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你两个兄弟我倒不担心,男人家,前程要看自己的本事。
就是你,样样不比别人差,这么个填房,还是咱们母女千辛万苦谋求来的。
否则,凭我儿的才貌,便是王侯公府,也不差什么的。
&rdquo
小纪氏将头歪在章姨娘肩上靠着,带着一丝软软的娇意,笑:&ldquo孩子都是自家的好,姨娘看我,自然是样样好。
&rdquo又安慰章姨娘道,&ldquo弟弟们都有出息,以后这府里的爵位必是弟弟的,姨娘与我都是有后福的。
&rdquo
章姨娘年华已逝,眼角已生出细碎的皱纹,其实这些年,随着美貌凋零,武安侯已另有新宠。
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她已有二子一女,女人最终能倚靠的,从来不是丈夫,而是自己的儿子。
中午用过家宴,宋荣带着小纪氏与岳父岳母、宁安侯夫妻告辞,上车回家。
夫妻二人到家后,小纪氏一面服侍着宋荣换衣裳,一面问留守的大丫头绿云:&ldquo老太太与让哥儿回来了吗?&rdquo
绿云禀道:&ldquo没有呢。
&rdquo
宋荣轻握住小纪氏柔若无骨的小手,看她脸上有几分倦意,道:&ldquo刚回来,先歇一歇。
&rdquo
小纪氏抿嘴一笑,嘴角两只浅浅梨涡微现,却是将小手一抽,垂下眼眸,细细地为丈夫整理好舒适长衫。
一时,丫鬟捧来新茶,小纪氏亲手奉予丈夫,宋荣使个眼色,小纪氏只作不睬,反是径自到妆台前坐下,拔下鬓间金钗宝石,随手放在妆台之上。
宋荣将手一挥,绿云便带着屋里的丫鬟轻手轻脚地退下了。
小纪氏已将头上钗环尽数卸下,她年华正好,颜色明媚,就这样散着一头青丝,便有一种耀眼的韶华之美。
宋荣望向镜中丽人,缓步过去,将小纪氏环在怀中。
顿时,一股淡淡幽香萦绕鼻间,沁入心田,宋荣抬手握住小妻子梳头的手,温声道:&ldquo我为柔儿梳头。
&rdquo宋荣取走小纪氏手中的小玉梳,将一把青丝握于掌中,深深一嗅,道:&ldquo柔儿真香。
&rdquo
小纪氏皱一皱鼻尖儿,娇声微嗔:&ldquo梳头便好生梳头,老爷若是戏弄于我,我自己梳。
&rdquo
&ldquo别,我来服侍柔儿。
&rdquo
小纪氏不说话,只是望着镜中自己的容颜与丈夫坚毅的下巴。
宋荣有一张俊朗的脸,且才高八斗,前途正好,不论从哪方面,对女人都极具吸引力。
不然,小纪氏不会想尽办法来给宋荣做填房。
两人都未说话,一种奇妙的气氛在房中蔓延。
待一头青丝梳理得黑亮柔顺,披于肩上,小纪氏对着镜中丈夫一笑,宋荣俯下身将嘴凑于小纪氏细腻白皙的耳珠处,张嘴衔了去。
小纪氏红霞满面,羞涩至极。
正当此时,屋外绿云的声音模模糊糊传来:&ldquo两位姨娘,老爷和太太有事商议,姨娘们一会儿再来请安吧。
&rdquo
&ldquo刚刚听到老爷太太回来,我们岂有不来给老爷太太请安的?&rdquo一道娇媚的声音传入屋内。
小纪氏忙推开宋荣,眼中闪过一抹羞怯至极的恼意,伸手拭去眼角泪光,别开脸去,不说话。
两位姨娘娇滴滴的声音自外间传来,道:&ldquo奴婢们来给老爷太太请安。
&rdquo
宋荣被姨娘们扫了兴致,声音中透出一分冷意,道:&ldquo不必你们服侍,下去!&rdquo
小纪氏连忙转过身,眼圈儿尚带着微微泪意,道:&ldquo妹妹们好意来请安见礼,老爷跟妹妹们撒什么火。
&rdquo小纪氏对着宋荣勉强一笑,扬声道:&ldquo妹妹们进来吧。
