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前一看,上写道: 东邻招饮,偶尔夜回。
伊何人也,遗金道旁。
醉后强持,愿尔来取。
斤两锭数,姓氏图封。
一一如数,我方不吝。
鹿鸣村魏征题 尉迟恭看了此牌,心中想道:此人到算得一个廉士。
只是这一封银子,朱兄说是五十两,面外却是朱盈川的图书封记,内中锭件多少,银色高低,却我一毫不知。
且去见了魏先生,再作区处。
正想之间,来了一个农夫,尉迟恭问道:“请教这里到鹿鸣村有多少路?村中有个魏先生,所作何事?”农夫道:“那绿树中间,烟火起处,但听学生读书声音,便是魏先生的学堂。
”尉迟恭道:“有劳指教。
”遂望鹿鸣村而来。
远远听见呫哔之声,尉迟恭将脸上露水抹了一抹,身上衣衫整了一整,斯斯文文走进学堂。
那先生正在教学生的书,见了客人进来,也站起身来,叙了主客之礼。
魏征道:“观足下风尘甚重,定是远来之客,祖居何地,尊姓大名,何故来此?乞赐教言。
”尉迟恭曰:“弟乃山东麻衣县人氏,姓尉迟名恭,字敬德,别号心田。
因有事进京,昨日途中困倦,故尔遗金。
蒙先生狷介,题诗于路,所以轻造宝斋,望希恕罪。
”魏征曰:“足下既然远来,可在小斋盘桓数日再行罢。
”恭曰:“先生拾金不昧,又使小弟领受教训,消除鄙吝,岂不幸上加幸。
”二人谈论一时,学生报曰:“酒熟矣。
”就在书案之上,二人对饮。
魏征想道:此人相貌魁伟,必然文武全才,但不知他志气如何,且试探他的心事。
尉迟恭也想道:此人面圆目长,印开准丰,定然博古诵今,但不知他心术正大不正大?若是个一介书生,不足有无之辈,就不要在此盘桓,耽搁了路程。
酒至半酣,有两个学生正念《易经》,尉迟恭曰:“圣学中惟《易经》是穷理尽性之书,所以读《易》者多,通《易》者少。
先生若不吝,弟愿求教于先生。
”征曰:“《易经》泄天地之秘蕴,定人事之吉凶,碌碌庸才,焉能言《易》哉!”恭曰:“愿闻其约。
”征曰:“善言《易》者,必善言性,善言性者,必善于用情。
盖尽情即是尽性,尽性必先穷理,理有未穷。
用情多有不当,性情昧矣。
故古人立教,必始于学校。
善用《易》者,必明乎气候。
气候者,阴阳进退之序也,吉凶悔吝所由生也。
故君子燮阴阳,齐本末,一理数,返太极,合太虚。
”尉迟恭曰:“太极、大虚乃二物乎?”征曰:“以理而言,谓之太虚,以气而言,谓之太极。
有气便有动静。
合而言之,气聚则生万物,各具一太极;气散则死,本乎天者还天,本乎地者还地,万物同归乎太虚。
开经第一义,便日乾、元、亨、利、贞,盖乾为天德,元、亨、利、贞,即春夏秋冬之序,万物之生死,莫不寓于其中,所以六十四卦,终于未济。
知此,则知贞下起元,剥极返复之义也。
”恭又问曰:“敢问近取诸身何义?”征曰:“性为天德,乾之象也。
仁、义、礼、智,统属于性。
日用常行之道,各有当然之则,所以六十四卦,始之于乾。
知此则知育物以仁,鞠物以义,甄物以礼,陶物以智。
曲成万物,范围天地,讵虚语哉!”恭曰:“仁、义、礼、智、信,此一‘信’字;仁、义、礼、智、性,此一‘性’字,此二字何解?”征曰:“此‘性’字,自形而上者言之,其德配天;此‘信’字,自形而下者言之,其德配地。
”恭曰:“孔、孟而后,善体《易》道者何人?”征曰:“留侯欲报韩氏之仇,却知韩氏子孙不可复兴,依汉高祖而成己志,是以数循理,《易》之道也。
武侯知刘氏不可复兴,乃鞠躬尽瘁以循王命,是以理循数,亦《易》之道也。
”恭曰:“以《赐》道安天下若何?”征曰:“《易》为天人交至之书,治天下乃其余事耳。
知《易》者知天命,知人心。
昔者孔子尊周室,
”恭曰:“今日之世若何?”尉迟恭这一句话,问得魏征半晌不言,良久答曰:“弟所谈者,皆前人之糟粕,若论及今日,则吾不知也。
”恭曰:“交疏则言浅,志不作则道不合。
弟与先生邂逅相遇,宜夫子之辞以不知也。
”魏征但笑而不答。
于是尉迟恭在鹿鸣村,住了七日。
一日,魏征谓尉迟恭曰:“近日童谣,兄能测之乎?”恭曰:“不知也。
”征曰:“童谣云: 琼花等时开,杨花逐水来。
飘飘何所似,夕照影徘徊。
西山雨露近,洪荒平野陔。
二九郎君至,天下乐悠哉。
” 尉迟恭曰:“据此童谣,先生何以解之?”征曰:“琼花不知所指何物,大约目下之妖孽,日后之祯祥也。
杨花逐水,荡而忘返,指隋氏而言也。
夕阳影照,喻言不久也。
西山雨露,言山西有兴王之兆。
洪荒,太也。
平野,原也。
是指山西太原也。
二九,十八也。
郎君,子也。
隐隐是一李字。
天下乐悠哉,李氏若出,天下必安也。
”尉迟恭道:“儒者以救时为急,今新主大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