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被若虚一言打动,遂暗暗称奇。
良久答曰:“弟与足下各评论花卉,何得攀及张良,岂不愧死!”若虚见天色已晚,即忙告退。
李靖送出大门之外,谓门官日:“朱先生再来,不必通报,听其自进。
”
次日,若虚效着古礼,备个门生帖子,束修一封,彩缎二匹,纹银五十两,来至越府。
见了李靖,行师生之礼。
又请师母红绢相见。
八拜礼毕,李靖引若虚往拜杨素。
越王命其子杨玄感与若虚弟兄相呼。
李靖遂将生平所知所能,一一授与若虚,若虚心领神会。
不上一年,将遁甲中天地神人鬼、龙虎风云,阳九局、阴九局,四千三百二十变局,三十六吉格,三十六凶格,内外三十六生格,三十六死格,般般学会。
又参悟心中遁甲,才知克念作圣,甲之遁也;罔念作狂,庚之獗也。
始悟三教同源,理数合一。
养元始于太极之中,穷秘妙于先天之内。
李靖见若虚颖悟非常,十分欢喜。
一日,与着虚谈及性命之理。
若虚问曰:“世间以何物方能形容‘性命’二字?”李靖曰:“心如堂上坐着一个官员,这官员的职分便是性。
盖有职则为官,无职则为民也。
这职分中所任之事,便是性中之理,即仁、义、礼、智是也。
这官人发政出令,因时制宜,即是性道流行。
承宣天命而见之于行事,忠、孝、廉、节是也。
政之或宽或慢,或暴或残,乃气质之性,君子所不任者也。
这官人入则群趋众奉,出则后拥前呼,犹人五官百骸,凭精气而为生命者也。
故曰理以成性。
理者虚而周流,亘古常存,性中之命也。
气以成形,形者有生有死,精气假合之命也。
所以下士养形,上士养心。
”若虚心闻至理,遂不愿为官,欲回家参学理数。
拜别师父、师母,李靖送至十里长亭,嘱曰:“天命之性,如水之清;气质之性,如水中着了些酱醋在内。
凿丧了天性,违背了天命,将欲返本还元,或埋之以土,或澄之以砂,所以圣人教人,要正心诚意,方可复转天良,明心见性。
吾观汝志气清明,必是神仙中人物。
汝去吾别无所托,但遇英雄豪杰才堪国用者,即修书荐来,吾必厚遇。
”若虚会意,答曰:“门生知道。
”二人又珍重一回,方才撒手而别。
不言李靖回府,却说若虚因南阳兵乱,从东路而回。
行了半月,已到朱仙镇。
住在店中,却往街上散步,见一座不周不正的草店门首,挂着两行隶字,上写道:
天下无难事,世间有难人。
人难因运难,运难难上难。
天下无易事,世间有易人。
人易因运易,运易易上易。
心田居士题
若虚是个爱字之人,上前细看,见笔笔风流,字字端正,生气勃勃,如春园之草,精神洋洋,若游水之鱼。
诗中意味,乃英雄遇困厄而无告之语也。
因问店家道:“此诗何人所题?”店主连忙答道:“此是山东一位客人写的,先生莫非有买字之意?”若虚道:“斯文同骨肉,你可引我进去看他。
”店主引至客房,指着道:“那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