&rdquo
宋荣脸上不悦,两位姨娘颇有几分小心翼翼。
见小纪氏还散着头发,一位柳姨娘尤其伶俐,连忙行一礼,上前道:&ldquo奴婢伺候太太梳头。
&rdquo另一位翠姨娘也行过礼,跟着过去服侍小纪氏。
小纪氏一句话没说,刚被宋荣梳理好的青丝,又被这两位姨娘伺候着梳妆了起来。
小纪氏对着镜子瞧瞧,笑:&ldquo手真巧,辛苦你们了。
&rdquo
柳姨娘笑:&ldquo不敢当太太的赞,若太太喜欢,奴婢每天来伺候太太梳头,就是奴婢的福气了。
&rdquo
小纪氏道:&ldquo咱家丫头婆子数不清,哪里还用劳烦你们。
&rdquo说着,从妆台上拉出个小妆盒,取出一副金镶宝石、耀眼无比的镯子,递给两位姨娘一人一只,道,&ldquo你们拿去戴吧。
&rdquo
两位姨娘福身谢赏,小纪氏道:&ldquo好了,你们下去吧,我与老爷还有事情要说。
&rdquo
柳姨娘是个嘴快的,道:&ldquo若太太有用得着我与翠姐姐的地方,尽管吩咐。
&rdquo
小纪氏眨着一双漂亮的眼睛,问:&ldquo那你们是想听着我跟老爷商量事情吗?&rdquo
小纪氏问得这样直接,两位来搅局的姨娘倒不好接话了。
宋荣已是心下不耐,皱眉斥道:&ldquo还不退下!没规矩的东西!以后太太不叫,你们不必过来!&rdquo
柳姨娘、翠姨娘春花秋月般的脸上闪过一丝惶恐伤心,连忙俯身退下了。
小纪氏劝宋荣道:&ldquo两位姨娘都是老太太赏的,且看在老太太的面子上,老爷也要给她们些脸面呢。
&rdquo
宋荣倒无所谓,对小纪氏道:&ldquo柔儿,你既嫁了我,母亲毕竟年老,内宅的事不便多操心。
她们虽是母亲赏下的人,到底也是奴才,难道还能爬到主子头上去?若不听话,你只管管教。
&rdquo拔去小纪氏发间一支金雀钗,道,&ldquo你是我的正妻,既过了门,我便将家里事交给你。
我也好安下心来为朝廷效力,给柔儿你挣下凤冠霞帔。
&rdquo
小纪氏柔柔一笑:&ldquo只要老爷信我。
&rdquo
&ldquo倒是有一事,我正想跟老爷说呢。
&rdquo小纪氏打叠起精神,道,&ldquo昨儿个我不是跟老爷说了言姐儿的事,想把言姐儿移到咱们院里来,就近照看呢。
我今天一见两位姨娘,又觉着不妥,东西厢住着两位姨娘,言姐儿过来,住在哪儿呢?言姐儿虽小,也是我的女儿,又是老爷的嫡长女,身份不同。
委屈谁,也不能委屈了言姐儿。
&rdquo
宋荣道:&ldquo既如此,便令柳氏与翠雀住在一处,给言姐儿腾出东厢来。
&rdquo
小纪氏低声道:&ldquo我跟老爷说句心里话吧,言姐儿本就该叫我姨妈的,如今她又是我的女儿,我待言姐儿,心里亲近得很。
我跟老爷想的也是一样,想着把两位姨娘合在一处,给言儿空出屋子来。
就是不知两位姨娘愿不愿意。
&rdquo
喜新厌旧,男人天性。
何况,宋荣是正经科举出身,自己有本事,妾室于他来说不过是消遣。
听到小纪氏的话,宋荣安慰她道:&ldquo你是一家主母,你有事吩咐下去,她们听话,是她们知礼;她们不听,便是不识抬举。
&rdquo
小纪氏脸颊微红,露出浅浅笑意。
两人在屋里说了会儿话,直至下晌午,听到丫鬟回禀说老太太带着大爷从庙里回来了。
小纪氏与宋荣连忙整理衣裳,去老太太屋里请安。
宋老太太携着宋嘉让刚进屋,见儿子媳妇便过来了,宋老太太心下有几分满意,笑问:&ldquo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的?&rdquo
