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四章夺命造海船

首页
尚未用饭?” 杨玄感察颜观色:“有急事?” “且待大人进餐后再说不迟。

    ” “不必了,眼下我无胃口,有话尽管讲好了。

    ” “下官想,请大人到船厂走一遭。

    ” “莫非船工又在闹事?” “这……大人到后一看便知。

    ” “好吧。

    ”杨玄感见来护儿不肯直说,也就不再追问,率先出门。

     船厂工地,一片混乱。

    岸边聚拢有数百人,围成一圈,指指点点,吵吵嚷嚷,不知说些什么,可见群情激愤。

    人们见杨玄感、来护儿光临,纷纷让开一条路。

    海岸边的卵石上,躺倒十数个船工,大都已经气绝,虽有几人一息尚存,但也是气息奄奄。

     “杨大人,快看吧,十数人业已饥累身亡,难道要将我等全都害死不成?” “杨大人,您再看!”几十人七嘴八舌拥过来。

     一股恶臭扑鼻,令杨玄感作呕。

    他定睛细看,见这些船工一个个腰部以下脓疮遍体,疮口脓液中蛆虫爬动。

     众人齐声呼叫,声如雷震:“杨大人,高抬贵手吧!” “杨大人,我们受不住了,再这样干只有停工了。

    ” 来护儿近前低声问:“大人,如何是好?” 杨玄感心中在紧张地盘算,一时无有主张。

     众船工再次发出怒吼:“我们要活命,我们不干了!” 来护儿头上冒汗:“大人,众怒难犯哪!” 杨玄感脸上现出微笑:“诸位请稍待,本官去去就来。

    ” 来护儿忙问:“大人去往何处?” 杨玄感也不答话,抽身便走。

    来护儿莫名其妙,只好跟在身后。

     一刻钟后,两千执枪持刀的官军将船厂团团围定。

    杨玄感立于高阜之上,威严有加:“尔等听真,要活命者,速速下水造船,违者格杀勿论。

    ” 众船工皆认为法不责众:“杨大人,我们要求放宽限制,减少干活时辰。

    ” 杨玄感不耐烦再听,把手一挥:“给我杀!” 两千官军早已听过训话,谁敢有违将令,一齐向船工扑去。

    刀枪落处,鲜血四溅,惨叫声不绝于耳。

    转眼之间,便有几十人倒在血泊中。

    众船工这才如梦方醒,知道这是真杀,哪个不惜命?纷纷跳下海中,操起造船工具,速度稍慢者,便在官军刀枪下丧命。

     来护儿以袖掩面,不忍细看。

     杨玄感见船工全已下海,又一挥手,官军们便停止了屠杀。

    高阜上的杨玄感恶狠狠地说:“本官再告诫一次,哪个若是活够了,尽请上岸来捣乱。

    ” 船厂沉寂了,船工们都老老实实地操起了工具。

    杨玄感笑了,他胜利了。

     飒飒秋风,横扫枯黄的落叶,杨玄感在萧瑟的清冷中策马急行。

    三百艘海船提前完工,这是他的功绩。

    而两千四百多具尸体的沉重代价,也使他的心头隐隐作痛。

    耳畔呼呼的风声,犹如死难船工愤怒的呐喊。

    他在心中默默祈祷,安息吧,死去的船工,本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此后不再有人遭此厄运。

    不是吗?船工们的惨死,激发起多少人对杨广的仇恨,而这才是自己最大的收获。

    自从父亲被害身死,杨玄感时刻不忘为父报仇。

    他发誓要推翻杨广,要灭亡大隋。

    他明白,在百姓心中播下对杨广的仇恨,就是埋下了复仇的火种。

    只要时机成熟,自己振臂一呼,便会群起响应。

    让烧毁隋室的怒火,燃遍神州大地。

     这是通往涿郡的官道,一向为行旅便捷的坦途,可今日,杨玄感的行进速度却渐趋缓慢。

    尽管护卫兵士如狼似虎地开道,但车辆拥塞,实在难以疏通。

    杨玄感只有皱着眉头,耐着性子艰难地向前移动。

    路上,运粮的独轮车,像羊群过道,挤挤揸揸,闹闹哄哄,一眼望不到边。

    一辆独轮车,两个送粮人,一人驾车后推,一人套索前拉。

    那木轮转动时的“吱扭”声,响彻原野,搅得人心烦意乱。

     有一辆独轮车陷在路边泥坑里,杨玄感让护卫兵士帮助推出,就便问道:“你们推粮运往何处?”推车人用衣襟擦擦汗:“辽西怀远,据悉尚有几千里路程。

    ” 杨玄感看着车上的粮袋问:“装粮多少?” 拉车人答:“三石。

    ” 杨玄感默数粮袋:“不足三石吧?” “我们已吃去半石。

    ”拉车人又赶紧补充说,“大人,路途辛苦,不吃饱饭推不动呀。

    ” 杨玄感皱眉思索:“你们一日能赶多少路?” “道路难行,负重推车,起早贪晚,一日最多可行五十里。

    ” “这岂不是开玩笑吗!”杨玄感无限感慨,“如此运粮,及至到达怀远,粮食也已为车夫吃光。

    ”路上,时而可见病累而亡的车夫,遗弃的独轮车。

    杨玄感看着看着,不觉心中暗喜,运粮队尚在河北,便已有人走死逃亡,待到出榆关,也就剩下十之二三,真能到怀远的,只怕寥寥无几,而且即使到达,也已无粮可交。

    没有军粮,杨广征讨高丽便是必败无疑。

    杨广战败,脸面丢尽,便会宝座不稳,时机成熟,自己便可相机起事。

    那时,这江山说不定就要易主了。

    杨玄感就是怀着这种惟恐天下不乱的心情,回到了涿郡。

     临朔宫内,杨广又在召集御前会议。

    宇文述、杨约、李渊、元礼、宇文化及等重臣均在,而且每人都破例赐坐。

    近来,这种朝议已有多次,人们都清楚,杨广对于征伐高丽是何等急切,已是近于迫不及待了。

    在杨广心目中,杨约对出兵一向不甚积极,所以便先钉住他问:“五万辆戎车可已造齐?” “万岁,业已收验四万辆,”杨约满怀信心,“还差一万辆,年内定可如期完成。

    ” “杨约,若是误了出征,军法不容。

    ” “臣明白,一定力争提前交验。

    ” 杨广的目光又转向宇文述:“两百万大军可曾调齐?” “秉万岁,各地兵马先后已有七十余万到达涿郡。

    ” “你!”杨广压住火气,“太令朕失望了,半载时间,兵力尚未及半,明岁元旦如何出兵?” “万岁,臣已轮番派出快马传旨,一者有些边关军马因守土有责,不敢撤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