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回 写回书指示门生 谈往事忆及杰士

首页
安老爷听。

    老爷听了,说:“此话何不早说?要早说一日,我信中早将这话寄去;如今信已发了,止好随后再寄信罢。

    ”这个当儿再无有这么凑巧的了。

    是甚么凑巧?原来是乌大人写下回信,差人送来请安老爷加封寄与安公子。

    安老爷接了这信,忙又写了一封家信,就将何小姐所出主意,叫公子寄信,差褚、陆四人内着一人去邓家庄,面交邓翁,打探海马周三与郝金刚等现在何处,作何营生,要细问他们那山东现在曹、兖、沂三府山林中人可有甚么熟人,可有甚么厉害脚色,一一探明,等到访拿用武,好预先防备。

    此信写好,连乌大人的回信一并密密的封固,交提塘速寄。

    这里寄信按下不表。

     再说安公子写信去后,每日与顾朗山商议出奏的折稿,宾主二人都是一样见识,说务须等候乌老师信到,方才拟稿。

    等了半月,那天接了安老爷回信,拆开细看,方知老人家已经去见过了乌老师。

    那出奏一层,老师亦以为然,但无回信,止好一面拟奏折,再候信息。

    顾朗山拟定一稿,言语简括明白,又不得罪中丞。

    安公子看过,十分佩服,袖了折稿,拜会卫方伯,将奏稿送与方伯看视,求他斟酌改削。

    那方伯看完,赞不绝口,连称此至当不易之论,悬之国门,亦无人能易一字,就照此誊写出奏。

    安公子答应了“是” ,回署忙请人写好,细看一遍。

    正要拜发,那安老爷二封家信已到,且有乌老师回信在内。

    拆开一看,无限欢喜。

    又有邓家庄探访诸人一节,登时提醒了他,忙即拜发折子,差官进京奏本。

    苏抚台止道他奏的不过是考试之事,万不料这奏是要整顿盗风。

    发折后,安公子才将乌老师回信与顾师爷看,又与卫方伯一看,随即自己写下一封书信,恳恳切切、清清楚楚的有原有尾托邓老翁探明海马周三等,兼问他绿林中大概情形。

    封好了信,外又捎带几样食物,专烦那褚一官辛苦一趟。

    褚一官接信,捎带了行李东西,与马夫二人跨了快马,往邓家庄而来。

     不言褚一官回家。

    再表上次书中所说的改邪归正那几位绿林英雄:为头是黑金刚郝武,其次海马周三周得胜、截江獭李茂、避水蚊韩七、金大鼻子金大刀、窦小眼儿窦有光、一篓油谢标、草上飞吕茂材、叫五更董方亮,共是九人,因为一言感悟,都弃了绿林,洗手不干。

    邓九公又把庄外余地数十亩,送与他们自己造房居住。

    还有青云山前后左右与青云堡一带空地,因地僻人少,无人开垦,有了他们这些人,大家出资,将这地全行买下,开垦出来,种起粮食。

    也不计他多少亩数,但合算一年收的粮食,足够百余人吃。

    所谓天下无难事,止要有心人。

    妙在他们这九人义气相投,胜于骨肉,互相照应,毫无私心。

    不惟男子如此,就是那女眷,也合意同心,做起人家。

    春种秋收,真是老农的本色。

    有时大家闲暇,列坐在树荫之下,谈些家常;聚饮于茅屋之中,尝些村酒,就不尽的快活。

    那九人中,惟金刚郝武有老母在堂,有一妻一妾,生下两男一女。

    长子名应熊,次子名应蛟。

    长子年方十九,次子年纪十六。

    女子名菱姑,年方十七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