小纪氏上前服侍老太太换衣裳,宋荣道:&ldquo我们也是刚回来,老太太在庙里可求了什么好签?&rdquo
果然,宋老太太立刻眉飞色舞地说自己求的是上上签,宋荣笑着附和几句。
宋荣早知那些庙里的把戏,给的香油钱丰厚,签永远是好的。
把母亲哄得开怀,宋荣又说了把宋嘉言移到自己院里去,道:&ldquo小纪氏进了门儿,就得担起一家主母的责任。
那院里李姨娘身子越发不好,叫言姐儿过来跟着小纪氏吧。
&rdquo
因这话是从儿子嘴里说出来的,宋老太太脸色倒还好,问一句:&ldquo柳氏与翠雀呢?&rdquo
&ldquo叫她们挤一挤,住西厢就是。
&rdquo宋荣随口道。
宋老太太瞧了低眉顺眼的小纪氏一眼,又看看儿子,正色道:&ldquo柳氏与翠雀是伺候过我的人,又是再乖巧不过的,你可不许委屈了她们。
&rdquo
宋荣对小纪氏道:&ldquo你去厨下瞧瞧,母亲爱喝羊肉汤,叫厨下备上一盅。
&rdquo
小纪氏顺从地下去了。
待小纪氏走了,宋荣又打发了屋里丫头婆子带着宋嘉让下去梳洗、准备吃饭,方对母亲道:&ldquo那两个丫头,心大了。
母亲再抬举她们,她们倒要做我的主了!&rdquo
宋老太太有几分不悦,道:&ldquo你不娶填房,她们倒没这些不是。
&rdquo直觉儿子是受了媳妇的挑拨。
宋荣脸上也不大痛快,道:&ldquo如今在母亲心里,两个丫头倒比儿子都重要了?&rdquo
宋老太太气得直骂宋荣:&ldquo这是什么混账话!&rdquo
&ldquo可不是吗,要不然怎么母亲总要我跟她们睡觉去?&rdquo说着,宋荣还小声骂道,&ldquo真是两只小狐狸精,没迷惑了我,倒把我娘给迷惑了。
&rdquo
宋老太太被儿子气笑了,握拳捶儿子几下子,骂道:&ldquo你不气死我是不罢休的吧。
&rdquo
第二日,两位姨娘碍于昨晚宋荣训斥,没听到传唤,未敢一大早去给主母请安,却不想早饭后小纪氏倒命丫头请她们过去。
小纪氏直接对两位姨娘说了叫她们住西厢给大姑娘腾地界儿的事,两人心下自然不愿,只是如何敢在小纪氏面前表现出来。
哪怕再没脑子,经过这几日也能明白,宋荣对小纪氏不同于原本的大纪氏,可是喜欢疼爱得很呢。
如今小纪氏风头正盛,柳姨娘与翠姨娘只得暂时偃旗息鼓,乖乖搬家。
当天下午,宋嘉言被人抱到了小纪氏院中东厢养活,她身边的人未动分毫,小纪氏还大方地将嫡母武安侯夫人特意陪嫁在她身边的心腹梁嬷嬷给了宋嘉言。
小纪氏说得光明正大,道:&ldquo楚奶娘是犯了错的人,不过是咱家宽厚,又有姐儿的脸面,故此暂且留着她,看她可知悔改。
可见,到底要有个妥当周全的人在言姐儿身边,我才能放心呢。
嬷嬷就操劳几年,待姐儿长大,我重谢嬷嬷。
&rdquo说着,小纪氏眼圈儿一红,叹道,&ldquo就是地下的姐姐,知道嬷嬷能伴着言姐儿长大,也会感激嬷嬷的。
&rdquo
话说到这个地步,梁嬷嬷只得行礼谢恩。
宋嘉言不过是一个奶娃,小纪氏不足为患。
如今,她的心思都在应付宋老太太的刁难上。
小纪氏是个很能忍耐的人,甭管宋老太太如何冷眼挑剔、冷言冷语,小纪氏只管闷头听着,至于听进去多少,就不知道了。
反正每天宋荣落衙回家,小纪氏都会欢欢喜喜地迎上前,跟宋荣说些家里的事。
一日宋老太太道:&ldquo你既是贤妻,便给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