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的演讲更能从精神层面引起听众共鸣,唤醒青年人们对国家对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民主共和的建设行动中。
当年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舍生取义投身于辛亥革命中,就是因为现场聆听了中山先生的演讲。
不过,《新民报》创刊号还是给平阳郡乃至整个大楚皇朝年轻一代带来了一次重大思想革新,熟读过报纸的部分读书人甚至在遥远的未来成为了建设共和国伟大事业的栋梁之才。
由于报纸发售于大楚历贞顺二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百年后的共和国把这次伟大的思想革新称之为「四二一运动」
元槿担心报纸卖不完,所以第一期只印刷了八千份,不过这份报纸还是有小部分以平阳郡为中心逐渐传播到大楚皇朝各地,最终在不久后落进各方势力手里。
。
。
。
。
。
。
“号外号外!临安郡大捷!”
“三郡尽归我军!”
“看我军大捷现场独家报道,就在今天的《新民报》!”
又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清晨,却见本在固定地点不挪动的《新民报》售报员推着流动报摊满大街奔走相告,引起许多路人的注目。
“报纸给我来一份!”
有人从售报员手里抢过一份报纸的快速阅读起来,众人纷纷围堵过来,几十份报纸瞬间一抢而空。
平阳郡各大茶馆内,往日悠闲吃早茶的人们此刻都围在一块看《新民报》,有一些还未脱盲的百姓催促几个学子将报纸内容读出来,喧哗声响彻一片。
“我来给大家念!”有学子拿起报纸主动上前朗读。
「大楚历贞顺二十六年四月三十日,我平阳军第一师师长宇文成都率第二、三、四步兵团共三万兵马全副武装,向目标地域发起突袭,一场为和平为自由的战役悄然打响。
“陆地战术必须密切协同,才能发挥最大优势,精准打击目标。
”,第三步兵团五营营长刘建军对本报记者说,战士到达战场后从城外侧包抄,迅速对整座城市周边采取全线封堵,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人员,并且确保做到不伤害城中百姓。
大楚历贞顺二十六年五月六日,经过长达七日的围困招降,临安郡城主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新民报》战地记者刘书友报道」
“好!好!好!”有人连说了三个好。
“若人人都如我军这般英勇,何愁天下不平定?!”
霎时间全场传来轰然喝彩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有人激动到发抖,有人甚至红了眼眶。
平阳郡百姓被压迫得实在太久,多少年没有出现过这种与有荣焉的感觉了,第一师夺取三郡无疑是给所有人心底打了一剂强心针。
如今,再也没有人会提心吊胆,这场胜利的到来加深了人民对未来推翻大楚皇朝之路的信心,也激励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