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章

首页
词辑诸跋》 十 先生(周清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

    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

    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1)。

    惟张叔夏病其意趣不高远(2)。

    然北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

    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南宋惟一稼轩可比昌黎。

    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

    昔人以耆卿比少陵(3),犹为未当也。

     [注释] (1)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集部歌词类《清真词》二卷《续集》一卷下云:“周美成邦彦撰,多用唐人诗语,栝入律,浑然天成。

    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

    ” (2)张炎《词源》卷下:“美成词只当看他浑成处,于软媚中有气魄。

    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

    惜乎意趣却不高远。

    ” (3)张端义《贵耳集》卷上:“项平斋训:‘学诗当学杜诗,学词当学柳词。

    ’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

    ” 十一 先生(清真)之词,陈直斋谓其多用唐人诗句栝入律,浑然天成。

    张玉田谓其善于融化诗句,然此不过一端。

    不如强焕云:“模写物态,曲尽其妙。

    ”(1)为知言也。

     [注释] (1)见汲古阁本《片玉词》强焕《题周美成词》。

     十二 山谷云:“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

    ”(1)诚哉是言!抑岂独清景而已,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

    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

    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

    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

    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

    诗人之境界,惟诗人能感之而能写之,故读其诗者亦高举远慕,有遗世之意。

    而亦有得有不得,且得之者亦各有深浅焉。

    若夫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常人皆能感之,而惟诗人能写之。

    故其入于人者至深,而行于世也尤广。

    先生(清真)之词,属于第二种为多。

    故宋时别本之多,他无与匹(2)。

    又和者三家(3),注者二家(4)(强焕本亦有注,见毛跋)。

    自士大夫以至妇人女子,莫不知有清真,而种种无稽之言,亦由此以起(5)。

    然非入人之深,乌能如是耶? [注释] (1)此数语见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