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谁是你“生命中的那个人”?

首页
,林徽因教20岁的她英语,她因此认识了大她27岁的梁思成。

    林徽因死后7年,梁思成与35岁的她缔结良缘,此后是11年的婚姻岁月。

    故事很简单。

     林洙与林徽因交谈,都是林徽因口若悬河,她自是插不上嘴。

    而与梁思成谈天,虽然是晚辈,就连林洙这等本来不善言辞的人,也在这个“大人物”面前,发挥其有限的口才,发表着幼稚而热忱的意见,从沈从文、曹禺、巴金,到欧洲、苏俄的小说,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小说,滔滔不绝。

    而梁思成则在一旁静静倾听。

    他是她的师长,现在却渐渐成为了她倾诉的朋友。

    她甚至对他讲了她的婚姻,她恋爱的烦恼。

    而梁思成也是推心置腹。

     1955年林徽因去世后,“万籁无声,孤灯独照”,林洙给他带来了温暖和慰藉。

    这是他极大的幸福,也是诸多的烦恼。

    他于是鼓足勇气,半是忐忑,半是自嘲,给她写了一封大胆的信。

     “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你在这时候会突然光临,打破了这多年的孤寂,给了我莫大的幸福。

    你可千万千万不要突然又把它‘收’回去呀!假使我正式向你送上一纸‘申请书’,不知你怎么‘批’法?……我已经完全被你‘俘虏’了……” 署名是“心神不定的成”。

    林洙当面看完了这封信。

    梁思成却害怕唐突了她,嗫嚅着说,我以后……再不写这样的东西了……林洙一听到这样的话,陡地觉得伤心。

    (百度百科“林洙”词条) 就这样,他们成就了百年好合金玉良缘。

    但是我想,这是因为他们有多年的交往,有比较相近或互补的东西。

    如果换了另外的双方,结局就难以预料。

     对于暂时找不到你“生命中的那个人”而分开的人,如果好合好散,就给对方买把好梳子吧。

    它的意思是,你有一头好头发,应该配一把好梳子;虽然不知道最终给你梳头的是哪个人,但是至少这把梳子可以让你自己爱护你自己;希望你以后能够找到那个跟你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的好人、真人、负责任的人、你爱的人!你“生命中的那个人”! 然而谁是你“生命中的那个人”? 你是谁“生命中的那个人”? 这是缘分,也是命运。

     黎老师和他指导论文的学生冯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