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散坛场学人归家去 换道装师徒往南来
磋叹凡夫不悟空,迷花恋酒逞英雄。
春宵漏永欢娱促,岁月长时死限攻。
弄巧常如猫捕鼠,光阴却似箭离弓。
不知使得精神尽,愿把此身葬土中。
话说邱启发见师兄道友不在前厅,必然在后面听先生讲道。
他却往茅庵是来,果见先生在座上说法,众门人序立两边,他也不进内去,就在门外洗耳静听。
只听先生讲曰:“修行念头,细中有细,有一念之私,即有一毫渣滓在心,有一念之欲,心中即有一大魔障。
盖私欲一起,即失先天。
必去私欲,方可存先天。
先天者一气也,私欲起则火动,火动则气散,气一散何有先天,又何以审火候?私重则气敝,又何以复灵机?欲甚则气枯,又何以得奥妙?其机如此,私念当除不当除?欲念当除不当除?妄念当除不当除?有私念者听吾言必戒!有欲念者必戒!有妄念者必戒!总要将心养得寂然不动,然后念头可灭,念灭则私尽,私尽则欲净,欲净则阳纯,阳纯而阴消也,真仙大佛,无不从中得来,皆于念头处下手,不可视为具谈。
”
重阳先生正请到精微之处,邱启发听忘了形,无意之间说了一声好。
重阳先生向众子弟说:“门内说法,门外人听,试问何人,谁是知音?”先生说罢,马丹阳朝外一看,见是邱启发,即叫他进来,先生一见,怒向马丹阳曰:“我曾吩咐你打发他回去,为何仍在此处?”话未说完,只见刘长生、郝太古、王玉阳、谭长真,一齐上前告曰:“邱启发既来拜师求道,望先生悯念,将他收在门下,早晚领教受诲。
”重阳先生曰:“非是我不收留他,怕他心不真切,偶一受磨难,便生返悔之心,那时道也修不成,反招罪过,不如不收他为妙。
”刘长生等又苦苦哀求,邱启发跪在地下不起来。
重阳先生曰:“尔等既再三荐引,难道我全不准情,你们这般看照他,我即将他收下,与他取个道号名叫长春。
”邱启发即起来三跪九叩,拜过了先生,又与众人作礼。
先生下座,各归原处。
又过了月余,先生吩咐马丹阳邀齐众道友到内厅,这回说法,必须于庵外设坛。
马丹阳领了先生之言,即去办妥。
不一会大众齐集,衣冠楚楚,礼貌堂堂,同到庵前,请先生上座说法。
重阳先生出了茅庵,上得座来,正容端坐良久言曰:
『我教以静为主,这静字上可以参赞化育,下可以包罗万象,我将这静字为汝等宣说,不但修行悟道可用,即齐家治国亦不可少也!『静”之一字,妙理无穷,但言静者多,而知静者少,故欲静而不能静矣,是未寻着静之根源,静之根源先要看空世界,静之门,富从不静处下斩绝工夫,静之终富于常静时用。
防备妙法,念头一起,随即消灭,灭而复生,不使之生,生而即灭,使其永灭,静之极,不静自静,何尝言静,何尝言不静。
止于至善者,莫过于静,静之于斯,泰山崩前而不惊也。
非故不惊也,崩前而若未崩前也!美女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