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册 第15章

首页
醒女儿,“便是日后见着景惠长公主,定要恭敬。

    这个女人,是个厉害角色。

    ”否则,景惠长公主如何在这种不利于姚馨的情形下,非但为女儿定了亲事,甚至还为她争来了一个县主之位。

     宋嘉言连忙应了,道:“我哪里敢不恭敬?” “嘉言,看透事情的表象,才能还原事情本来的面目。

    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真相。

    只有知道真相的人,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抉择。

    ” 宋荣的话让宋嘉言觉着自己突然闯到了另一个世界,原本,她以为看看书,练练字,再哄老太太开心,与自己的未婚夫你侬我侬书信传情一番,这就是生活了。

    突然之间,她发现,原来,自己的生活不过是父亲筑造起的温房。

    她所有的美好与舒适,都是因为有宋荣在。

     近日里宋嘉言在帮着把关宋嘉让新婚院落的装修工程,宋嘉让的未婚妻戚姑娘是小女儿,戚家有意多留女儿两年,宋荣也有意让宋嘉让多念念书,最好一鼓作气,考个武举人出来。

    故此,大家默契地把婚期定在了后年。

    不过,婚房要提前装修。

    待房子装修好,戚家那边儿会过来量尺寸,打家具。

    所以,婚房一定要提前备好。

     在这种忙碌中,吴玉与姚馨举行了订婚礼,据宋嘉让说,吴玉脸上绝对能刮下二两冰霜来。

    但是,亲事依旧定了下来。

     转眼间,秋去冬来,辛竹笙的婚期到了。

    老太太带着一大家子去热闹了一番,就是宋荣也露面儿去喝了杯水酒。

    不过,宋荣依旧很忙,喝了杯水酒,就又赶去了衙门。

     宋嘉言宋嘉语都是小姑娘,还凑趣地去新房瞧了回新娘子,新娘子姓许,出身京郊乡绅,眉清目秀,在诸人的打量下依旧是落落大方。

    起码,在宋嘉言看来,许氏配辛竹笙绝对配得起。

     之后,宋嘉言才发现许氏不只是眉清目秀、落落大方这样简单。

     待过了三日回门等一系列的礼节过后,许氏与辛老太太来宋家请安。

    许氏带了一些自己做的针线,笑道:“我自己做的,姑妈、表嫂、两位姑娘莫嫌弃。

    ” 老太太仔细瞅了一回,很实诚地笑道:“哪里会嫌弃,做得真好。

    我们家两个丫头,语丫头的针线最好,我看,也没你做得好。

    倒是筝丫头针线也很不错。

    ”又问辛竹筝怎么没来,得知是病了,老太太便没再说什么。

     两姐妹起身谢过了表婶。

    许氏笑道:“我在家里常要给爹娘弟妹做衣衫什么的,是做惯的。

    言姐儿、语姐儿是大家闺秀,琴棋书画要学,女红厨艺要学,哪里有空闲做这个?只要略知道些就成了。

    ” 许氏是新媳妇儿,老太太还是很关心的,笑问:“笙哥儿对你可好?若是他欺负你,只管跟我说,我非拐棍子敲他不可。

    ” 许氏抿嘴儿一笑道:“老爷对我很好。

    ” 老太太很是高兴,嘱咐道:“好好过日子,好好孝顺你婆婆,她很不容易。

    还有筝姐儿,小女孩儿家,你是做大嫂的,多疼她。

    你自己也莫要累着,早些生个大胖小子给你婆婆带,你婆婆就高兴了。

    ” 许氏没有半分新媳妇的羞涩,大方笑应:“是。

    老太太的话,我记得了。

    ” 老太太对辛老太太道:“这个媳妇娶得好。

    ” 辛老太太笑道:“可不是嘛,知道过日子。

    媳妇跟我商量了,如今家里正经主子就四口,外甥给我们置的宅子宽敞得很,也住不了那些房子,想着分出一半,租给别人住。

    这样,每年租金也有上百两银子。

    ” 老太太问:“那不会太窄了吗?”其实,在老家时,娘儿仨才住三间土房。

    如今宋荣有了本事,老太太住进了豪宅,自己院子正房便是明三暗九的大屋子,听说辛家要把一半宅院出租,便担心是不是太过逼仄。

     许氏却是脆生生地一笑:“姑母,这是我的主意。

    我是这样想的,那样大的宅子,里外打扫维护也得不少银钱呢。

    姑母这里,是因为表哥做着官,日常有这样大的排场。

    我们家里,寻常老爷并没有太多交际,进项多由田庄而来,完全不必撑太大的排场。

