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对小悦悦事件的15种反应的思考

首页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26分,一出惨剧发生在广东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

    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轧,几分钟后又被一辆小型货柜车碾过。

    对此,7分钟内18个路人冷漠经过,不管不理。

    5时33分,第19个经过的路人,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寻找其亲人,21日凌晨小悦悦已经抢救无效死亡。

     我刚开始不知道这件事,10月21日看了学生的QQ签名和给我的留言,她说班里同学议论纷纷,她问我对此有何感受。

    我才晓得。

    看了视频,我觉得很恐惧,很痛心,很生气。

    中国到底怎么了? 一是,朱光潜说的中国的人心太坏,鲁迅说中国人麻木不仁,缺乏生命的关怀。

    二是,各顾自己,缺乏信仰。

    三是,害怕救人反被咬一口。

    四是,缺乏诚信,互不信任。

    五是,网络传媒的传播。

    以前也有这类事情,只是没有传得那么广和快,但这是最表面的,传媒只是观感,是传播工具。

    说到底还是人心太坏,打个110或120总可以吧?甚至那个捡垃圾的阿姨救人反而被说想出名,说这话的人连基本的人性观念都没有。

    所以我希望一是,依法惩治肇事者。

    二是,立法惩治反咬一口者或冤枉救人者。

    三是,从小加强生命关怀的教育。

     简言之,一是,制度、文化、教育、人性都要建设,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公民都要做好自己;二是,要进行安全教育,因为视频中显示小悦悦似乎是横过马路。

    三是,问一下,你是否会成为第19个冷漠的路人? 网上和现实中对佛山发生的女童被多次碾压、18个路人冷漠的15种反应,归根结蒂,涉及人性教育、法制教育和施救教育问题。

     其一,应该怎么救才不会惹祸上身? 一个大学生说:“我觉得如果我是第19个路人,首先我不会去碰那个受伤的小女孩。

    因为一是,车祸受伤的人骨折的可能非常大。

    如果你把她拖到马路边,或是抱着伤者去医院,都有可能在救人的同时,让伤者二度受伤,由骨折引起的内出血会导致伤者的生命更危急。

    本来你是好心救人,却……我觉得这点国人应该向某些外国人学习,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人的救人常识普遍会比国人高一些。

    现在国家也有很多教授或宣传急救常识的一些渠道,我们真的应该多些关注。

    二是,当然我的心里还是会有些保护自己的想法,尽量不去接触伤者,避免惹祸上身。

    其次,我会在距离受伤小女孩3~5米的两边的马路中间放置阻碍物,以防止行驶车辆没注意到车祸情况,对伤者二次碾压。

    我会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呼吁路人帮忙打120,最后自己再打一次120,或者帮忙找其家人,但是同时也要找好几个证人。

    ” 我评论:“这是值得提倡的行为。

    我发觉2006年南京彭宇案后还是有不少人救死扶伤,而非见死不救,但是都是有策略地救助。

    一是,在距离上,离伤者5米左右,或帮忙在此距离外设置障碍物,不接触伤者。

    二是,在证人上,现场找3个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