不宜迟。

    因而发兵准备还需加紧,以必保元旦出征。

    ” 宇文述等也觉杨广言之有理,同声回答:“承蒙万岁教诲,臣等一定竭尽全力。

    ” 刘安进殿禀报:“万岁,杨玄感自东莱郡归来,请求陛见。

    ” “朕正要找他,着其进殿。

    ”杨广脸上收起了笑容。

     杨玄感进武耀殿叩拜已毕,杨广劈头便问:“你知罪吗?” 杨玄感一怔:“为臣蒙昧。

    ”他哪里知道,来护儿已先行派人奏本。

     “杨玄感,你残酷虐待折磨船工,使两千四百余人致死,造成船工怨声载道,甚至对朕有不敬之言,难道你还故做不知,蒙蔽圣聪吗?” “万岁所说不差,但为臣自忖无罪。

    ” “何以见得?” “臣受万岁差遣,督造三百艘海船,首要者是及时造出战舰,以保证不误跨海东征。

    而船工拖沓怠工,若只顾妇人之仁,则海船何月何年交工?如今臣提前将战舰交验,何罪之有?” “好!非但无罪,而是有功。

    ”杨广击案称赞,“说得好,朕心中其实早有定论,今日就是要你当众发此议论。

    众卿可曾听见,当以杨玄感为楷模。

    为了早日踏平高丽,为做好出征准备,要不惜一切代价。

    ” “臣等遵旨。

    ”宇文述带头回应。

     李渊犹豫片刻,再次开口:“万岁,有一事臣不能不奏。

    ” “讲。

    ” “转运军粮至辽西怀远,独轮车运送似得不偿失。

    路途遥远,道路艰难,车夫走死逃亡居多,粮食到镇所剩无几。

    依为臣之见,当待杨约大人戎车造好之后,以骡马戎车运载为宜。

    ” 杨广此刻对杨玄感颇为信任:“你一路行来,皆与输粮队伍迎面相遇,所见所闻,且当殿奏来。

    ”杨玄感不加思索:“万岁,臣见输粮队浩浩荡荡,气势恢宏,车夫无不信心百倍,粮车奔走如飞,好壮观好气派的情景。

    ” 杨广听得心中舒坦,喜上眉梢:“如何,朕之旨意谁敢不遵。

    讨伐高丽,乃大振国威之举,众卿不可再有三心二意,哪个再敢自以为是,那就休怪寡人不客气了。

    ” 谁还再敢说逆耳之言,文臣武将各揣心腹事下朝。

    李渊回到行辕,刚进院门,近侍迎上通报:“大人,有旧友来访,已在客厅等候多时。

    ” 李渊猜不出是何人造访,紧走几步跨入客厅,不禁又惊又喜:“你们!哪阵香风把二位吹来,欢迎,欢迎!” 来客是李靖与红拂。

    李靖仍是道家打扮,红拂依然光彩照人。

    三人叙些别后情景,李渊不免问道:“二位如何来到涿郡?这一向都在何处安身?” 李靖笑答:“闲云野鹤,四海为家,浮萍一叶,顺水飘流,来到涿郡又有什么奇怪呢。

    ” “不见得,愚兄认为贤弟是有为而来。

    ”李渊对他二人来意已料出几分。

     红拂莞尔一笑:“李公直言不讳,我们又何必兜圈子呢。

    上次分手之时,即已忠告李公,天下者乃人人之天下,缘何至今无动于衷?” “敢问二位,不遗余力鼓动愚兄自立,我若败九族尽诛,若胜位登九五,又与二位有何利害呢?”李靖一笑:“李兄所问欠妥。

    杨广谋篡,弑父霸母,人所不齿。

    近年又无休止地豪游天下,频频用兵,现又倾尽国力欲伐高丽,百姓不堪重负,人民苦不堪言,难道不该拯民于水火之中?” “贤弟忧国忧民之心,令愚兄钦敬。

    然大隋天下根基尚稳,如若轻动,徒惹灭门之祸。

    ”李渊对二人一揖,“有负二位厚望,惭愧惭愧。

    ” 李靖、红拂起身告辞。

    临行,红拂再进一言:“妾本女流,见陋识浅,愿奉一言,留与李公。

    应天顺人乃道义之举,因势利导把握潮流,乃英雄所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良机错过,追悔莫及。

    机运犹如电闪,稍纵即逝。

    愿李公好自为之,不要坐等机运。

    ” 李靖不再言语,只是冷笑。

    出门后,红拂不解地问:“夫君,你我为规劝李渊而来,你为何事到临头浅尝即止,不愿再做深谈?” “李渊已非昔日李渊矣。

    ”李靖叹息中又含有几分称赞,“昔日是我交心挚友,如今他城府太深,不肯将心胸洞开,高深莫测,看起来,有朝一日,他也许是杨广的掘墓人。

    ” “妾不这样看。

    ”红拂对李渊有些失望,“李渊似乎过于谨小慎微,如此瞻前顾后,焉能成就大事,我们还是去劝说杨玄感吧。

    ” 杨玄感与杨约正在议论朝政。

    杨约对这与自己年令相仿的侄儿颇为不满:“玄感,独轮车运粮明明是得不偿失,你为何以假话取悦圣上?” “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吗。

    叔父是明白人,逆圣意而为岂不是自讨苦吃。

    ” “此言差矣,为臣尽忠乃为正道。

    既食君禄,即当为国分忧。

    谎言悦君,岂非佞臣?以假话引万岁入歧途,不是祸国殃民吗?” “叔父之言,似是而非。

    君明自然臣贤,而今万岁一意孤行,决心讨伐高丽,而且是迫不及待,你能阻止得了吗?”杨玄感还不肯向杨约暴露真实意图,“有道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我可不愿惹恼万岁。

    ” “玄感,想不到你竟变得如此自私!”杨约对杨玄感这番言论深为失望,他拂袖便走。

     杨约出得门来,恰与李靖、红拂迎面相遇。

    由于情绪不佳,杨约尚处于气恼中,对李靖二人也未在意。

    待到擦肩而过,杨约方始反应过来。

    这不是李靖与红拂吗?已别多年,他二人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