    把院子隔出一半租出去,剩下的地方也宽阔得很呢,足够住了。

    何况,租金能多一笔进项不说,屋子日常有人住着,也省得咱们自己看护打扫。

     “还有,那园子我也瞧了,大得很,里面也能出产不少东西,好生管着,又是一笔进项。

    ”许氏笑道,“我这样说,家里大姑娘嫌我市侩,说我掉进了钱眼儿里爬不出来。

    婆婆被我们闹得没了主意,就来跟老太太拿个主意。

     “我是想着,过日子是个天长地久的事儿,咱有多大头戴多大的帽子。

    姑妈、表哥、表嫂待我们好,我听说宅子庄子都是表哥给我们置办的。

    ”许氏嫁进辛家没几日,便摸透了辛家的根底,抿嘴笑道,“以往,住在姑妈这里,丫鬟婆子服侍着,是姑妈仁义。

    如今,老爷和大姑娘已经大了,很该自立。

    我来,并不是跟姑妈、表嫂哭穷。

    我自来在家也是过惯了节俭日子的,日子不节俭,有多少银钱够用呢?要我说,每顿有鱼有肉有蛋有菜,就是福气了。

    我刚嫁进来,婆婆托我管家,我并未推辞,不过,管家就得按着我的规矩来。

    我知道,先时婆婆老爷在乡下时也过过苦日子。

    ”许氏笑悠悠地说,“咱们辛家的家风,本就不是浮夸的那一类。

    今天一来,见到姑妈院里的菜地,我就更明白自己没嫁错。

    ”还顺势捧了老太太一句。

     “不瞒姑妈,这两日很为家里的事与大姑娘闹了几场气。

    我过来,不但是为了给姑妈、表嫂请安,还为了先发制人地告状呢。

    ”许氏说着这话,可是没有半分生气的模样,反是笑吟吟的,“咱们这一家子,可有谁呢。

    家里的事总不能外道,我就来跟姑妈说一说,姑妈别嫌我厉害就好。

    ” 许氏这一通说,老太太倒笑了,道:“你管得对,既然是你婆婆叫你管家,就按你的意思来。

    ”宋老太太侧过身子对辛老太太道,“是个会过日子的。

    ”对于小纪氏这样出身侯府的儿媳妇,老太太没有评判标准。

    不过,对于许氏这样的,许氏说的话,老太太字字听得明白。

    尤其许氏说到“节俭”,很得老太太的心意。

    老太太知道自己这弟妹素来心软,很有些拿不起来,侄子辛竹笙又是个老实良善的性子,正当有这样厉害能干的媳妇张罗家事才好。

     辛老太太笑道:“是啊,媳妇很好。

    ”就是想到姑嫂之间乌烟瘴气,辛老太太简直愁得慌。

     许氏很会说话,虽然少一分文雅,老太太却听得懂,小半天的时间便把老太太哄得乐呵呵的。

    临走的时候,老太太还给了她几匹缎子,叫许氏留着做衣裳穿。

     许氏笑道:“姑妈总是惦记着我们,如今我跟老爷成了亲,该是我们孝敬姑妈了。

    ” 老太太笑道:“只要你们日子过得顺遂,我看着开心,就是孝敬我了。

    ”悄悄对许氏道,“筝丫头的脾气,多担待她,自家人,气气就算了,莫要放在心上。

    ” 许氏知这位姑妈的确是真心为他们操心,感激一笑:“姑妈就放心吧,我这个人,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

    真是要记仇,哪里还会拿出来说呢。

    ” 宋嘉言在另一旁低声劝辛老太太:“表婶是实心过日子的人,舅婆别嫌她厉害,这年头儿,不厉害哪里过得好日子?” 辛老太太道:“我就是担心你表姑。

    ” “姑嫂之间,刚开始难免有些小摩擦,时间长了也就好了。

    再者说了,表姑又不是个笨的。

    家里就她与表叔兄妹两个,以后还是要兄妹相互帮忙过日子的,何苦与表嫂对着来?这个家,将来还是表叔表嫂的,就算表姑想当家,又能当几天?表姑这一两年就要嫁人的。

    ”宋嘉言笑道,“不如一开始就处好姑嫂关系,女孩子,即使嫁了,也得娘家给撑腰,才过得好日子。

    ” 一家人送她们婆媳出了老太太的院子,许氏苦劝:“姑妈、表嫂、言姐儿、语姐儿,你们回去吧。

    再这样送,以后我跟婆婆都不敢来了。

    ” 此方扶着辛老太太走了。

     许氏走后,宋嘉语咋舌:“表婶真是厉害人。

    ” 老太太笑呵呵地说:“你表叔那样的好脾性,就得娶这样的老婆才成。

    ” 宋嘉言倒是很喜欢许氏,这是个明白人,知道要过什么样的日子。

    辛竹笙娶了许氏,实在有福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