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乃吾知己也!”,恨不得立马找到对方结交一番,可惜他们只能跟闻教授神交了。
元槿之前在誓师大会上有关共和的演讲经过润色也刊登在了《新民报》创刊号上。
当读书人朗读完这篇关于共和的论述后,在场众人全都默然无语,内心出了惊涛骇浪,更多的是憧憬,憧憬共和实现的美好明天。
“民主,自由,平等,原来这就是共和!”
有学子神情激动当场大吼,无论是谁都早已受够大楚皇朝的残暴压迫,如果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谁还甘愿成为封建帝制下的牺牲品呢?
“欲救大楚,唯有兴民权,改民主!”
几位年轻的学子搬来桌子踩在上面呼喊,围过来看热闹的路人越来越多,已经把整条街挤得水泄不通。
也有人怒斥此番言论是妖言惑众,欲改共和,必将亡国!
国家怎可没有皇帝?自古以来皇帝就是手握无上权力的存在,哪怕朝代更迭,也只是换个人当皇帝而已,从未有人想过没有皇帝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更加无法接受共和理论的是部分阶级受益者,毕竟晚清时期还有“保皇派”呢。
也许,未来大楚皇朝的“革命派”与“保皇派”还会持续一场很长的思想斗争。
元槿深知,必须要唤醒民众觉悟,刮骨疗毒,才可能彻底推翻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所以她对《新民报》创刊号内容非常重视,还在结尾处刊登了一段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准则。
第0035章【走向共和】35.思想革新及战后收尾
「当代大楚新青年的五个标准: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22③1255160?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五?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作者?仲甫先生」
短短几行字重新定义何谓青年,也表明了元槿对未来共和国年轻一代思想走向的重视,希望所有人都能勇于打破旧思想屏障,让有志青年不再迷茫,给每个人指引出一条明确的道路。
当然,仅仅利用报纸刊登思想改革部分内容是远远不够的,等平阳大学堂建成以后,元槿会在全体师生面前发表重要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