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一回 木兰二上陈情表 太宗屈杀伍娘子

首页
家被杀。

    求师爷保公子远走勿回。

    ”于飞即命从人散去,同公子伍烈民服而行。

    走回湖广,藏于大悟山中。

    后来于飞以女妻之,生三子,曰玉,曰琼,曰玖,皆显贵。

    此是后话不表。

     再表木兰闻伍登死于武氏之祸,伤感不已。

    闻于飞回,往见焉。

    问曰:“吾子受丧吾之托,北游数年,可谓信矣。

    既见五台山诸君,学必有进焉,弟子愿受教。

    ”于飞曰:“子何好学之甚也。

    吾闻心易于陈氏之子矣。

    《易》曰:近取诸身,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民为手是也。

    若内取诸心,圣人能行之而不言,陈氏之子能言之而不能行,子庶几勉之。

    夫圣人刚师不屈,其德配乾;利万物而不息,其德配坎;静而莫之能感,其德配艮;动而万物各遂其生,其德配震;气安而舒,天下顺之,其德配巽;虚而明不私照,其德配离;博厚配坤;滋万物而不姑息,其德配兑。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此圣人之易也。

    夫物芸芸,各归复其根,象帝之先,此老氏之易也。

    寂然不动,无为无化,扰而不惊者,此释氏之易也。

    有诸内者形诸外,孝则必忠,故不欺,得乾之道也。

    慈则必让,故不争,得坎之道也。

    知耻者必廉,故不贪,得艮之道也。

    仁者必公,故不私,震之道也。

    弟者必和,故不怨,巽之道也。

    礼者必明,故不疑,离之道也。

    信者必宽,故不忧,坤之道也。

    义者必断,故不惧,兑之道也。

    ” 木兰曰:“君子不患不及,而患太过。

    敢问太过之极若何?”于飞曰:“至孝近于儒,至忠近于愚,慈近于卑,让近于侮,谦近于贫,耻近于退,仁近于过,恭近于劳,弟近于桑,和近于流,礼近于乱,明近于暗,信近于执,宽近干扰,义近于杀,断近于猛,此太过之极也。

    若极而又极,则其品愈下,奸恶不可胜道矣。

    不偏不倚,惟圣者能之。

    ” 木兰曰:“惧其太过而抑之,当如之何?”于飞曰:“孝宜敬,忠宜净,慈宜教,让宜严,廉宜守,耻宜强,仁宜勇,恭宜辨,弟宜执,和宜介,礼宜节,明宜浑,信宜权,宽宜理,义宜武,断宜文。

    ”木兰曰:“圣人之道,一而已矣。

    若是乎,目之多钦?”于飞曰:“自理而言之,则曰一。

    一散而为万殊。

    自性而言之则曰虚,虚归于夫有。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夫圣人之心,静若太虚,何意、固、必、我之有?以吾言之,即绝字、毋字亦着不上。

    ”木兰曰:“弟子闻之:至忠不容于国,至孝不容于家,清士不容于野,达人不容于世。

    吾是以忧之,吾子将何以教吾焉?”于飞曰:“惟忠也而后不容于国,孝也而后不容于家,清也而后不容于野,达也而后不容于世。

    吾是以乐吾之乐焉,吾将何以教子焉?”木兰再拜而退,再听下文分解。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