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0章

首页
盘把我脑海里的故事化为了文字,我赋予了我笔下人物灵魂,我让他们有了亲朋好友,有了自己的喜怒悲欢。

    我坚信在某一个平行时空中,他们活着,并且过得很好。

    这也是我不太喜欢直接用“攻”和“受”来代称我书中人物的原因。

    当然我知道,这只是我自己浅薄的想法,我无法把这个想法和喜好强加给每个人。

     <br> 我脱离汉语言环境近六年的时间,这期间学业和工作繁重,也并没有太在意国内文圈的发展,一直到今年初,我被意外“搁浅”在了国内,工作暂停,有了大把的时间,闲来无事,于是想,那就重新提笔写吧。

    这篇文最开始在一个小众平台连载,八月份左右就全文完结了。

    后来平台跑路,我才辗转把文挪到了这里和cp(因为关站,这里还比cp那边晚了),其实这时我已经在写新文了。

    所以我其实不是什么爆肝选手,我只是……有囤文。

     <br> <br> 《穿山》这个故事的内核是悲剧的,虽然到最后真相大白,但对很多个家庭来说,这迟到的真相毫无意义。

     就像文中我借苏行之口说出来的那样,他没爸没妈的童年不会因此而有任何改变,童年的烙印早已经深刻在他的性格之中。

    十六年后是真相大白了,但晏曦不会复活,苏荣和成幕慕不会复活,陆卉梓的母亲冯颖不会复活,那些因为成幕慕的去世而错过手术机会的患者都不会复活。

    苏行不会因此找回失去的童年,晏阑也没有办法弥补这十六年间跟兰正茂产生的隔阂。

    过去的,就终究是过去了。

     <br> 法律界有句名言:Justicedelayedisjusticedenied. 这句话曾经有个流传非常广的翻译,叫做正义偶尔迟到,但永不缺席。

    后来又有一个版本的翻译,说是“迟到的正义非正义”。

    我并不想去争论这两种翻译哪个对,毕竟我只是简单地会一些英文,既不懂法,也不懂翻译。

    只是我总在想,被推迟的正义,对当事人和家属来说究竟还有多大意义?这也是我把这篇文的主线故事设计成横跨十六年的冤案的一个因素。

     直到最后,苏行成了烈士遗属,他会得到他应得的抚恤。

    但你要是问他,是想要抚恤,还是想要父母,他肯定是要父母的。

    他得到了迟到的正义,可这对他来说,好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