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回 黑水渡焦周回上国 五台山靖松赠明驼

首页
再说这靖松道人,俗姓时,名长青,少日与伍云召同营为官,有八拜之交。

    因他看破红尘,弃官修道,在五台山养性炼神。

    不料山中生一恶蟒,食人无数。

    靖松叹道:“冤冤相报,曷其有极。

    ”当时有两个徒弟,问曰:“吾师何不以道力收除此怪,以安生民?”靖松曰:“尔等心性不明,六通未得,不识先后。

    此怪乃隋朝文帝驾前忠心不昧的巨子,后来被炀帝所杀。

    他的冤气不消,积成毒气,所以身化巨蟒,所吞男女,皆是炀帝驾前一般奸臣。

    待夙报已尽。

    我自有收他之法。

    ”两个徒弟心得开悟,退回本位去了。

     又过二年,时值八月天气。

    秋雨霏霏,不寒不暑。

    妖蟒出洞思寻人吃,见靖松道人在溪边垂钓,妖蟒匍至,望着道人喝一口毒气。

    若是平人,筋骨皆软,这道人不慌不忙,口称:“善哉,善哉!”目运回光,毒气消散。

    妖蟒又运一口臭涎,喷上身来。

    道人顶上放出一朵金莲花,恶涎纷纷四散。

    蟒妖大怒,飞身扑来,道人隐身不见。

    蟒妖来得势凶,不觉身落水中。

    回转身来,飞奔上岸。

    那道人手执铁杖,照顶门一杖,打得顶门心火光外射,遁入水中,不敢动转。

    过了一个时辰,恰伸出头来,那道人又是一杖打来。

    蟒妖无计可施,只得随着流水,悄悄下滩,流了五六里之遥。

    张眼四顾,不见道人赶来,心下欢喜,就盘旋睡在沙滩之上。

    只见水面上涌出一朵金莲花,自一而二,自二而四,自四面八,须臾人间,天上地下,尽是无数莲花。

    蟒妖观之不尽。

    又见莲花中间有一朵大莲花,形如车轮,花间坐着一个道人。

    蟒妖见了,伏地求饶。

    道人解下腰中丝绦,锁住蟒颈,飞身骑在背上,向白云庵而来。

    拴在后花园中,每日以斋馒饲之。

     再说山下有一富户,姓陈名良贵,年已五十多岁。

    平日好善,家中厮养一只毛骆驼,良贵爱之如宝。

    不料这骆驼伤了草料,病了十余日,恹恹欲死。

    一日,家人报道:“五台山老道人来了。

    ”良贵慌忙出迎,相揖而入,分宾主而坐。

    靖松道:“贫道特来化缘,请员外出个布施。

    ”良贵道:“仙翁欲化何物?”靖松道:“贫道不化别物,只化尊府一只病驼。

    ”良贵道:“此驼已成废物,仙翁要他何用?”靖松道:“只要员外施舍,贫道自有妙用。

    ”良贵道:“仙翁果有用处,就送了仙翁罢。

    ”同道人行至后园,那骆驼卧在地下,半死半活。

    道人以中指按定顶门心,运元阳祖气,向顶心灌入,喝声道:“起!”那驼儿应声而起。

    道人拱手向员外道:“承赐了!”跨上驼背,飞驰而去,不消半刻工夫,到了白云庵。

    牵入后花园中,收了神光,那驼儿登时扑地。

    道人对着蟒妖说道:“徒弟,今日是你解脱之时。

    ”即书灵符一道,就贴在蟒妖顶门上,口中咒道:“唵吽吒唎呵。

    ”将灵符揭起,那蟒妖登时气绝。

    靖松又把这道灵符,贴在驼儿顶上,喝声:“起!”那驼儿又应〔声〕而起。

    这叫做借体返魂之法。

    靖松命徒弟骑往山前山后,调养精神,如此月余。

     这一日,靖松与徒弟正在讲经,童儿报道:“有客求见。

    ”靖松道:“请他进来。

    ”时靖松讲经未完,木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