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回 三月围城军粮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鲜花

首页
出门不利,他还并未死心。

    第二天大早,他又出去走走。

    偶然走过一家名叫谦裕的当铺门口,忽见柜台之上,有个朝奉,拿着一本书,似乎看得津津有味的在那儿。

    曾国藩见了那个朝奉,竟在柜上看书,心中便暗忖道:军兴时代,百业凋敝。

    如此一片皇皇大当,竟至门可罗雀,以致朝奉看书消闲。

    如此说来,此地百姓,也算苦极的了。

    大概连一串钱的东西,都不能再来质当。

    这个日子,还能过下去么?曾国藩一边想著,一边已经走近当门,再把在看书的那个朝奉,仔细一瞧,不觉大吃一惊起来。

    你道为何?原来那个朝奉的一张脸蛋,非但生得天庭饱满,地角方圆,而且一种沉静之中,含着一股英发之气。

    曾国藩至此,不禁立定下来,又在暗忖道:我平生看见人的品貌,不能算在少数,怎么一个仅充朝奉的人物,竟有这般奇相。

     曾国藩刚刚想到此地,正待上前再看一下,忽见另外一个生得獐头鼠脑的朝奉,手上拿了画着一幅梅花的帐沿,笑笑嘻嘻的走至那个看书的朝奉面前,把那一幅帐沿,向他脸上一扬道:“雪琴,你还骗我不画梅花呢,你瞧这个难道是一只野狗的爪子,印上去的不成?” 曾国藩一见那个看书的朝奉,还会画这梅花,忙又仔仔细细的偷眼一望。

    曾国藩不望犹可,这一望,真正的害得他几乎要赞出声来了。

     原来这个朝奉,本来不是市侩之流,还是衡阳的一位秀才,官名叫做彭玉麟、字雪琴。

    他的父亲,名叫鹤皋,曾任安徽怀宁三桥镇的巡检多年,嗣调合肥梁圆镇的巡检。

    为人仗义疏财,作官半世,竟至清风两袖,贫无立锥。

    母亲王氏,也是一位大贤大德的妇女,自从生下这位玉麟之后,几至不能抚养。

    哪知这位玉麟,也是天生异人,自幼不以家贫为念,只知孝顺父母。

    读书之外,且喜学画梅花。

    当时因为无力筹措束修,无处去拜名师,他便每于读书之暇,拿了纸笔,对着门外一树梅花摹仿。

    日子一久,画的梅花,居然有人请教。

    因此堂上二老的养膳之资,自己读书的束修之费,无一不从此中而出。

    入学之后,父母次第下世。

    服满去下乡场,荐而不售。

    弄得家中实在不能存身,只好出外谋馆。

    那知奔波了两三年,一个馆地也谋不到手。

    仍又回到家乡。

     一天无意之中,遇见一个幼时邻居,名叫萧满的。

    湖南乡风,父母呼他幼子,每用满字,犹之乎考场中的殿军意思一样,又仿佛四川人呼小的儿女谓之老么,江浙人呼小的儿女,谓之阿小一般。

     不才初见吴江沈曰霖的《粤西琐记》里头,有土字一则,说是'音近满,谓最少也。

    以为满字或是'字之误。

    后阅本书主人翁《曾文正公全集》有满妹碑志的说话,说是吾父生子女九人,妹班在末,家人称之曰满妹云云。

    文正公为一代的儒宗,他也取用满字,不用'字,方知'字乃是俗字,不足据也。

    当时彭玉麟遇见萧满,便和他同到一家小茶馆中吃茶。

    萧满问他游学回来,可有一点积蓄。

     彭玉麟怅怅然的答道:“我何常出去游学,却是出去谋馆,弄得一事无成,徒劳返往而已。

    ” 萧满听说,便劝他去到本县的那座石鼓书院肄业,既免学费,还有膏火奖金可考。

    每月考第一名的,生员是八串,童生是六串,拿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